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

2016-01-11 08:40 作者:宜昌石头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1)

中国很大,所以中国就会有四大方言、八大菜系等等各是各的风格;中国人很多,所以中国人就会南腔北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也很正常,光是河北各地的方言差距就很大,除了具有代表性的保定话和唐山话,其他地方的方言就是千奇百怪。比如唐山、承德等地方言更接近带有玉米碴子味的东北话;承德、廊坊的方言也就是京城郊区话;邯郸方言居然有和英语方言相似之处,冀州等地的方言居然比粤语还难懂;即便是太行山脚下的易县的口音也和位于京广线上的保定话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可以从一些视频的发音中听出端倪。

大凡了解一些历史的都听说过“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一贬义顺口溜。所谓“京油子”就是皇城根下的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轻浮油滑之人,或者自认为天子脚下就高人一等,无论做人办事都有些油里油气的,还有少许正义感的人,比如王朔笔下的《顽主》、冯小刚一炮打红的《老炮儿》都是这样的人,“卫嘴子”说的是天津人的口才不错,特会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搞定一切,马三立、郭德纲就是其中的代表。

而保定人成为“狗腿子”的这句话之所以流传甚久、影响甚远,据说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无论是蒙古的元军还是满清的满兵,占领北京以后的首要任务自然是镇压首都周边的反抗势力,拉出一帮地头蛇拼凑出傀儡政府,而在当时,与京城咫尺之隔的保定自然就成了威严与怀柔并举之地,汉奸自然不少。想一想别的城市的城墙或是四方或是长方形的,唯独保定的城墙却是呈朝靴状,不言而语,当时的保定府就是皇帝的靴子,掌控着首都的南大门,自然就得服服帖帖才行。

其二,保定本来就是个盛产军事人才的地方,那所被称为“北方黄埔”的保定军校培养了蒋介石、白崇禧、叶挺等近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军头衔。这些人遍布当时的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在日寇侵华的时候,大批的国军将领跟随一些民族败类一起投降侵略者成了汉奸,这也是一大污点。

解放战争到了决战关头,有大批国民党部队迫于解放军的军事压力,受到共产党的政治共识的感召,先后有177万人向解放军投诚、起义或者接受和平改编。来自保定军校的就有傅作义、陶峙岳、刘文辉、张治中等一大批知名的国军将军。比如那个吴化文,先是追随冯玉祥,后投奔蒋介石,再投靠汪精卫,又反投蒋介石,最后加盟解放军,一生事四主,后来还曾经担任过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虽然他不是河北人,更不是我们保定人,可像他一样,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的“狗腿子”也不在少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按照保定人把“狗腿子”说成是保定府的“勾腿子”上来的理由,在于保定人热情好客,嫉恶如仇,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喜欢“勾腿子(保定话:摔交”)。说到哥们友情、朋友帮忙以及路见不平一声吼,保定人特看不起京城人和天津卫的那种动口不动手的样子,保定人本来就热心快肠,有些侠义情怀,还有些武术底子,看到什么不顺眼的,挥拳就上、拿砖便拍,不象皇城根下的和海河边上的人家那样嘴上说半天,却根本不敢动手。

燕赵大地盛产菊花,而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味着高尚的气节,以它那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同时,菊花因为花开在深秋时节,花色纯洁,也是用来悼念故人的。而菊花的本身就散发着一种高洁而苍凉之气,英气逼人,浩然正气,正是保定人的写照。周杰伦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所写的《菊花台》很好的诠释了这层意思:“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2)

从历史上看,元明清以来,河北保定一直是畿辅要地,尤其是清朝将其作为直隶省会治所,开启了保定数百年作为河北首府的历史。因为这里“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因此自古就是京师门户。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保定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减,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不仅有“万岁军”之称的解放军王牌部队38军调防保定,拱卫京城,还有不少全国重点建设项目直接落户保定,直接加强了保定的经济发展。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随着1968年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之后,这座城市的命运就尴尬的走向了另一个转折点。

随着省会的转移,城市的资源配置自然倾向石家庄,同时由于保定距离京城太近,也随着京城越来越庞大臃肿,人才、资金、项目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纷纷流向首都,保定的发展自然就一落千丈。从那么多的网民的评论可以看出,到现在保定政治地位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的滞后,而经济的滞后又直接导致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国有企业普遍都不景气;城市建设严重落后,到处尘土飞扬,道路狭窄,交通混乱,公交车陈旧;市民观念严重落后,信息闭塞,穿着打扮土气,游手好闲的混混多,社会治安也不好;虽然保定的大学不少,但既没有文化氛围,也没有知识力量……于是,笔者就有些为自己故乡而无语了。

