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巍巍一昆仑

2015-12-01 12:59 作者:西风胡杨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巍巍一昆仑

我先讲一个我中学时一个同桌的故事,作为本文的开头。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天,我俩第一次参加高考,我没考上,分数差老鼻子远。他刚好入围,但最终仍未能录取。我决定重读,他也很想再读一年,但他家里很穷,父母又都残疾,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只好面对残酷的现实,断了读书的念想,抹泪告别学校,准备到外地去打工。在长途汽车快要开动的时候,被闻讯赶来的一位老师,把他从车上拉了下来,劝回学校,并为其垫付了学费。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同学现在已经是国内大名鼎鼎的专家和学者。那个当年穿蓑冒赶到车站,把他从暗淡无光的世界,拉回到光明大道上来的人,叫刘光兰,这是一个英语老师,一个深知弱小民族苦难的归国华侨。

在光兰老师光辉灿烂的人生轨迹上,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事实上,受过光兰老师如此“偏心”厚,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关怀培养的学生,何止一个,哪怕你用十个手指来数,也数不过来,只要他认为是好苗子,便一个都不能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光兰老师所关心的,又何曾狭隘局限于这几个学生,而是这个祖国,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这得从光兰老师的出身讲起。

光兰老师出生在海外,1930年回国,那年他还不满十岁。一个人一生走什么,就看他少年立什么志,这使我想到了陈景润,幼有奇志,方成奇才。幼年的刘光兰,跟着父亲在国外谋生,父亲在那里兴办实业,中国是个弱国,华人企业倍受外国企业的欺凌,他跟着父亲跑来跑去,小小的他便目睹了大多华人受外国人歧视的苦难,他渐渐明白,这是因为祖国太落后,祖国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要学习外国的东西,就必须懂得英语,他的英语非常好,他决心回到祖国去,教人懂英语。这些朴素的想法,虽然有点幼稚,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他回国来了。他在国内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中文,仓颉造字,有鬼哭,中文实在难,他的祖籍在兴宁罗岗,他就从家乡的私塾念起,他这人相当聪明,学习又认真,很快便考入龙田中学,再跳至兴宁一中,旋又被梅县华南中学录取,并在这里读完高中,正准备考大学。此时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大学内迁,他只得远赴贵阳去求学,考进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学的最后一年,抗战胜利了,学校迁回上海,他也来到了上海。以为可以和平建国了,可是蒋委员长不这样想,内战终于暴发。他不喜欢战争,他仍然抱着科学兴国的想,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去教书育人,走科学救国之路,这是他终生不易的初衷,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祖国强盛,民族崛起。如果他当时留在上海,至少也可以混个教授之类的头衔,但他更愿意相信,改变中国的命运必须从孩子开始,少年强,则中国强。他决定回到广阔的乡村去教书育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步入新时期,光兰老师先在兴宁宁塘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后调入龙田区,这一调差点毁掉了他毕生的事业。组织上安排他去搞行政工作,他不喜欢,他更喜欢教书。上级部门尊重他的意见,作了重新安排,放他去龙田中学任教。不久,又因教育形势发展迅速,兴宁县政府决心在兴宁北片组建一所完中——兴宁二中,就是现在的罗岗中学,县教育局指派李清根任党委书记,李清根不愿意来,他怕成绩上不去,辜负了党的信任,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除非让他来点将要人,否则不干。教育局也大方,同意了李清根的请求:你要谁,我都给你。英雄惜英雄,李清根便点名要了刘光兰老师,加上刘明方、陈寿珍、曾庆仁,李展英、罗绍振、赖金茂、叶云章、黄秉均等人,一时间,罗岗中学人才济济,阵容齐整。59年夏天,罗岗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誓师出征,首次参加高考,一鸣惊人,取得了全省第十名的好成绩。61年更跃居全省第二,轰动全省,南方日报为此作了专题报道《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刘光兰等老师便是当年的凤凰缔造者。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岗中史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我的印象中,光兰老师样貌清奇,可以说他把毕生都奉献了心爱的教育事业,他在罗岗中学执教三十多年,跨越了文革前、后两个时期。