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触摸千家寨

2015-12-07 20:15 作者:岩龙罕·勐野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是被滴水不漏的媒介入侵?还是被身边的朋友不时的诱及?不知不觉中植入了想去镇沅千家寨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它茁壮的生长着,而且一度叶肥藤壮,爬满愿望的枝干。在那个水缠绵的秋,我四处约人,想在周末就去一番游旅。然而终被天气、道路、旅伴,还有一些不被料到的琐碎的事务绑手缚脚而未能成行。终于在秋末时节搭上了市文联采风团的车,遂了我的愿。短短的时间,长长的路途。思绪跟不上车轮,甚至没有脚步快。乃至于如哀牢山、九甲、千家寨、茶树王······对它们的认知也来自同车的朋友之口,来自手机,来自攀登的路途,只言片语,道听途说,细细碎碎。

哀牢山

哀牢山是云南高原和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也是云南高原气候的天然屏障。云岭南延分支,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长近千公里,最高海拔3166米。是云南乃至中国少见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镇沅的九甲镇就栖居在哀牢山的西南麓。何谓“九甲”?我未能在镇沅县志及地名志里查证。但我妄自推演有三,一是中国民间把“甲”天干之首,与十二地支相配,六十甲子从“甲子、乙丑、丙寅”开始,但这里它又把数了“九”放在了“甲”的前面,这就该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的甲等第九,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曾经有人中第而故名。二是铠甲。出征的将士有九层铠甲或寨堡有九层护卫,故而得名。三是九甲--民国二十七年(1938)云南省政府推行县、区、乡(镇)保、甲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为乡(镇),15--30乡(镇)为区。九甲之称要么为行政区划中的第九甲,要么就是有90户的人家之地。

哀牢山是云南哈尼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哈尼族的先民从遥远的北方——“努美阿玛”平原逐渐向南迁徙,从滇池边、洱海畔向南沿红河到澜沧江再到湄公河岸的山林。走进哀牢山从林,我似乎看到我的祖先们在千里莾野的山脉里大手拉着小手,老牛驮着家园,艰难跋涉前行,留在泥土里的印迹。拽着树枝向上攀爬,扣下的掌纹指印。我似乎也听到了,待哺婴孩在母亲的襁褓里吮不到乳水,发出的羸弱的叫唤留在遥遥旅途时空里的声音。山间的溪水曾为他们解渴洗尘,这是一个充满大的山脉,我的族人们有的留下来了,他们垦居躬耕,回报大地,创造了人类农耕文明的辉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梯田。嘉庆《临安府志》说:“依山麓平旷处,开作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急,蹑坎而登,有石梯磴。水源高者,通以略杓,数里不断。”

至于传说中的那个哀牢古国,我宁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反正从古到今,国之大小不在于疆域大小,人口多少,时间长短,国力强弱。只要占几方土地,有一国之君,即成国也。况且哀牢国在历史上确曾存在,公元47年哀牢王为了掠夺奴隶人口和财富,发动了对附近其他部落的进攻。但这一部落族群更多的时候处在“散在谿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往,未尝交通中国”。这样的进程约有几百年。但民间对“哀牢”的解释让我颇感兴趣,说“哀”是指酒或酒的气味。“哀牢人”的后裔,今属缅甸地面上的“卡拉”现在把水叫做“也”,把酒叫做“啊也”。古代“哀牢人”的老邻居“越人”的后裔傣族说酒,至今其音仍然是“牢”。可见,“牢”也可以是越人说哀牢人“爱酒”。如此,“哀”也是“酒”,“牢”也是“酒”。“哀”是哀牢人自己说“酒”,“牢”是越人和汉人说“酒”。“哀牢”,就是好酒的人。这样说来,哀牢山的泉水定是酿酒的上好之水啊!

千家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千家寨保护所后面约一百米的树林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处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起的残墙断垣。这就是神秘的千家寨遗址--石板砌的关隘寨门。是谁来此深山老林建房居住?是传说中的哀牢古国吗?还是哈尼、彝族间或是苦聪人在漫漫迁徙途中的栖身之所?人们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也有说据史书记载,在太平天国的影响和鼓舞下,清咸丰五年,哀牢山彝族农民领袖李文学联合各族农民五千余人,聚集于弥渡县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誓师起义,在哀牢山区先后建立今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元江、墨江等8个都督府安营扎寨反抗清军,此一安营之地逐被后人叫为“千家寨”。

