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汾水长流到今朝,风光美景更妖娆。

2015-10-05 17:48 作者:神龙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诗文/山西冯恩启

山西汾阳,前临河,后依山。右白虎,左青龙,是一座聚风纳水,风光秀美的文化名城。汾阳自古就有山西中部的 “丝路名城” “商路重镇” “政治要区” “军事重地” ,“文化之乡” 的美誉。是吕梁山的一颗璀璨的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明珠,光芒耀神州。被好多政治家和军事家看好。汾阳,因地处汾河西向阳之地而得名。

为争夺和拥有汾阳这块风水宝地,魏文侯带着称霸天下的雄心来了,他驻扎过的村庄叫文候村;隋炀帝趁着豪华的龙州来了,所建的汾水行宫,名扬天下;李渊太原起兵后,策马扬鞭也来了,他为感谢汾阳人民对义军的支持帮助,金口赐名普惠村,想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来回报汾阳人民;李自成,带着疲惫的身心跨过黄河来了,杏花村的美酒招待了他的千军万马,他豪饮美酒,说汾酒是尽善尽美,是天下难得的好酒。因此杏花村曾一度被称为尽善村,汾酒被称为尽善酒。毛泽东带领着东征的部队也来了,大地为此动容,山河为此改装,天地一片好风光,风景这边独好。真不知有多少汾阳人跟着中国共产党出生入死,热血洒遍了汾阳大地。个个烈士纪念馆里,座座烈士墓前,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日日传扬,深入人心,永远激励着汾阳人,为建设美好汾阳而奋勇前行的步伐。思古追惜,谁都会心生感叹:汾阳真是个好地方!

汾阳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记载,早在秋时代,约(公元前594年)的晋国,已在这里设置瓜衍县。三家分晋后,赵改瓜衍县为兹氏县,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汾阳多次更名,唐上元年(760)汾阳称为西河县,为唐河东道,汾州。汾州这个名字开始出现。直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西河县改称汾州,后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汾州升为汾州府。州府衙门就位于汾阳县城之内。此时,汾阳的历史也了进入了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此时的汾州,地域广阔,西达黄河,东到太行,南控晋南,晋东南,北卫省城太原。汾州府的设置,大大的促进的汾州这块土地上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汾州府作为“商贾走集,民物浩穰”之地,特别由于“通秦古道”的存在与发展。使之可以直接通往陕西等地,促进了晋商的崛起与发展,为清晋商的辉煌奠定的一定的基础。”也为明朝防御内蒙入侵,稳定边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汾州因此而名扬天下,声震华。汾州府历时四百多年,一直到民国元年才被撤去汾州府,而完全成了一个独立的汾阳县。

在汾阳境内,有距今约30一4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也有距今约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活动的遗址。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及汾阳的边山丘陵地带。从峪道河遗址,杏花东堡遗址、段家庄等遗址上,使我们知道了,汾阳的先祖们很早就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的画面:他们用火烧荒草,用石铲,石刀,石斧等石器耕田、收禾、打猎,掏洞,建造家园。他们制陶器,做骨箭,绘彩画。朦胧中,他们已懂得了对新的劳动工具的需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好多发现的原始物品中,我们也可窥见,汾阳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非凡的创造才能。作为一个汾阳人,我们怎能不为之振奋与感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曾经的汾阳古城,座北朝南,略偏东南方。在中央一个大城外的东、南、西、北关有四座完整的小城护卫。是一座五城连缀的文化名城,气势雄伟恢弘,古朴庄严。汾阳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风水文化古城。汾阳古城,北依高大连绵的白虎山、子夏山,南望雄奇险峻的介休绵山,西靠雄伟的万户山,石盘山。东临烟波浩渺的文湖和奔流南去的汾河之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的四周,有峪道河、阳城河、禹门河等众多河流绕城而过。形成了一个风光秀美,山环水绕的古城风水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汾阳四季分明, 土地肥沃。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人文荟萃。风光秀美,令人神往。铁铸双雁,凌空欲翔。子夏山峦,文德流长。杏花汾酒,名扬天下;诗词文章,千古吟唱。卜山书院,文气荡漾。青砖素瓦,书生飞扬。马刨神泉,泉水潺潺。老爷山上,殿阁楼堂。灵光四射,光华万丈。向阳匣里;桃花洞间,仙女招手,迎你前往。古道幽远,思君断肠。马帮远去,风光依然。清风吹拂,山歌回响。彪岭樵歌,文湖渔唱。鹤鸣古洞,塔映霞光。烟笼贤阁,声名远扬,渍仙碑,暮雨苍茫。汾阳王府将帅堂,文庙长廊碑记传。文候村前老槐树,普会李渊庙里香。核桃树下好乘凉,汾酒醉人心里甜, 荞面栲栳油麦茶 ,小米熬煮红枣汤。贾庄生态好园林,彪炳红旗五十年。旧城改造人心快,五个汾阳谱新篇。汾阳真是个好地方!