可见得,所谓北京后花园的吹嘘是阿Q似的自我陶醉,从保定到京城不过一小时车程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之事,其实与首都距离太近原本也是一种悲哀,再说,谁都知道“伴君如伴虎”之类的警句。加上这些年,保定的经济实力早就被唐山和石家庄远远甩在后面,如今更是被沧州、邯郸等河北二线城市所超越,如今的前省会城市只剩下迈出保定东站就可以看见的那座名为“京畿之门”的高大建筑矗立在站前广场中央,依然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特殊地位。

很简单的一个现象表明,改革开放由深圳直接带动了南粤大地的经济;自贸区的出现,使得上海直接拉动了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西部开发、一带一路的政策就使得成都和西安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近在咫尺的京城却没有给河北、乃至保定带来兴旺发达。道理很简单,从北京变成首都开始,河北就是首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供应基地,保定就是京城的大菜地,而有人描绘了高速公路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重载货车的车队,那就是给京城送去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外国军事评论家说的对,只需扔几枚炸弹,将北京与外界联系的几条道路变得瘫痪,这座没吃没喝的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不乱才怪!

关于“首都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一经提出就使得河北人欣喜若狂,有关题材的股票连拉长红,而那座一度传闻将成为“副中心”的保定的房价更是翻着筋斗上涨,然而,随着国家发改委出面否认,京城首脑的表态,也随着今年河北《规划》的出台:终于承认一体化实际就是“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这也就是说,所谓的“首都圈”并不是保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在于北京想给什么就得承担什么。尘埃落定,无论是股票还是房价都成了昙花一现的“狂欢”

更要命的是,其实早在1982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有了“首都圈”的概念,后来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环渤海经济圈”、2001年的“大北京规划”还是2004年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都在用“首都圈”这张大饼来诱惑饥渴的河北与保定,结果从来都是“听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这一次雄心勃勃的京津冀和“首都圈”的设想是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北京越来越容易拉响雾霾警报,首都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地希望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就肯定会向河北和保定转移一系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遗憾的就是,居然没有人向决策层指出,这样的转移不仅不能帮助相关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也不能实质性地改变京城的空气状况,更为今后更大的雾霾围城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最简单、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就是迁都,那可是既解决了雾霾的困境,也解决了水源难题,更解决了尾大不掉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3)

有一句民谣说的是:东北虎,西北狼,河北人,小绵羊。这也就是说,河北人太老实,除了当顺民,耕田织布,居家过日子就没什么大的作为,这一点在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上尤为明显,天下都知道晋商的大名,也知道中原人的穷苦;知道东北人的彪悍,也知道山东“响马”的厉害,可就是怎么也看不出河北人会算计、会做生意,于是这样的老实人加上有些热血、还有些谨小慎微的性格,与其它地域的人一起共事容易吃亏。

对于保定人的性格和特征有各种评说,除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侠肝义胆,最统一的评价就是朴实和平凡。朴实是因为中古至今,燕赵大地就是京城的粮库、菜地和加工作坊,封建社会的时候,保定就是京城的门户和关卡,而得名为“保定”就是要保卫顺天府的安定团结。即便是现在成了京城的鸡肋,也依然是一切为了首都。于是,在需要的时候为京城拉闸停电、受污染、挡风沙、决堤保首都,为了那些所谓特定的“蓝”而工厂停产、学校停课、车辆限行。除了点头称是,连个牢骚话也不敢说,不得不做出牺牲这就是朴实的表现。

而保定人的平凡也是众所周知的。那些有学问的、有仕途的自然会去京城投名状,而有头脑、有财运的自然会到天津卫做对外贸易,剩下的保定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这其中有从山西过来的汉民,有到清西陵守陵的满兵,还有那些蒙古人的后裔、回族的移民,还有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在此滞留下来的手艺人,不过都属于劳苦大众,属于普通百姓,据说现在的保定人也有着平凡的个性,那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用老话说就是“内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人多的场合话不多,不愿出风头,总在在一旁抽烟静听,细心品味那些高谈阔论者所说的观点和立场,这不仅使得他们能够从倾听中受益匪浅,而且更容易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有这样一首《保定,保定》夸的是保定的好,歌词大意是:“哈儿介的驴肉火烧能卷肋板和板肠,哈儿介的姑娘好看像白洋淀的荷花,哈儿介的爷们疯狂以义气勇猛见长,为了姑娘打架动刀也敢动枪,哈儿介的有直隶总督署和崭新的古城墙,野火风斗古城历史很沧桑。”还有一首白日一梦唱的《保定之歌》,除了生活气息浓郁,那倒是说的一点也不含糊:“妹咋,你吃棒子呗,凤翅龙肉鲍鱼鱼翅狮子头,好吃也比了保定火烧驴肉。人世间多少奢华享受,也不比保定老头儿缠着老婆儿玩铁球。”

