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写作之路

2015-09-24 11:04 作者:白甫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得手机报上有人是这样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二十岁是半成品,三十岁是成品,四十岁是精品,五十岁是极品,六十岁是样品,七十岁是展览品。细想想,还真是那样的。联想起孔老夫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况,实在是别有一番味道。若细加品嚼,越觉得“恰如其分”。

根据这形容,我可已是接近“样品”的人了。但当我一想到这无可回避的现实,心里便会油然冒出一种酸楚来。

说到样品,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好的、成功的;另一类便是不好的与失败的了。那么,我行将应归为哪一类呢?

当然,“不好的与失败的”是任何人都不想做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何尝会愿意成为这一类呢?而愿意不愿意是另一回事,自己所具备的条件是另一回事。但当自己苦力奋斗的事业一直处在灰蒙蒙的境况下,你又能如何可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不属于这一类呢?

细想来: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苦力拼搏,而终难达其愿的了。

说起来,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原因多多的。但若因自己塌懦无能、行为不端;或是意志不坚、彷徨不定;或是胸无点墨、昏头乱闯;亦或是自寻绝境、不知悔改……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我无论如何检讨自己,是确非如此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为一个农村贫寒家庭而养育成人的我来说,在读完高中后,不期然的却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竟尔开始有一个志向在内心里定格:那就是我要力争做一个象古今那些倍受大众喜的诗人一样的诗人。自打有了这个志向,我便毫无反悔地一头扎进了这条“黑道”上了。

围绕着这既定的目标,我便踏踏实实的进行了种种的努力。

首先是在杜甫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启发下,我开始尽可能的广阅群书,以充实自己的知识营养。但作为生活在一个父母皆为睁眼瞎且衣食难保的家庭来讲,别说书满柜,字满厢的了,就连风行一时的“小人书”也甭想提供上只字页半来。好在距我家三十多里已调离回城的恩师家倒可给我提供借阅的方便。于是我便常常骑着相声大师候宝林曾形容过的“除了车铃不响,其他没有不响的”那种自行车来往于其间,尽量利用吃饭与睡觉前可供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如饥似渴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再就是陆游的那句劝儿诗:“汝要学新诗,须当先做人。”给了我另一层的启发。我便以此来勉励自己,自觉地以名垂青史的先贤们为楷模,严格规范着自身的一言一行。

就这样,我一边和生产队里的其他劳力一样参加着生产劳动,一边尽可能地挤着时间多看些书,一边开始尝试着搞些创作。当一篇篇“涂鸦之作”应运而生,对于既不不懂得如何向外投稿,又不能象马雅克夫斯基那样到处在人群中朗读自己作品的我,(我深知自己还远没有达到他那样的水平,所以不便在大庭广众下出丑。)只好怀揣诗稿,主动的四处找一些有文学爱好的在校老师和当年的同学,虔诚地请他们帮为批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喜的是,凡我所求教者,无不满腔热忱地予以支持和鼓励,并推心置腹地提出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这无形地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同时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此举使我渐尔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在当地也随之渐尔有了些小名气。于是便有一些好心人主动为我“献计献策”,盼望着我的诗作能早一天在报刊上得以发表。虽说他们的建议不过是让我多写一些紧跟当前形势的东西,这样更容易被上报刊登。(这种建议无疑是确乎符合现实的。可我总是做不到。)说实在的,我也曾试图在这方面努力过。基于一种想及早成名的愿望驱使下,我不光勤奋的进行着写作,而且也接二连三地开始往一些报刊上投过稿。可结果总是让我大失所望:那些投稿不是石沉大海,便是原稿退回。(只有上海那家《文汇报》的编辑还倒不错,不管咋说有时还在退稿后亲笔附以“谢谢你的来稿。此稿经研究不拟采用。”这对当时的我已算是颇感弥足珍贵的了。)但这种情形并没使我灰心丧气,反而促使我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经由一次次认真地考虑,我只能把这结果归结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不行。剩下的便是更加加倍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即使后来在没有任何地位,不能给我开后门找上份如意工作、且又不忍心看着我象他一样一辈子爬在地墒沟的父亲为我今后的生计考虑,竭尽其力的想方设法托人为我物色到一个泥水匠的老师,叫我投拜其门下,当上了泥水匠的门徒。(毫无疑问,这安排在当时来说,基本上也算是为我找了个不错的吃饭门路,最起码要比终年四季砸坷垃头子强多了。并且若学好了这门技术,也就能达到象人们惯常说的那句话那样:一门手艺在手,走到哪里都吃喝不愁。)直至后来由学徒到老师,由老师到老板。其间尽管经历了种种波折,饱尝了千辛万苦,而今依然挣扎在艰苦的求生路上,我也从未改过我要做一个李白、杜甫般诗人的志向。