汾阳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乡土、乡情、乡俗,在历史的长河里,光华夺目。令人惜,令人赞叹!在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人祸中,汾州古城没了,曾经威严肃穆的州,府衙门也没了,好多文物古迹也没了。旧城的一切都在岁月的流逝和新的城市改造中,被宽阔的柏油路和高楼代替了。旧城的一切,不管是令人留恋的还是让人伤感的,都在大型推土机和建筑声中,得到了新的改造,一座现代化的汾阳大都市拔地而起。这就是汾阳的气派,这就是汾阳的雄心。

该没的,没了;不该没的,也没了。这就是历史。在历史面前,我们谁都无能为力,我们谁都会叹息几声。但不管怎样,我们庆幸:铁雁还在,“铁的意志还在,雁的雄心抱负还在。”站在古城墙下,仰望屹立在苍空下,墙头上的铁双雁,一种作为汾阳人的自豪感从心中油然而生, “ 。。。。。。峰峦回处峰形幻,何年化石成群雁。其羽载楫风载扬,俯瞰城中官民患。。。。。。” 不觉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在打造新文化汾阳的呼声和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很多消逝的文物古迹必将得到新的修复重建。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集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新汾阳一定会出现在世人面前,展示出它新的风采。一个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秦晋旱码头”的汾阳,将以道路四通八达,豪放的激情,开放的胸怀,迎来四海宾朋,送走五洲好友。

蓝天白云下,阡陌绿树里,兽欢叫中。我们用心固守着汾阳这片热土,放声歌唱,歌唱我们美丽的汾阳;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歌唱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只要我们有大禹 “ 打开灵石口 ,空出晋阳湖 。”气魄和雄心。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顽强意志和决心。那我们一定能在新的时代中创造出比前人更加辉煌汾阳!“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辉煌和荣耀永远属于勤劳、吃苦、坚强、善良的汾阳人民。

江河可以改道,山川可以异装。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改天换地,重建美好家园的意志和重树汾阳新形象的决心已坚定,规划已形成,脚步已迈出。远去的铁雁带着人们的期盼和向往已飞回来了,荒芜的文院,空寂的神殿,得到了空前的修复和重建。袅袅烟火,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虔诚向往,朗朗书声,昭示着人们对科学文化的真诚渴望。在西河设教的子夏回来了,所以汾阳大地上,人才辈出。崇尚文化的学堂,学府壮丽辉煌,所以汾阳文风浩荡,文德高扬。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不知曾产生过多少像郭子仪、狄青、宋之问、王文素,田桂兰等名垂青史的将帅,诗人,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我们无不为生为汾阳人而自豪骄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岁月的深处走来,不管路有多难,路有多远,每一程都有辉煌,每一程也都有新的故事。历史就在人们的期盼中,不断地演绎着新传奇,而向今天的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视野,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在看千万年的祖先,千万年后子孙在看我们。生动历史不是写在纸上,而该写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汾阳的历史从未间断,汾阳的文化有待发掘,汾阳的奇迹需要我们继续创造!

一个清风徐徐的早晨,我登上文峰塔远望,一缕缕霞光透过轻云薄雾,洒在汾阳古老而广阔的大地上,金光涌动,色彩缤纷。袅袅炊烟悠然升起,汾阳人民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在这新的一天里,我真不知在汾阳大地上会发生怎样新的故事?也不知道汾阳人又会创造出令世人震惊的奇迹!我无需多想,因为心早已随着汾阳朝气蓬勃的人潮而去了。我心潮澎拜,赋诗已赞之:

【汾水长流】诗五首:

【一】

铁雁翘首凌空望,

子夏含黛书墨香。

桃花洞前离人泪,

文峰塔畔渔舟唱。

【二】

石盘山上放眼望,

汾州一片好风光。

文峰塔铃惊雁阵,

杏花村庄飘酒香。

【三】

马刨神泉故事奇,

山野桃花向阳里。

风光锦绣好水乡,

古道马去声依稀。

【四】

向阳古道桃花艳,

黄栌岭外雁声寒。

文峰塔畔渔舟唱,

子夏山前书墨香。

【五】

汾水长流到今朝,

江山美景更妖娆。

人杰地灵人才繁,

文化强市领风骚。

【2015一10一5】

汾阳现存的几个精品景区介绍如下:

