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文忠小说《新社员》九

2016-01-15 14:56 作者:老刘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刘文忠小说《新社员》九.

阶级斗争这根琴弦,就像火烧桥人民公社广播放大站连通各个农户的那根铁丝,时时刻刻绷得紧紧的。一到广播时间,电线杆老远就听见“乌----乌---“的响。

如果刮点风,响声更厉害。四喜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艳照这条广播线,径直来到杭锦后旗第二中学,听电线杆子响。

支撑这条广播线路的电信杆子,是生产队选出质量最好,没有被虫蛀和伤疤的河套土柳树,要求碗口粗细,笔直,上面白的瓷瓶上挂着铁丝,如果不广播了,广播线就是火烧桥人民公社的电话线,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部手摇电话,看大队老汉,24小时住在大队,看守电话,上传下达。

星期一至五,每天早晚俩次广播。星期六日三次广播,遇到重大事件,二十四小时随时广播。早晨五点五十五开始。

首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半小时,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二十分钟,最后是杭锦后旗新闻联播。没有重大事件,半小时地方文艺节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知识青年们的屋子,按上级规定,也和其他农户一样,每个住户安了一个广播匣子。一开始对这个广播匣子不适应,早晨五点五十五正好再多睡一会,广播响了,不愿意听把头蒙住。

谁知道有中央和内蒙古的重要新闻不知道,有关知识青年的事情也误了。没有几天,这个声音沙哑,吐字失真的舌簧喇叭,成了他们的挚友,亲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了。

从中央到地方,连红柳村也有了知识青年先进典型,宝珠就是一个,她是火烧桥人民公社知识青年典型,据瞎鸡换说,明年还要出席杭锦后旗,把写宝珠先进典型材料的任务,落实到了四喜身上。

转眼间,已经过了至,数九从此开始,离过大年也没有几天,屈指可数了。

对于过年,知识青年感慨万千,今年是下乡第一年,要扎根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节。

广播匣子里表决心的知识青年,激情昂扬。回家过年,难上加难。

大集体时代的河套人,虽然日子苦,老百姓乐呵的多,这也许就叫做那个时代提倡的:“穷棒子精神”吧。

每个生产小队有文艺宣传队,大队有高跷队,知识青年们很快成了文艺骨干。

一进冬季,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锣鼓之声相闻。

尤其是高跷队的锣鼓声一响,震得人心儿发颤。

能够进入文艺队或者高跷队,是最大的光荣,一般都是贫下中农子女的份,地主富农的子女没有特技和表现特别好是进不来的。

徐耀华,是个地主子女,高跷队里扮演白蛇,他单腿跳过一米多高的方桌,放八字不用人扶,一个鹞子翻身就立起身,常常让人们喝彩声不断,才成了高跷队的队员。

腊月天,滴水成冰。生产队开始文艺练兵,准备过罢年,参加全公社的文艺汇演。邀请周围生产队的文艺队来村子里演出,生产队的文艺队也要到周围的生产队演出。

一根铁丝绑一疙瘩烂棉花,往废柴油桶里一蘸,点着后,浓烟滚滚,油点喷溅。一场演出下来,演员成了烟熏猴,身上油迹斑斑,可是谁又不再乎,反而引以为荣。

看演出的社员更辛苦,几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演出,一场三四个小时下来,纹风不动,就怕一旦离开,没有好地方。

因为剧场的规矩是:“地方是伙的,你走就是我的。”

社员们辛苦一年了,要过个好年了。

那时候每一个男强壮社员一天工分是一个日工,最好的生产队一个工值四角左右。还有的个别生产队倒分红,只好不分红。

四喜家九口人,父亲母亲一年下来挣了800多个工分,按三角钱计算,一共280元,口粮每人380斤,平均一角五分计算,口粮款是57元,九口人是513元,倒欠生产队233元。如果再加上瓜菜钱,过去的欠款,数目是个天文数字。

过年了,能分上红的社员,生产队每家给借五元钱。没有分上红社员,每家给借三元钱。就这三元钱,精打细算的四喜妈妈,安排的井井有条,让全家人欢天喜地过一个革命化的大年。

具体安排如下:

半斤酒0.4元;川字砖茶一小块0.4元;蜡烛二只0.16;香烟三盒0.39元;调料0.3元;糖块0.3元;火柴5盒0.1元。

以上物品凭供应票买,想多买也办不到,就连瞎鸡换这些土皇帝,也一个样。

四喜父亲还要买五个麻雷和一版小编炮花0.3元,红字一张0.05元;给妹妹买红头绳之类花.0.2元,你看看,就这三块钱,过年还是没有花完,换成五分,二分的纸币给孩子发压岁钱。

1973年春节期间,四喜当了民办教师的第二年。被驻大队的工作组组长看中,临时借调到工作队当宣传员。白天给学生上完课,晚上和工作队到生产队宣传文件,组织文艺宣传队,写新闻报道稿。虽然累的冒虚汗,脑袋还是轻飘飘的,成为了借调干部。

