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屋后那棵气辣子树

2016-03-13 20:19 作者:成事在天  | 4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陈永明

好多年没见过气辣子树了。小时候,我家厨房后有一道三尺多高的石坎,石坎边有一条小路,通向另外两个村,走的人很多。石坎上长了一株气辣子树,碗口粗、一丈多高、离地二尺多、分三股杈。这棵树离房最近,枝杈又多,我就常上这棵树去玩。那时最看小人书,有了一本新书又怕父母支嘴干扰看小人书,就跑到房后,爬上树,背靠在一根树干上,两脚各蹬着一个树杈,安安稳稳、清清闲闲地看着书。有时,吃饭端着碗也坐在树上吃。

那时,我就知道气辣子树上结的籽,是一味顺气的药,母亲有时因一些小事呕气,心里不畅快,摘几朵气辣子泡水喝,外祖父是一位当地的名医,耳濡目染,母亲也懂一些药理。她说:“气辣子能散寒止痛,疏肝顺气,温中燥湿。”初时,气辣子树开始发叶,枝头顶端长出花蕾,树叶长齐、长园了,花就开了,十几朵黄豆般大的白色花朵聚在一起,长在一个花柄上,开满整个树冠,白花在绿叶衬托下甚是好看。虽花味不香,但树上亲吻花朵的蜜蜂的“嗡嗡”声,站在树下就能听到。过段时间,花慢慢凋谢了,花絮飘落在檐沟、小路上,密密地铺一层。看着看着气辣子就长出来,花椒般大小的气辣子由嫩黄变青白,再变淡黄到深黄,最后成褐色,到了秋天把成熟的一抓一抓的气辣子采摘下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拿到县药材公司门市部卖了,换得三、五元钱,买回一点煤油、盐、火柴之类的日用品。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暑假假期,我回家才发现没见那棵树了,父母也不知是何故,它就那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后来父亲把它砍掉烧了柴。

家乡有种药材俗称“枣皮”,它是枣皮树上结的果,深秋时节熟透后摘下这小指头蛋一般大小的果子,挤出核晾晒干可入药,是各种地黄丸的最要成份,可滋阴补阳,补肝益贤,涩精固气。后来知道它的学名叫“山茱萸”,有人简称为“茱萸”,我在百度键入这两个字,词条中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我真是孤陋寡闻,原来俗称“气辣子”就是“吴茱萸”,这样我和两种茱萸都亲蜜接触过。虽然这两种乔木植物名中都有“茱萸”二字,实际上它们无一点关系,既不同科,也不同属。把山茱萸或吴茱萸无论哪种叫“茱萸”都不对,不能简称,就像树木中的“大熊猫”红豆杉“”,我们不能把它叫“豆杉”,也不能把它叫“红杉”,更不能把它叫“红豆”吧,这是一个道理。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人说,诗人文中的山东是华山之东,茱萸是指山茱萸。可又有人说,诗中的茱萸是指气味辛烈的云香科吴茱萸。究竟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还真搞不清了。农历九月初九吴茱萸早已采摘了,树叶即将凋谢,插在头上或身上没一点美感。而这个时节的山茱萸,即将采摘,特别是红亮的像玛瑙一般的挂满枝头的山茱萸,折上一个小枝,插在头上或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有装饰效果,而华山的东西南北均产山茱萸。我倒认为诗中的茱萸应为山茱萸。

就在那株气辣子树死后,县政府作出决定:“把我县建成枣皮基地,天麻县!”一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在自留地边,沟沟畔畔上广植山茱萸树,这成了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我家没了吴茱萸树,却有了上百棵山茱萸树,现在看见了山茱萸想起了吴茱萸,我想在房后再植一株气辣子树。

2016.3.1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2752/

屋后那棵气辣子树的评论 (共 4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