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赤子散文】夏收二三事(原创)

2015-11-05 09:19 作者:关中赤子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过了四十岁,本该说是不惑了,可回忆时不时地占据着脑海。向来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可偶尔也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要求比较合拍。无法诉说时,写出一些回忆,也算是在化作一缕青烟之前的一点点无谓是什么追求的乐趣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还是搞以村组为单位的合作化,八亿农民都是附着在土地上过活。北方的三时节,夏收是相当的忙碌有趣,那种劳动中的场面场景,基于背叛的恶名比较难忘。

一到收麦,标语就爬满了村里比较规整的土墙,什么“防火防盗”“颗粒归仓”“打好三夏这一仗”等等就年复一年地更新着。村里的打麦场上,从各家各户组织来的水缸,摆满了场里的角角落落,然后又一担水一担水地挑满,时刻准备着迎接公社领导及上级领导检查。注意,这是很有特色的,标语、水缸、检查,风马牛的事情,非得在这火热的收获季节凑热闹似的扭结在一起,不是特色无法解释。防火,天干物燥,小麦成熟易燃,应该提示;水缸的准备、添水就和检查挂上钩了,印象中,好像就是为了检查,反正我记忆中场里的水缸就没满过,我为水缸没有满过,通过了领导检查而防火又胜利的结果而永远高兴。

夏收时,学校和村上都联系安排好了,由中高年级的红小兵,在打麦场入口站岗放哨。我持红缨枪是在自己家乡的打麦场上站过岗、放过哨的。那时候,打麦场入口用粗壮的树干搭起简易的大门,大门上边红旗飘扬,两边的柱子上贴着红底黑字醒目的对联或者标语,很有氛围。虽然没有发现什么捣乱的、破坏的,但是我们时刻准备着,因为我们是红小兵也就是后来的少先队员,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种自豪感一直伴随着我,虽然时至今日才再次想起来站岗放哨的情景。

没有安排站岗放哨的同学,就参加学校组织的拾麦。那时候,夏收时节学校不放忙假,而是组织学生参加拾麦。拾麦的同学,每天早上跟上学一样,还没有睡够,就睁开然嘛咕咚的眼睛,就像他们许多人小时候作文写的一样“我一咕噜爬起来,背上书包就向学校跑去”。学校由老师带队,跟随在社员收罢麦的地里拾麦,颗粒归仓这是落实在行动上的。飘扬的红领巾,闪闪发光的汗水,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漫山遍野的拾麦场景,这是融入农民和七零后心里永恒的、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快到吃饭时节,学生们就在老师组织下,回打麦场交麦。交麦时,一律排队,在生产队安排的地方过秤,然后累计,待夏收结束,生产队会按照斤两多少,统一结算付款,再由学校分发给学生。有的同学手脚麻利,拾麦多,一年夏收能够挣十几甚至几十块钱。我比较木囊,把拾麦的功夫都用在了喝水上,一年也就几块钱的拾麦收入。但是,我还是比较向往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时光,跑路的确更需要体力耐力,而小时候的我,体力耐力都赶不上趟,虽然也经常坚持参加拾麦等劳动,但是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下午拾麦最有意思。因为天热,学校让同学们来先在教室休息,而小学生的瞌睡比较少,打打闹闹时有发生,而这种打闹必须“守纪律”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他人休息,关键是不能抬起房顶引来了老师甚至校长。那时候的校长真是威武,同学们见了校长就害怕地不行。校长在同学们心中,那是至高无上、厉害的角色。当然,那时候的校长,都比较正统,只会教同学们唱革命歌曲,而不会约女生去K歌;只会在学校大会上讲话,而不会对女同学动手动脚。等到闹腾热了,就拿出准备拾麦喝的水,先喝开了。闹着喝着,喝着闹着,稍稍安静一会,等到老师通知集合,许多人忙忙结结去上厕所,一些同学急急慌慌去灶房灌凉水。备好拾麦劳动时喝的糖精水或者糖水,早已经是底朝天了,真正拾麦的时候,凉水是最解渴的,糖水虽然补充体力,但是口里会被粘黏的感觉充斥,很是不爽。清点人数到齐了,老师命令出发,我们才在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辣的阳光下出发拾麦。这时候,队伍里起歌员起起了《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曲,非常好听:“我是公社小社员呀,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蓝,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要么就是《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软绵绵的歌曲是没有的。因为黄土地火辣辣的阳光,油泼辣子、裤带面与软绵绵的东西没有多少缘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至今回想起来,那种朴素的乡村时光,那种朴实的乡村情怀依然让人眼窝一热。是啊!我不是李刚,我们的父亲母亲也没有什么宝马奔驰,我们快乐地奔驰在人生的乡间小路上,行进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样的故乡的原野,那种幸福不管到什么时候也是千金不换、也永远换不回来的。

【作者简介】高明,常用笔名关中赤子,男,汉族,1970年生于陕西澄城。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集《不惑的秋天》、诗集《摇曳的风铃》(合著)、诗集《窑变的泥土》问世。作品在多家杂志报刊发表并入选《诗中国》2011、2012珍藏卷、《当代情诗一百家》、《西部风采人物》等书刊。他认为:创作,应该用心灵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社会,用文字诠释演绎一切真善美,给心灵以慰籍,给世人以启发,给生活以乐趣。《窑变的泥土》系其首次公开出版的个人诗集。

通联:陕西省大荔县老南街9号 邮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4602/

【赤子散文】夏收二三事(原创)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