文革十年,按照当时的阶级划分,光兰老师出身不好,又是从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臭老九,理应在打倒之列,但他师德高,好人坏人都敬重他的为人,所以他没怎么受冲击,只是闹学潮,不能再讲课了,这对一个视教书如命的教师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文革终于结束,听说可以教书了,他又焕发了青,逢人便笑逐颜开。刚一恢复高考,光兰老师便主动请缨,担起了开办英语班的重任,就是把英语好的学生集中起来亲自授课课。为给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光兰老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每一年的外语班上。那些年,国家急需外语人才,主动搬掉了数学这只拦路虎,为外语专业打通了一条快速通道,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可以不考数学,或者数学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这是当时的真实情况,数学0分也没关系,外语好就行,这样外语班在光兰老师神奇般的辅导下,捷报频传,有好些同学高二都没读,读完高一便提前考上大学,离开中学了。继61年后,罗岗中学又一次创造了辉煌,而这一次几乎是光兰老师一个人在最前沿指挥作战,真可谓艰苦卓绝,我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一个老师。那时的外语班好象有两个课堂似的,一个在教室,一个在光兰老师的房间,不分白天黑夜,他都在给学生讲授英语,连吃饭也没闲着,周公吐哺也只不过如此吧。光兰老师将自己对祖国教育事业全部的爱,具体细化到他的每一个学生身上,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亲生孩子,悉心教导,却把自己置身度外。光兰老师一向身体不是很好,且家庭累遭不幸,这些他都无暇顾及,他终日手不离书,脑子里昼夜转着的全是英语,英语班就是他的战场,他的家。有很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便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伙食匀出来,给这些学生补充营养,有好几个男同学干脆就跟光兰老师同吃同住。我虽不是外语班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这只野蜂偶尔混进他们的蜂窝里去感受一下学习的紧张和甜蜜,所以到现在我还能想起这些同学,他们除了英语,其他各门功课都是跟我们文科班一起上的,也算是同班同学,相互比较了解。事实上,光兰老师有时也教我们普通班的英语,他讲课时,把书的半边卷起来,拿在手上,右手拇指跟食指,捏成莲花指的样子,捏住粉笔的前端在黑板上写字,态度相当认真,教室里也出奇的静,能清楚地听到粉笔在黑板上擦出唰唰的声音,但我天资差,外语总也学不好。我们都很羡慕英语班的同学们。一辈子能遇上这样一位好老师,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我敢说这帮同学中的很多人,如果不是光兰老师,他们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这不是我武断,我问过光兰老师的很多学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回答仍然惊人一致:如果不是光兰老师,他们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考上了大学,最开心的不是他们,也不是他们的父母,而是光兰老师,他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都是光兰老师亲自送达的,扶上马,再送一程,想想都让人感激涕零。

正是无数象光兰老师这样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构成了中国的脊梁。时光匆匆,不知送走了多少届毕业生,光兰老师也老了,他85年离休,88年才离开岗位。有学生去看望光兰老师,发现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高级老师,竟然连间象样的房子都没有,他一辈子慷慨助人,不争福利,晚景清贫,家无四壁。学生们都流泪了,他们悄悄集资,为老师建了一座小洋楼,总算安顿下来。如今,光兰老师已经是93岁的老人了。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群星熣灿。师范与龄高,桃李满天下,风烛残年时,犹有严师貌,呕心育英才,沥血忘其身,魂铸岗中史,巍巍一昆仑。这是光兰老师一生的写照。光兰老师是罗岗中学一座永存的丰碑。唯愿他长寿健康。

本文作者:何人

(文中部分史料来自原兴宁教育局局长、罗岗中学党委书记李清根回忆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0968/

巍巍一昆仑的评论 (共 7 条)

  • 襄阳游子
  • 荷塘月色
  • 晓梦芳菲
  • 春暖花开
  • 老党
  • 楊葱头
  • 林间紫薇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