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观念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

2015-11-25 16:21 作者:枫株湖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教育观念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观念如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现代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重要使命是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懂得人生应当如何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

众所周知,7、8月份是教育话题炙手可热的季节,今年似乎格外地热。737万大学生就业、数以千万计的小学生升初中皆进入关键时刻,“大学毕业即失业”、“小升初不考学生考家长”等诸多问题困扰百姓心头。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教育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确属罕见,无论是妄加否定批评,还是冀望一蹴而就地改变,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不直面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不从根本上系统地科学回答历史和时代提出的重大教育课题,也是不负责任、放弃使命的。在这些重大教育课题中,“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值得深思却容易被忽视的重大问题。而在2014年元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就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作出了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为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揭示了一个光明前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形式和功能,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现时代的教育,在理念上注重实用化、功利化、工具化,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要。在方法上注重“规训”,通过单向度强制性灌输式,迫使学生按统一标准接受“型塑”。其特点是“服从高于自主,听话高于思想,接受高于创造,一致高于独立”,所遮蔽的恰恰是教育中作为主体的人。这样的教育模式,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者、多顺从少创见者、“心甘情愿的机器人”。不少人甚至感言,自己所以取得一点成就,就在于当初“调皮捣蛋”,冲破了既定的机械教育模式束缚。

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怎样的观念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笔者认为:教育观念如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特提出如下三点对策与读者共勉!

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能没有理性和德性。我们应当基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特性,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健康人格、公民观念、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等等,使人们养成对智慧以及真、善、美的追求,实现精神成长,进而追寻一种良善的美好价值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补上这厚重的一课,才会绽放人性的辉光,也才会奠定生命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与发展的基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次教育才能培养有用的人。也就是有一定知识、文化、技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并以此实现自我生存发展、自我价值意义。现时代的教育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却也未能尽如人意。其原因仍在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的不少是静态的、过时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技能,难以做到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对接,使培养出来的人不为社会所需。在这方面,惟有通过知识文化技能的传授,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本领、创新的精神、应变的技巧、思考的习惯、实践的能力等,才能使其以变应变,始终成为有用之人。

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完整的人和有用的人,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双翼。在此基础上,人生的理想与信念、意义与价值、创造与创新、奋斗与进取,都变得明晰而可循。进而通过自由发展的塑造,使个人与国家、民族、人民、社会的利益目标实现统一,在为国家民族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实现国家民族的目标。教育惟有在这个层次上,也才能培养出大批一流的、杰出的人才。

一个音符无法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9496/

教育观念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