当然,事业的无成,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冷落和漠视。连我的家人也时常会以此来讥笑我:“周天每日的写呀画呀的,至今也没见写出个啥名堂。”面对家人的讥笑我无言以对。是呀,这话说得确实没错。你尽管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勤奋地进行着创作,可那成堆的积压在家里的稿件,却始终鲜有发表得出去的。更不要说象别人想象的那样能获取多少多少稿费了。这种情形之下你又能以何言作为回答呢?哪怕每年不管多少能发表出去几篇,因而多少能获得些润笔钱,也不至于会落得这般尴尬的局面了。处在这种境地,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遵循孔老夫子“我日三省我身”的告诫来进行深刻的反省了。而反省的结果,咋觉着自己所立的志向并没感觉到有什么可返悔的。那么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倒是有一天在报上看到了大科学家钱三强关于“人的才能与机遇”答记者问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使我终有所悟。他老人家说:人的才能与机遇,是关乎人一生成败的关键。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有所成就,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两方面都具备了,你才能成己所愿,干出一番事业来。否则,就很难说了。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才能没有机遇的话,有可能就会被埋没一生;但光有机遇没才能,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具体才能与机遇该如何划分,我认为才能占七成,机遇占三成。由此看来,不管是通过自我衡量还是通过他人对我的评价,我所欠缺的只是机遇问题。这一点无须怎么证明,单从好多得以见报、甚至经由《诗刊》这样国家一流的刊物上发表出来的好多并不见得有我的作品水平高的、甚至有些简直是一般化还一般化的作品来看,便足以得到验证。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得以发表,偏偏我的作品却总难得到编辑们的青睐呢?关键是现在写诗的人太多了。对于一个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稿件的编辑来说,他肯定会首先选那些打印的、看起来清晰悦目的稿件来看的。老实说:我就比较喜欢打印稿,一般的手写稿我是不大看的。最起码打印稿看起来舒服顺眼,而且省时省力,一目了然。再者就是首当其选的看是不是熟人的稿件。要知道,现今的社会就是一个靠各种关系维系生存的社会。那么,基本上那些当编辑的都会把熟人的、有关系的人的稿件排在首位也就是稀松平常的事了。所以一个作者能不能够把作品发表得出去,就看你和编辑们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因此,我倒没少听说现今有些作者就千方百计地和编辑拉关系。这就是现实。是任何人所回避不了的。我的在市文联工作而且也在编着市级刊物的老师的这番话,更使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噢,原来如此!明白了这些,我只有怅然、默然了。

