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崇善楼记

2016-01-13 10:51 作者:公孙强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2015年6月末到的雅安上里这个地方,适时西安马上就要进入酷暑天气了,我乘车南下到了号称“城”的四川省雅安市上里镇庙圷村。告别了西安的炎热季,迎来了雅安凉爽多雨的夏季

车子沿着两山之间曲折蜿蜒的公路,徐徐而进。一路上云雾弥漫山间,几处溪流瀑布随山而下,涛声阵阵,风吹着竹叶沙沙作响,仿佛身临山水大师笔下的溪山行旅图。到了上里古镇,下车伊始进入眼帘的就是年代久远的石塔,用以书香人家烧字纸用的,塔身又有抗日救亡时期的宣传标语,足以显出这个地方历史的厚重。过了石塔就是质朴古拙的石桥,桥面的石板早已坑坑洼洼,不只有多少机器轰隆而过,桥下的河水依旧汩汩的流着。整个上中下三里这个地区四面环山,这个地区属于地堑构造,现在乡民市场还经常从田地里挖出大量珍贵乌木。也算山间的小盆地,盆地分布绵长的小丘陵,加之雨水较多,空气较为湿润所以常年可以见到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草木或隐或现,宛如仙境。天气晴朗站在山岗上可以遥望蒙顶山。

在丘陵的开阔地带,或者四周有居住着朴实的乡民,这里茂林修竹,屋舍俨然,稻田密布。一年四季物产丰饶,季节不同,自然赐予食物不同,竹笋、山药、豆子、鱼腥草、芋头等。更有一些野猪,笋子鸡之类的山珍野味。较为低缓的丘陵之上栽茶,种玉米。房前屋后又养猪,喂鸡。家给人足。用陶渊明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形容也不为过。

上里这个地方又被称为五家口,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百年来昔日荣耀至极的五大家族都一去不复返。庙圷村就是杨家顶子所在的杨姓村落。昔日杨家祖先为官宦,老院子也分为武棚子、养马场、正堂、偏房等,整个家族是多么兴旺发达。杨家老院更是红极一时的集市场所,老人和年轻回忆起杨家老院昔日热闹繁华真是眉飞色舞。在这个老院子的场地坝,大家在农闲的时候,聊天、唱山歌,小孩子们也跑来跑去,整个院子人声鼎沸。真是“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宗族之间,邻里之间和善有睦,家风昌明。问及更多详细事情,已经知道到人不多了。

百年之后,几经战火,朝代更替,昔日湖光山色,田园小丘,世外桃源的安详自得已不再,到处开山修建风景区,溪流毁坏,树木破坏,所有山色只可远观。垃圾遍布村庄。稻田不是荒芜,就是被资本圈地用作他用,现在又大力推广种茶。庙圷村的周围就被资本化的菌子厂包围,菌子厂征收村民稻田,用于栽种菌子。杨家老院旁边还有有一个养猪场,最近据说又要投资一个亿来搞旅游开发,修建杨家祠堂,到时候在杨家老院周围开山征地。又免不了一场纷争。

村子的年轻人也远走他乡务工赚钱,只留下妇女老人和儿童。老院子的住户也慢慢搬出老院,现在老院只剩下七八户人家,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贫困家庭,院子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人们饱受工业污染,食品健康之病。再者人心离散,祖茔毁坏,人伦趋于亡消。宗族之间,邻里之间存有不睦,各人自扫门前,不管他人瓦上霜。不再尊重老人,教书匠,文化淹没,文化人也不受尊重,不讲公义,只讲私利,凡是皆以金钱为衡量。日常闲暇皆以麻将,打牌赌钱为乐。人们比的不是谁比谁有品德,明事理,而比的是谁比谁家房子大,车子多,票子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四川绿耕来此之后,了解杨家老院历史,号召村民投身家乡建设,修路灯,做社区活动,环境教育,生态种植。想通过这些来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复人与自然友善相处的关系。恢复和传承传统可持续健康生活。老院村民积极响应,院落环境初步改善,乱扔垃圾现象减少,尤其是老人投身自己家乡建设还比青年人积极。2015年7月开始我们和当地村民修建村庄公共活动空间。7月立主结构,8月盖瓦,9月门窗安装和修锅灶,10月铺石板,11月刷漆,12月水电、玻璃安装。我们广泛征集这个楼的名字,最终定名为“崇善楼”。

“崇善楼”这个名字是本村修杨氏族谱的杨世松取的,他说:“‘崇者,尊敬推崇也,善者善良,假使人心向善,那么我们所想之事都会成功。”

我说是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假使我们都弘扬光明的德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我们都崇敬善良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好呢。我们要激发人心善的一面,驱散晦暗的那一面。不能再任由人心中的雾霾继续扩散,让良知重见阳光,富裕的人能帮扶贫者,贫者感激富裕的人,贫者富者相互尊重,那么兄弟之间,宗族之间,邻里之间亲亲有礼,友善相处,那么纷争就会减少,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假使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也是这样友善相处,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的态度,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报复人类,也会慷慨的赐予人类丰富物产。这不就是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吗?天地间所有的人类都是我的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的同类,我们都要去护。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就和谐共存下去吗?如此这样,这个世界不是会更好吗?即便这条路是不好走的,充满泥泞坎坷,我相信人心向善,互帮互助,扶老携幼,坚持下去还是能走出光明大道,不能因为眼前的不善横行,而丧失对善的追求。更何况已经有人走在这个路上了。他们就是我们的动力。我们相信种善因得善果。崇敬善良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如果人心向善,不计较私利,那么何事不成,这个社会还不好吗?

新楼揭牌,舞狮耍灯庆贺,具酒食与乡人,觥筹交错,言笑晏晏,众乐乐也。

有感于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记下这些事情,希望庙圷村后世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辈曾经努力过,率先做出与市场和发展不同的事情,至少也知道这个楼的来历。也为后人研究地方留下一些资料。

公孙强于2016年1月12日于庙圷村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且行且思。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luxin20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0758/

崇善楼记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