寨子,古时说的是四周有栅栏、水路、山、石或围墙的村子,易守难攻。就是在山里的小山寨,或者平原地带,村庄周围建的水坑,靠河引水,防御土匪。而在现在人们的约定俗成中“寨子”是农村里三五十户乃至上百户的自然村寨。并且这一称谓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向南移,相对较为集中在湘、桂、滇、黔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在云南,在平坝,在山腰,在山顶都会有寨子。这些大小不等的寨子都有自己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人文历史。千家寨内大山拉着小山,山起峦伏;大树罩着小树,林海千,古木苍苍,攀天触月。太阳从枝叶间洒一把细碎的阳光,祼在地上的石英砂并发出熠熠七彩之光。林中溪水澄碧,明洁如镜。溪水漫流,轻咏低诵;流到悬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飞流直下。飞珠碎玉,或为雾,或为霜、或为露、或为雨,都为晴所收。

千家寨有山有水,有大小平整不一的山凹。有茂密的森林,栖居着各种野生动物。这是一块何等至善的风水宝地啊。当你静坐在溪水边,千年古茶树下听淙淙流水轻弹低奏,再听风与枝叶的喁喁细语,就是一首哀牢古国的康宁祥和的奏鸣曲!

千家寨有石有土,有高低不一的悬崖绝壁。在逶迤苍野的大山里,有多少我们尚未探知的矿藏。这是一座矗立在云岭大地何等雄奇瑰丽的山脉。当你触摸那渗满岁月的古墙石块,再听那百丈悬崖砸落的瀑布声,分明就是马嘶人吼,驰骋疆场。金戈铁马,如雷馈耳。硝烟散尽,声息淹无。只落得,鹰雕孤鸣,残阳血。

茶树王

走进千家寨的那天刚好是霜降节令,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天开始收敛生机,消弥喧嚣。霜降时序,落叶拉开序幕,也许要过了,枫叶变成了美丽的暖色红和黄。这每一次落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孕育。它们或依依,或绝然飘落在溪边路旁。不是树上的那一片片叶子不敢面对秋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雾的迷蒙、雨的淋打。只是流水从不停留,一如既往带着天的花瓣,秋天的落叶,到天涯,宿海角,里仍牵手。但是大山里,更多的树一年四季,叶还是那样绿,只是沉淀了岁月的斑点,容纳了雷雨风声。但即使到了冬日也硬生生的不肯离开枝头。这好像有些不识时节,始终只穿一绿颜色的“衣服”。

当然,千家寨的名气更多的是来自“茶树王”。

在距遗址北部约2公里的原始密林中有上万亩的散生野生茶树林,其中一株高18.5米,胸围2.82米的大野茶,据专家考证已有2700年的树龄,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茶树,成为稀世之宝。

茶树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中国四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喝茶了。传说,当时神农尝百草,吃了有毒的药已经死亡,不料从山上下的雨水里有茶叶浸泡其中,顺竹筒正好淌在神农的嘴里,三天过后竟然奇迹般的起死回生。穿越时空我也没有寻到孔子、老子是否喝过茶。只到了唐代才出现"茶"字,陆羽“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安史之乱”后,硬弄出世界上的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也不知“游山玩水”的大家徐霞客可否尝过这哀牢山上千年之茶。

置身山巅,站在千年古树下,我端身鞠躬,向它深深致敬。放眼山下,群山逶迤,峰岭叠翠、岗麓相连,一脉相承,山原河川,尽收眼底。

我凝神静听,古树旁的涧水在诉说,它是世间最美的物语。风,从枝叶间轻轻吻过,如同我手指摩挲书页发出的声响。我听到了茶树王的独白:

我就是一棵树,我生于斯,长于斯。是人类栽种了我,还是风携我而来,还是小衔我于此,还是······天知地知我知。因何为一棵树、一片叶,费心劳神,如此探究?我深植于哀牢大地,采地天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当然也经历了风霜雷电。

岁月不会沧桑,我也不曾嗟叹。站立近3000年不是为等待你们的膜拜,只是在身上把历史的沧桑记录,我不语,不是我无语。

我是一棵树,再站千年也是树。在这个物欲充斥着每一个毛孔的时代,人们在物质上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要去享受最现代、前沿、时尚奢华的物质生活。又要想在精神生活上追古朔源,皈依古朴。每个膜拜的人都把人生中的诸事不顺倾倒给我,又要让我保你们万事如意。站立千年的我也有过大疾小恙,怎能事事如意,件件顺心呢?你若站在树下,我会给你遮风挡雨,更愿为人奉献新牙嫩叶。

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醉叫“千醒百醒”,那就是茶醉!我想为此一醉,可惜我们一行人来去匆匆,未能用嘟噜河水来煮一壶千年老茶,品其之真、之新、之气的韵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2371/

触摸千家寨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