铁雁:指铁双雁,也有人说是两个铁凤凰,现伫立在仅剩的北城墙上的一个小阁楼前。气势浩荡,凌空欲飞。铁双雁,是古汾州风水文化的标志性神鸟。这一对神鸟雄姿英发,傲视北方石雁山。护佑着汾阳世世代代官清吏廉,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福运长久。汾阳铁双雁是汾阳先贤,遗留给汾阳城中的最后一道优雅的文化风景,无不令人赞叹,铁双雁,生动地表现了汾阳人民,向往官清民富,社会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铁雁镇石雁,清官永不断。” 但愿此神鸟真正能化石成群雁,年年日日 “报嘉祥。”

子夏:指子夏山,距汾阳城北位于汾阳城东北25公里,酒乡杏花村正北8公里处,传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为魏文侯之师的儒家学说的继承人,和传播着卜子夏当年在此开堂设教,传道授业的地方,也是卜子夏晚年退隐的地方。子夏山群峦叠翠,山势巍峨险峻,含黛如画。山间遗有卜子夏石洞。子夏山属吕梁山系。站在雄伟的子夏山顶向南翘首远望,广阔的汾州平川一览无余,思古观今,无不令人豪情万丈。清, 王毓秀在他的《卜山叠翠》 诗中生动的咏叹道:“层峦一片绿云浓,子夏祠堂在北墉。东接晓光凝翡翠,西衔晚照长芙蓉。漫看虢虢苍溪水,乍见竦竦碧献松。我欲采芝旬日住,恨无角里可相从。”

桃花洞:指汾阳城西北的向阳峡谷。这条峡谷,传说是二郎神下凡除妖时,一脚踏出的深山峡谷。每年三月,峡谷里,桃花盛开,满山遍野,行人穿行在盛开的桃花之间,如同行走在桃花洞中。因此而得名,桃花洞。向阳洞长三十里。因而汾阳人很自豪的把这条山野处处盛开的狭长峡谷叫作,三十里桃花洞。峡谷底溪流潺潺,清风徐徐,桃花芬芳四溢,无不令人叹为观之。三十里桃花洞,形如长匣,地处向阳古镇西,因而也被叫作向阳匣。三十里桃花洞,是千百年来,汾州人民,唯一一条由此去离石,过柳林,跨黄河,到陕西,宁夏,甘肃的通道。今日的桃花洞,这条秦晋古道上,那东去西来的阵阵马蹄声,马铃声,已随着岁月的风烟远去。但那山谷间,斑驳的马蹄印迹,歇脚石依稀可见,还有那更加芬芳的三月桃花,秋天的鲜美桃果,依然香甜迷人,娇艳欲滴。

文峰塔:在汾阳城东2公里的建昌村。文峰塔是全国,乃至亚洲最高的砖塔,共十三层。总高度84.93米。外廓呈八角形,外廓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汾阳文峰塔不同于别的佛塔,它是汾阳的风水塔,其目的是为了疏通文脉,倡导文风,多出人才而建的。汾阳文峰塔,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倡议并集资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文峰塔生动地展示了汾阳人民,崇尚文化,向往文明,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文湖:据汾阳史记:汾阳文湖原先面积很大。 在北魏时,文湖“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文湖为汾阳古代十景之一。“文湖渔唱”,广为后世人颂扬流传,有许多著名诗文,其一描写文湖:“湖光潋滟泛莲荷,款乃渔郎惯此过;笛韵吹残红蓼岸,橹声摇出锦鳞窝。” 隋朝时,在文湖东岸建有雄伟壮观的隋炀帝行宫。这个汾水行宫,建在古汾河和古文峪河之间。古汾河河道宽阔,河水很深。古汾河就在汾水行宫东不远处。雨季湖水泻入汾河,旱季湖可蓄水浇地。隋炀帝曾沿汾河北上,浩浩荡荡,来汾阳之地,游览观光,并居住在汾水行宫。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昔日辉煌壮丽的行宫没了,就连那烟波浩渺文湖也只剩下了现在水域面积不大的小湖了。

晨辉夕照,渔舟唱晚,花草飘香,山清水秀,永远是汾阳人的一个长长的美,也是汾阳人依依不舍的一个情。文湖,世世代代,年年月月,萦绕的汾阳人民脑海心空之间。从未离去过。打造文湖景区,给汾阳人留个心的归宿,给汾阳情一个好的去处。让那个梦中的文湖永远不要在汾阳人的心中眼中消失。现在,以文湖,文庙,文峰塔和郭子仪汾阳王府为主的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文湖景区,集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横空出世,也将会成为古老的汾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游览明珠。

【2015一10一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7346/

汾水长流到今朝,风光美景更妖娆。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