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刀笔吏的来历

2015-10-22 15:41 作者:散淡渔樵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刀笔吏的来历(散淡道人)

刀笔吏,最早古称刀笔隶。殷商时期,大量的卜筮等文字记载工作,需要具有书写刻画技能的工匠来完成。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具有练习摹刻甲骨文的甲骨残片出土问世,解释了历史上早期刀笔隶的存在。

刀笔吏的出现应当是较晚的事了。据考证,大约可能在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封建领主诸侯各霸一方,卿大夫等以下各领主独自享国,大量的文书工作不可能交由一两个人完成,于是类似于门客的主簿、参军、记室、太傅等职务出现了,这就是最早刀笔吏的雏形。更早时期,如传说的秦始皇生父吕不韦写出《吕氏春秋》, 其实是吕氏召集门客完成的,这些门客虽然还不能称之为刀笔吏,但已经具有替人捉刀的嫌疑了。中国较早的幕府制度,大约也是在春秋前后出现的。也就说明了,门阀制度是伴随着幕府的出现而产生的。尤其魏晋三国时期,诸侯割据门阀纷争局面十分混乱,相应而出现的刀笔吏,就不是什么咄咄怪事,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唐宋时期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顶峰,据考证,唐天宝年间在各幕府中担任参军、主簿、记室、书记等职务的刀笔吏不少于一千人。像李白做到翰林大学士的人估计是微乎其微,但翰林大学士算不算刀笔吏另当别论,不过李白确实为了应付唐明皇李隆基,给西域使节回复外交文书(只有李白懂得西域文字),也算是为唐皇做了一回刀笔吏吧。说到唐明皇,其实此人在文学书法造诣方面略逊一筹。他的诗文留世少之又少,书法作品也多有他人捉刀代笔,如现存碑林碑亭的《经》隶书,就不是他的真迹,据考证是史维则所书写。

到了明清时期,官府衙门里出现了许多不在官册的师爷,这师爷即是府衙的参谋,也充当记室一类的刀笔吏。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刀笔吏是蒋介石的大秘书陈布雷,此人在大陆解放前自杀。无独有偶,毛泽东秘书之一田家英,于1966年“文革”开始也是自杀。国家元首的秘书频频自杀,令人产生许多遐想。究竟是这些刀笔吏不听话,还是他们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或许“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在今天仍然管用。三国时期有个祢衡颇有才华,孔融曾经将他推荐给曹操,可曹操并不欣赏,只给他一个鼓吏职务,气的祢衡当着文武百官击鼓骂曹,虽然被曹操羞辱一番,但为了五斗米,他还是为曹操当了一回刀笔吏,给刘表下书,劝降归顺曹操。还有一个蒋干,曹操让他去吴国说服周瑜,因为他和周瑜曾经是同学,最后周瑜用计,借醉酒将一件伪造的军事文书借蒋干之手递予曹操,曹操上当后杀了蒋干,这个蒋干其实也是个刀笔吏。

历史上为主子卖命的刀笔吏,没有几个好下场。如今官场上,大秘二秘三秘甚至小秘多到数不胜数 ,难怪人们常说在中国做官是个很轻松的活,因为只要主子动动嘴巴,自然就有刀笔吏来应付局面。毛泽东应当是个例外,从战争时期起,许多文章讲话稿都是自己起草,或是经过他亲自修改,才正式公开发表的。秘书之类,仅仅为他查阅资料,帮助整理文件而已。据说解放南京时,毛泽东写了七律“钟山风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写后觉得不好,随便丢在字纸篓里,田家英同志细心将原稿收藏,后来交给主席再看时,主席看后笑道:写得还不错嘛!于是正式公开发表,引起全国文化界关注,估计蒋介石应该能够看到这首诗,不知老蒋看后作何感想?

刀笔吏即是代人捉刀捉笔者,今日在民间文化圈有所谓枪手,其实也属此类,只不过没有刀笔吏那样的头衔名分而已,许多在影视圈混的文化人,写好剧本小说或小品不署名而仅拿报酬,甚至在中考高考时代人考试,都可以算是枪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主子或雇主只要需要,刀笔吏或枪手就不会绝迹,2000年前它存在,2000年后仍然会继续存在下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1412/

刀笔吏的来历的评论 (共 6 条)

  • 荷塘月色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老党
  • 孤帆鸢影
  • 山野清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