这两首歌里重点都突出了一个“吃”,据说,每到饭点的时候,保定的饭店酒楼和小酒馆都是人满为患,所有的人吃得不亦乐乎。平民百姓的食谱上早点是豆浆、豆腐脑、油条、糖片、煎饼果子和馄饨;中午是拉面、板面、米线、凉皮和驴肉火烧;晚上则是最平凡的粥、大饼和酱菜。. 可见得除了那个“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驴肉火烧是一绝之外,其余的根本无法与南方的饮食比,长江一线的穷家小户吃饭至少也是一火锅加一荤一素两样炒菜。

有笑话说,保定一男子去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旅游,一下车就张开双臂来了个深呼吸,感慨地喊道:“我的妈呀,空气太新鲜了,质量太好了!”不料,他的身体一下子承受不了那么干净的环境,话音未落就晕了过去。幸好120急救车及时赶到,急救员下车就问:“病人从哪里来的?”导游回答:“保定滴!”急救员嗯了一声,将氧气筒的软管拔下,直接接到汽车排气管上,让那个男子吸了几口。他就醒来了,颇有感触的轻轻说道:“妈的,这才是家的味道……”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4)

朴实和平凡就造成了保定人的民风淳朴、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自强不息,更重要的就是土气。在保定人身上,往往不仅带有黄土高原的那种泥土的气息,也带着蒙古那种特有的牛羊肉的膻味;不仅有中原大地老农民的憨厚勤劳,也带有胶东半岛那些赶海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的勤奋与坚韧。他们在京城皇城根的优越和天津卫的洋务观念面前,除了坚守自己的土气之外别无他法,所以就格外信奉清朝那个大画家郑板桥所说的:“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当然,这一切与保定人的个性有关。因为保定人既不像关外的东北人那样粗门大嗓、豪气冲天,也不如江浙人那样细致灵秀、精于计算;既不像塞外的蒙古人那样彪悍威猛,直来直去,也不像黄河之南的那些被路遥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那样被世人讨厌,可就是因为保定位于京师之侧,既有过抗击匈奴的边塞风云的磨砺,也见识过江南水乡的文化陶冶,既有着山西人的勤勉、山东人的耿直,也有从内蒙大漠吸收而来的吃苦耐劳,就造就了保定人的能文能武,既能上马杀敌,又能梅边吹笛;既能坦然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也能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倒是有些道家的“不变应万变”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保定人朴实无华,天性老实,保定男人除了有些土气,其他的都是优点,所以是当丈夫的不二人选;而保定女孩善良文静,很适合做老婆。保定人很平凡,平凡得土里带渣;因为久居天子脚下,善于察言观色,敏于接物待人,显得老谋深算,但也不免因为患得患失,常常与机遇失之交臂,这就是“狗腿子”的悲剧;虽然有那么多慷慨悲歌的英雄前辈,可是处于京畿之地,自然成为重点防范、坚决维稳的地区,所以除了做顺民,别无他法。

保定人讲传统、重礼教,见过天子南巡,也经历过侵略者的掠夺,既不像山西人那样保守得近乎单纯,也不像山东人那样憨直得有些可,文不及北京、上海人,武不及山东、东北人,经商不如广东、江浙人,种田也没有两湖、四川人那样勤劳能干。加上首都的安全所系,从过去到今天,除了让那里的民众从身体到心理都变成顺民,还要再委派一个据说手握生杀大权的直隶总督严加看管,只准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在搞好安定团结、共创和谐社会的同时,谁敢非议国事,试问你长着几个脑袋?

不过,有一个地域上的风俗倒是有点黑色幽默,那就是如果在山东和人家打招呼恭恭敬敬的叫别人一声“大哥”是要犯忌讳的,因为山东的大哥和《水浒传》里的武大郎不知为什么有点牵连,那个卖炊饼的是个老婆有了外遇、被戴了绿帽子的可怜人,当然都不愿意大家那样叫他,倒是愿意被人叫做“二哥”,因为在山东,武二郎就是武松的化身,是大大的英雄好汉,所以被人叫二哥则认为是一种光荣和赞颂。

如果把地域换到河北则完全相反,因为在燕赵之地把人家叫做“大哥”,那就是一种尊称,表示被叫的人把对方当做威风八面的老大;而如果把人家叫做“二哥”,如果不被人家打得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会和对方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河北,“二哥”特指男人胯下的那累累之物,那就是骂人的话,不被爆打一顿就阿弥陀佛了。