由此可见,对于一直霉运连连而腰包艰涩、老不能走出经济困境的我来说,哪里有那份闲钱买得起电脑供自己自由自在写作的哟?就是花点钱去打印社将稿件作以打印,先不说划算不划算,麻烦不麻烦,但你与任何编辑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白搭吗?而身为一个久在贫困线上挣扎,且无任何大树可靠的人,哪里有机会能得以与那些编辑们交攀得上、拉得上关系哟?这样的话,看来我写的东西要想发表出去,是门也没有的了。这是没办法的事。那么,摆在自己面前的唯一路子只能是:只好先把自己辛辛苦苦耕耘的东西先放在那里,等待有朝一日自己的经济条件能得以好转,再想法“自费出版”了。有了这清醒的认识后,我也就渐趋坦然,面对世人的冷漠和家人的讥笑,亦能泰然处之、心如止水了。同时不认输的性格却支撑着我不到黄河不死心。也可说是一种臭硬让自己铁了心的不达目的,死不瞑目!因为我始终深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深信自己的作品终会有被人认知的那一天。而且我也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哪怕在我的生前我的作品难以面世,我坚信在我“作古”以后,也定将会象杜甫、蒲松龄,吴敬梓、福娄拜等等先人的作品那样,最终会被人们所发现、所喜爱,所看重,所尊崇。这种的自信绝非是狂妄自大,而是基于我的思想从来都是置根于人民大众,并始终坚持为人民大众而写作的。只有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所喜爱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在这一点上,我毫不惭言地讲,我的作品是饱有这成分的。

此外,我还在好多先贤志士的事迹里领略到:一个人只要有恒心,有韧劲,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沿着自己所努力的目标走下去,他最终会达到光辉顶点的!这是任何一个胸有大志的仁人志士所不可缺少的精神。由此,在接下的日子里,我彻底地铲除了早先曾存有的那种欲一举成名、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窘境的不实之妄想。一方面老老实实地继续为养家糊口而奔忙,且借以丰富积累自己的生活;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尽量挤着时间博览知识,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耕作。尽管饱尝着寂寞和艰辛,但我的内心始终是充实而坚定的。沿着终无改悔的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诗人,力争在未来的文学园地里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道路,竭力锻铸着自己有限的生命!在这点上,我认为行将成为“样品”的我,还是无愧于我的儿孙而大可坦言的。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前自感聊可安慰的是:我的部分诗作终于在近二年通过自掏腰包得以入编几部大型诗词精典图书且在几家刊物上刊发了出来,并且还赢得了不少的奖项,甚至因而得以荣登《世界名人录》、《中国知名专家学者大典》、《中国张氏名人通鉴》等。并且有一家“社会主义文学研究学会”出乎意料地还给了我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当然,这些收获其实算不了什么,也没什么太值得我骄傲和夸耀的。说白了,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些民间刊物、民间社团的褒奖而已。是与现今人们所看重的“实惠”二字相悖甚远的。事实上在一般人的眼中:大不过是花钱买来的一些虚名罢了。除了枉耗精力,对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毫无用处。面对这种的看法,我只有默然苦笑,无言对答。是呀,这毕竟是事实。而且还有我更不可对人言道的是,这些“荣誉”产生的后果,是出乎意料的一些接踵而来的什么“名人文库”,什么“名人精典”、什么“名人格言宝典”等等接连不断、并有附带赐以“编委”头衔的的征稿日渐的多了起来。且这些冠以“名人”之作的入编条件是:每件作品要付入编费八百元!看来这些编辑们把我当成大富翁了。哪里知道我本是个捉襟见肘,几乎类同穷光蛋的人呀!有时加以细想的话,自己三十几年的拼力耕耘,如今竟落得这番境地,委实乎“可悲”也。不过,我“自感聊可自慰”的是:毕竟自己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总算是多少得到了一些认可。因之在我黯然的追之路中终归闪放出了几星亮光。)

对以上所述境况,虽说表露着一些无奈,但我却无可报怨。当一个人清醒地认知了自己的命运时,也就没有什么可承受不了的了。因此,我也绝不会让自己选定的人生之路使之半途而废或改弦更张的!古人有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顺其自然,也就少去了种种烦恼。何况比起那些整天围在牌桌旁、把时光扔在闲扯穷聊的人来,我倒认为我的所做所为更有意义,因而内心里也就自感着一种充实。联想到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更增添出一种坦然来。

作此小文,实羞于入目韩寒、郭敬明之流的。如有幸得阅于捧茶览景、闲适自乐之人,便当足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5525/

我的写作之路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晓晓
  • 老党
  • 华易
  • 熊猫Baby

    熊猫Baby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有理想,并一直孜孜不倦的去实现的人,是值得人钦佩的!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