年前,和工作队一起访贫问苦,到最困难的贫下中农军烈属家中走访慰问。

到了金星二社一户姓张贫农家,全家七口人,只有二床破棉被,炕上没有炕席,病老婆起不来床,一直在哼哼。老支部书记和工作队长一商量,让生产队多借给他家二元钱,到火烧桥医院给他女人看病。

正好公社有慰问品,大队还分到棉被一条,让四喜给写了介绍信,再盖上大队的公章,让他早点领回来。

就这么一点点温暖,让那一家人千恩万谢,要磕头,被四喜他们挡住了。

过罢了年,四喜和瞎鸡换一起,带了文艺宣传队,高跷队到了金星二队慰问军烈属,演出文艺节目,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了,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人们互相拜年,问好。

这时,二社社长把四喜拉住一边,神秘地对四喜说有老书记活动,四喜只好跟着去了,原来是到姓张的贫农家,他们家要请工作队和大队干部去他家喝酒,盛情难却,一行人只好去了。

一进门,受到了热情的欢迎。那个老婆的病好了,高兴的的像个孩子。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炕上摆开了二张方桌。老书记和工作队的人早已入座,四喜因为年轻,可身份还是有的,被安排在老支书旁边。

一大盘胡麻油调黄豆芽,一大盘猪头肉,一大盘拌粉条,一大盘咸菜,已经是够丰盛的了。

紧靠炕沿的大锅里,一锅茶热气腾腾,上下翻滚。给每一个人端来了一大碗茶,烫的不敢挨嘴唇。

姓张的老贫农,从南凉房双手抱来玻璃瓶装的半斤酒,乐呵呵地放在滚烫茶水锅里,让酒温热,好招待大家。

谁知,冰冷酒瓶一进入滚烫的茶锅里,只听:“嘣!”清脆的一声,瓶底掉进锅底,手里拿着半只烂玻璃瓶。半斤酒,全部和茶水和在一起。

姓张的老贫农气得要踫头,病刚好的媳妇放声大哭。还是老书记临阵不乱,有办法。对姓张的老贫农说:“酒倒进了茶水里更好,招待的人多,心意我们领了,茶当酒喝!”

听到哭声,人们都赶来问询,当知道了这种情况,也附和着说:“我们一起喝。”

四喜只好勉为其难,端起一碗酒茶。

好浓烈的酒味,直冲鼻腔,刚闻到这酒味,就让人头晕。一碗下肚,几乎醉了。

这一大锅酒茶,老书记喝了,工作组的喝了,乡亲们喝了,高跷队和文艺队的演员们喝了。不一会儿,喝了个底超天。

所有的人都有醉的感觉。佳话也传开了:半斤烧酒满村村醉。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从中央到穷乡僻壤都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知识青年们也没有回去,安排在过年后,分批轮流回家。

年前,工作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安排了社员大年三十上午还要大干,担土送肥搞突击,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下午放假。

那时,队干部和驻队工作组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上午的突击,四喜已经腰背发麻,浑身冒冷汗。

工作队还规定,晚上地富反坏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和被捉住的赌博人员到生产队清除牛圈里的杂草和粪尿,时间到晚上十二点。

监督他们干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四喜的头上。

四喜最年轻,家又在生产队里。

不知道为什么,四喜的鼻子酸酸的,总觉得不是滋味。

看着他们,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虽然不是地富反坏右,当了几天国民党警察,属于公安六条人员,今天检查,明天交代。四喜几次在会上辩解,父亲是参加傅作义和平起义人员,他们还是揪住不放。

再看看平时,三岁的娃娃,半道拦住地富反坏右分子,让低头就得低头,说批斗就批斗。大小会上,他们戴着高高的纸帽子,挂着写着自己名字,用红笔打了叉的大纸牌子游斗。这不,大年三十还要干到晚上十二点。

眼看着家家户户灯笼点亮了,爆竹也稀稀落落的响那么三二声。天黑的对面看不见人,四喜一看手表,才晚上8点零15分。

四喜对这个任务打心眼里不满意。也说不清楚什么,心一横,说了一句:“已经到了十二点了,回家去吧!”

四喜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看着他们。

不管他,过了年再说。

过了年开学不久,工作队长找四喜谈话,询问大年三十的事。四喜说按规定,晚上十二点收工。

工作队队长摇了摇头,四喜又说,可能是我的手表停了。

就这样,一句话:我的手表可能停了,四喜被取消了借干身份,又开始全心身去教书,写稿子的事,工作组一直让干到运动结束。

内蒙古乌海海勃湾幸福新村南区19-6-102刘文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1249/

刘文忠小说《新社员》九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老夫子(熊自洲)
  • 雨袂独舞
  • 从余东风
  • 荷塘月色
  • 诗心云卿
  • 淡了红颜
  • 小狮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