想起了一则笑话:说的是潘金莲和武大郎一起到武二郎家中吃酒,结果武大郎喝醉了,潘金莲趁机挑逗武松,武松虽然已经心乱,但为保自己的节操,只好忍痛拒绝唱道:“请把我的歌(哥)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看官可以联想一下河北、保定与首都圈,是不是与那则笑话有与曲同工之妙?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5)

谁都知道保定的“三宝”就是“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器材,两个铁球拿在手中本来就阴阳和谐,运转掌中,音响清脆悦耳,既能收到调筋理神之功效,还能在铁球的缠绵悦耳音响中陶冶性情,多少有点文艺范;面酱质稠味甜,色泽红褐,盛入碗中倒置而不流,保定的小吃之所以独树一帜,香飘万里,在烹炒炖烩中加入各种面酱调味就是一绝;而那种学名叫里蕻的春不老除了价格便宜,成活率强,腌制而出更是嫩绿清香、新鲜可口,自然很受各阶层民众的欢迎。这“三宝”也就是保定人的性格反映,喜欢四平八稳、喜欢安于现状,喜欢清淡素雅,喜欢道家文化,也喜欢安分守己。

不过历史上安分守己的保定却莫名其妙的成了盛产“狗腿子”的地方。其原因除了那句民谣里说的“河北出响马,关东出强盗,山东出好汉”的传统习惯以外,还有那所早期的保定军校出人才的缘故,还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伪军司令部就设在保定,保定人当伪军当特务当汉奸自然一定大有人在,加上人人都知道中国本来就是汉奸大国,古往今来都是如此,难以数举,不过用这样的理由来诠释“狗腿子”似乎是有些勉强。

好就好在翻翻历史资料就会恍然大悟,“狗腿子”一说的究其原因和来历不过就是保定人除了忠厚老实,还有勇敢好斗,还有些武艺在身,距离京城和天津都不远,那些王公大臣、商贾土豪、暴发户、外国人都需要这样性格忠诚、身手也不错的人为他们看家护院,而这样的人一旦走出保定,遇到东家需要推荐的,自然就是穷帮穷,户帮户,于是京津一带看大门的就慢慢都成了保定人的天下。和沧州的河间出太监,绍兴人出师爷,湖南人出湘军一样,保定人就盛产这种早年叫“狗腿子”,现在叫“保安”的职业。

不过那个时候的保安地位很低,从老百姓的角度上看,那些为老爷服务的、帮老爷做事的、替老爷守门的就是狗腿子,而这些狗腿子都说自己是来自保定的,所以“保定的狗腿子”就成为了口头禅而流传开来。好就好在还有一句民谣,说的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十个京油子说不过一个卫嘴子,十个卫嘴子斗不过一个狗腿子。”如此说来,京城的那些纨绔子弟不如天津的那些洋务派,而洋务派又经不起我们保定府的那些人的一拳头。

所以还是毛爷爷说得对:“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由此衍生就可以得出结论:只说不练假把式,只练不说傻把式,能说会练才是真把式!虽然保定的那种荆轲刺秦的古风豪情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宁死不屈早已在现实社会中被蒙上了一层灰尘, 可是保定人身上除了那种与生俱来的河北平原的土气,还充满着原始的野性和独步天下的霸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会冒出来一些慷慨悲壮之事。

保定人一方面朴实老实,一方面又勇敢好斗;一方面吃了亏咽进肚里,一方面又吃软不吃硬;一方面有北方人普遍的保守,一方面也接受新时尚。京油子的特点是见好就上,见事不妙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开溜,卫嘴子则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一旦真遇到事就会提议有话好好说,而保定人的性格既不怕事也不开溜,既不多话也不争辩,话不投机半句多,上去几下把对方降服了再说,这就叫用实力说话。

保定人对人热情是溢于言表的,早上见面就来一句:“你吃咧呗?”晚上和朋友见面二话不说拉着就走:“走,喝酒气(保定话:去)!”在桌上喝酒的时候喜欢把酒瓶子抱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先干三杯,望着对方一笑:“干喽!喝光了再点一滴行呗?”既透着对人家的尊重,也透出保定人热情好客和豪爽大方。保定人忠厚老实,踏实肯干,有些低调,也有些恋家,有点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就和那里的特产驴肉火烧一样。

在结束这边散文的时候,才真正想起我们保定人的性格其实就是在乡下的地里满目皆是的高粱,保定的高粱既不像北方的麦穗那样摇头晃脑,也不像南方的稻谷那样沉甸甸的压弯了腰,高粱这种植物既耐旱又耐涝,永远就是很傲气的高仰着头,成片成片的独立着,遍野碧绿,充满勃勃生机。就会想起那首当年家喻户晓的《水浒传》的主题曲,那就是保定人的真实性格反映:“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在猴年来临之际,以此文祝福我的故乡保定。(2016年1月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0041/

河北、保定与首都圈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