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诺贝尔为什么设文学奖?

2015-10-28 17:42 作者:杨开显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诺贝尔为什么设文学奖?

杨开显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逝世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留作基金,用以奖励世界上在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按遗嘱,诺贝尔奖金被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从1968年起增设经济学奖,第二年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文学奖必须是授予“曾经写出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

这位献身于科学技术的人,宁肯不设数学奖,也要设立文学奖,使不少人迷惑不解。其实,这位自学成才的“炸药大王”,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具有文学家的气质。他终身保持着对文学的强烈好,只不过他的文学才能被他发明创造的耀眼光辉掩盖了,被他庞杂的世界性工商事务挤压了。尽管如此,诺贝尔在浩繁的科学试验、经济管理和社会活动的空隙中,仍用多种语言阅读文学作品及其他书籍,写下了一些优美和奇妙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犹如巨石的裂缝中的劲草,不太引人注目地顽强生长着。

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一方面是自身的素质使然,另一方面是受到他的两个家庭教师的影响。诺贝尔在八九岁时只受了1年的正规小学教育,此后不久就由家庭教师为他和两个哥哥授课。

第一位家庭教师是瑞典籍的桑德森,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兼历史学家。他教诺贝尔瑞典语、瑞典历史和俄语等。是他为诺贝尔打开了丰富的语言、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之窗。诺贝尔在他的教育下,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并对文学发生兴趣。诺贝尔后又进一步学习了法语、英语和德语,因此诺贝尔通晓除瑞典语以外的4国外语。他富有语言天才,在10余岁时就能够把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的作品片段翻译成瑞典文和俄文,然后又译回法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二位家庭教师是俄国的齐宁,他是俄罗斯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后又是元素周期律的天才发现者门捷列夫的大学老师。他除了教授诺贝尔的化学基础知识,传授化学工程技术,奠定他成为“炸药大王”基础之外,也与桑德森一起激发了诺贝尔对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爱好,因为他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诺贝尔偶然读到了家庭教师随身带来的一本莱诗集中的《云雀颂》,就立即被雪莱优美动人的诗句深深打动了。从此,雪莱和雪莱诗歌就成为诺贝尔的最爱。直到晚年,诺贝尔对雪莱诗歌的痴迷程度也丝毫不减。可是他的父亲对诗歌很不以为然。倒是他的母亲支持他阅读雪莱及其他诗人的作品,她说:“诗歌是写给心灵高尚、有教养的人欣赏的,我很高兴你能喜欢。在你的先祖中,有一位叫克鲁伯克的科学家,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呢。孩子,你就尽管去读吧。”

诺贝尔在家庭老师的培养下,加上他天资极为聪明,在18岁(1851年)时就用英文写了一首419行的自传性长诗《谜》:

我的摇篮好像死床,

忧虑的母亲

多年看护在旁,

尽管希望渺茫,

却要拯救这欲灭之光。

我好容易才鼓起劲来,

吮吸几口乳汁充肠。

接着是抽筋痉挛,

濒于死亡。

直到我抓到生命之光,

死前之苦方告未央。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差一点无法养活,只有母亲不放弃希望,执意要把孩子养大。

1850年,诺贝尔的父亲让他到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地旅行2年,以扩大视野,积累知识,磨练意志,增强能力。白天,他参观实验室,听老师讲解;或者到企业,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晚上,他就读起雪莱等人的诗集来,并模仿雪莱写起诗来,他把这次出国游历和对家的思念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到海外异国旅游,

一种怪念生心头:

茫茫大海多锦绣,

却不能使我久留;

因为心中的海洋,

是更加浩瀚悠悠……

这时的诺贝尔完全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他对人生之路充满了矛盾:将来是当科学家呢,还是作文学家?

诺贝尔后来在1868年将他的这首自传性英文长诗《谜》抄赠给他认识的一位叫史密斯的英国老牧师。老牧师读后的评价再次证明了诺贝尔的外语和文学天赋:“我还以为这是一位英国人的不平常的作品呢,可作者居然是一位外国人,那就更加百倍地不平常了。我曾尽量搜寻文法上的错误和语言上的疏漏,但却如此之少,在全篇419行诗句中,平庸的诗句不到6行。你能用英语写成这样的诗,那么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写诗,当然更无所不能了。”

诺贝尔在国外游历时,还写到了自己在巴黎与一位“既美丽又善良”的姑娘的初恋:

她举起深情的目光向我凝望,

倾诉纯洁无私的钟情汪汪,

我们并不是由自私的动机而结合,

父母不曾给我们提过户对门当。

她为什么要爱?爱是她的天性,

犹如芬芳是玫瑰的馥香。

我沉沦在干旱沙漠中的生命,

从此获得了幸福和期望。

怀着圣洁的祝愿,

得到那可爱的姑娘,

结为倾心相印的情侣,

永不辜负她热爱美好生活的理想。

可是,好景不长,姑娘不幸重病早夭,诺贝尔无限悲伤,对她满怀痛悼之情:

这样本可以相安无事,

只准备共尝婚后的甘苦,

然而命里不曾这样注定,

她终于嫁给了坟墓。

…………

我的希望不多,

我的爱是属于那位死去的人儿。

此外,从诺贝尔实验室的记录本上发现一些他未完成的诗稿。而另一份文学目录清单也记载有他完成的14首诗,这之中既有人们所知道的《谜》、《三姊妹》、《我是否曾经爱过……》、《给与的想……》和《森西》5首诗,也有《她》、《惊奇》和《我看到两朵玫瑰的蓓蕾》等9首没有流传下来的诗。其中《我是否曾经爱过……》抒写了他对爱情的渴盼和内心遭受的爱情来临又瞬间幻灭的痛苦

我是否爱过?

啊!你的质问,

从我记忆的漩涡

唤醒了一幅甜蜜的轮廓,

那梦寐以求的幸福呵,

生活不肯将它赐予我;

那满腔热忱的爱情呵,

不待成长就已经凋落。

你不会懂得,

一个年轻的心灵的理想世界,

是怎样遭到现实的折磨:

挫折、幻灭与忧思,

是怎样捉弄那欢乐的生活,

使一切都丧失灿烂的光辉。

你那年轻的灵魂

在如意宝鉴中,

只看到世界纯洁无浊,

啊,但愿你永远不要

看到它的面目赤裸。

诺贝尔一生病魔缠身并患有忧郁症。他常常用紧张的工作来驱赶病痛和忧郁。他在科学实验时,若是灵感袭来,就在实验笔记本上写下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他写信时,常常引用莎士比亚、伏尔泰和席勒等一些国家的作家的作品。直到老年,他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拜伦的长诗《哈罗尔德游记》。

他对易卜生、比昂逊、吕德贝和拉格勒夫等挪威和自己国家的作家十分熟悉,常常阅读并评论他们的作品。例如他对易卜生的诗剧《彼尔•金特》就写过富有见地的评论。在自己国家的作家中,他喜欢吕德贝和拉格勒夫,并说拉格勒夫的作品“新颖”、“动人”。当有人谈到为他熟悉的作家赖德伯格举行追悼会时,他说,“有些作家,他们的作品就是很好的纪念,并不需要其他的纪念。例如赖德伯格就是这样的作家,他的诗表现了高贵的灵魂和精美的形式。”他喜欢带理想主义倾向的作品,不喜欢自然主义作品,因而他赞扬果、巴尔扎克、莫伯桑和拉马丁并与之交往,贬低左拉。他尤为尊崇雨果,因为雨果的作品,其人性和理想主义的色彩最为浓厚。他与雨果有直接的交往,有时还应雨果的邀请到雨果家做客。在雨果83岁生日时,他还专门送去贺信:“伟大的大师,祝您长寿,您博爱的思想令全世界更加美好灿烂!”他也喜欢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国作家,但对屠格涅夫尤为偏爱。

诺贝尔在文学上的兴趣如此广泛,因此他除了写诗外,还写小说和戏剧。小说《在最明亮的非洲》(1861年)和《兄弟与姊妹》(1862年)反映了他社会改革的思想。讽刺剧《杆菌发明专利权》(1895年)和深受雪莱影响的悲剧《复仇女神》(1895年)蕴含哲理,体现了作者的性格,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剧本的写作是诺贝尔在暂离病床,穿着睡衣,忍着头疼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代科学巨匠对文学的爱这样如痴如醉,竟把健康置之度外。一年后,《复仇女神》在巴黎出版时,诺贝尔逝世了。

诺贝尔是怀着对文学执著的爱而走完他光辉灿烂的一生的。正是这种对文学的理想主义的爱,才使得这位科学伟人在逝世之前立下了设文学奖的遗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2834/

诺贝尔为什么设文学奖?的评论 (共 9 条)

  • 荷塘月色
  • 淡了红颜
  • 孤帆鸢影
  • 襄阳游子
  • 文明俭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老党
    老党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诺贝尔是怀着对文学执著的爱而走完他光辉灿烂的一生的。正是这种对文学的理想主义的爱.......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