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延安精神指引下的教学道路:巍巍征程赫赫之光

2015-09-01 11:40 作者:夏晓秋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延安精神指引下的教学道路:巍巍征程 赫赫之光

晓秋

教育的发展,需要“道”的引领,“路”的澄明。“道”,是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路”,是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道路”,重在以人文塑造科学发展的内涵,以精神引领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与传播,省己、正心、筑品、致远。

延安,是红色革命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灵魂的创始地。所以,“延安”,不仅仅是一个寓意平安延续的地名,更是具有历史意义、承接共产主义火种的一种精神引领和生命价值。延安的道路,是求实、是创新、是发展、是无私、是奉献、是共产主义事业永不停息的思想意志。

延安的巍巍征程,是由“征战六合安天下,驱除鞑虏延中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提炼出来的延安精神,而引领出的澄明理路锤造的向学意志;赫赫之光,不是缅怀在过去的荣誉,而是从“为人民服务出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总结而成的特色人文发展的大德育观。

核心理念:三年养性 六年养正 九年养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理念”,是精神的境界,是智慧的产权。“核心”,是赖以存在、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意志。“核心理念”,是学校文化战略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动力量和规则意识。

“性”者,是人本身具有的能力,是思想和感情的表现形式。由“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可知,“性”,是一种天赋。由“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可知,“性”,是一种向善的情怀。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由于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不同而产生差异,形成具有不同习惯特质的心性、秉性、人性。

“三年养性”,重在以“文化育人”的“大德育观”为指导核心,通过环境文化的浸润,在学生模仿能力最强,最重要的三年里,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善导扬长、志趣引领的办学方式,在课堂与课外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用“率先垂范、必躬必亲、师德为先”的做事态度和教学艺术、仁慈与关之心,育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塑造学生各具特色、卓尔不同的心性、秉性、人性,达到立德树人、拥有感恩情怀,襟怀外物的根本目的。

“扬正气,促和谐”。“正”者,平心持正,不偏斜,襟怀远大,不狭隘。由“席不正不坐。——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乡党》”可知,做人做事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守本分,先正己,正心,再正人,以正知、正品,正德。

“六年养正”,旨在育养学生浩然正气,正己修身的君子品格,推开学生“自觉成长”的大门。以“正”能量的风气风尚,形成思想进步的航标,能仁融生而致远,能正其志而至臻,以此达到“醒”人的目的,形成学生前进的习惯意识和思想动力。

“圣”者,是高尚的人格和无上的智慧,更是一种情操一种德行一种大的胸怀境界。达其道,忘其生;以广其道,以博其爱;以至善的道德,育养浩瀚的理性;以真仁育明师,以真知出高才,以真理出卓识。

“九年养圣”,是指在学校的生活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下生活中,懂得美,懂得德,懂得善,懂得知,修正修德,修心修圣。在以视野宽广襟怀,以精神表达本心路向的同时,为国家育养高、精、尖的精英人才。实现德性的自主建构,达到内圣外王的修为意识。

育人目标:立德树人 崇善至美 弘文启圣

“教”和“育”是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教”的是“术”,“育”的是“道”,“教”的是科学知识与经验,“育”的是人文素养与哲思,所以知,立德树人同以知养慧同样重要。

“德”,是“人”之本,是顺应自然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应做的事。“人”之所以为“人”,重在以“德”作为人生命的核心价值建构。“德”是扎根于人性的清隽日月,是精神指引下“忠仁义礼智信”的价值信仰,更是敬德修业的君子风范。

“立德树人”的宗旨,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养,育养学生的良好心性与习惯,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善”和“美”,大多都是在一起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的根本属性,美是育养的情操。其实“善”是“美”之根,从“善”至“美”是个进程,更是一种进化。“善”和“美”是使“生活趋向美好的智慧”,更是使生活拒绝平庸,深邃高尚的价值内涵。它舒适生命,以达人性以真至臻的境界。

美是难的,更是难忘的。“崇善至美”的宗旨,是在学校课堂课下的教育中,以校本教育为基础,增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升学生认知美的能力,以人文浸润为手段,育养学生的心性、品行、德行,师“以德、言、容、功”示以率先垂范,以自然育养美,以环境了解美,以心性发现美,以思辨促进美。

立德树人、崇善至美的终点,是为了“弘文启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者,是民族的文明、创新的文化、传承的文脉;“君子”以“达”入“圣”,“圣”者,当有以高尚的理想和抱负塑造的,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高级需求;当有崇德瀹智、弥新尚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担当;当有上善若水,仁以教化的哲思理性和感恩情怀。

“弘文启圣”的宗旨,是以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弘扬,生发学生的生命价值和自然活力,从而浸润学生的灵魂与心灵,“培养实事求是、追求客观事理的气质、传受运用规律价值、探索自然奥秘的哲学思辨力,从小就底定璀璨朝阳负重栋梁的襟怀。”以正气明思想,以精神卓境界,完成生命价值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价值意识:驭道有术 亲爱有方 荣誉担当

人的存在,要能建构价值、体现价值、凸显价值。“价值”,是衡量精神共识的尺度;是信念、理想、规范、标准、关系、倾向、爱好、选择等等所构建的客观的社会意识;是人之为人,存在于世的精神追求。而价值意识,是一种凸显社会存在感的自我管理。

“道”,是辩证的,无形无相,而又有形有相包罗万象,它既是无穷小也是无穷大,既是开始也是终点,既是万事之基,又是探索的方向。没有“道”的开始,注定是失败的,没有“道”的终点,注定是无用功的。“术”是方式,是方法,它是从道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厘清事物因果规律的逻辑求真。它依循于道,遵循道的规律办事,在自然生活中,遵循自然发展之道,在教育学习中,遵循人文发展之道。

“驭道有术”的宗旨,在于按规律办事。在了解“道”,依循“道”的过程中,以“道”引领教育和学习生活中的理性思辨,以“术”延伸思维的判断,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与方法,于教育实践中,时刻不忘以人文之道,遵循人文规律,培育全面均衡发展人文素养,培育多元发展的创新意识,锤造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延展科学中正的管理方略。促进学生人本化意识,推动自主发展的良性车轮。

“亲”,“至也―《说文》”、“近也。――《广雅》”,它是一种密切的关系。而“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则是对人的真挚情怀和对事、业的一种深挚的感情。“方”,是方法,更是一种对规律把握的意识。“亲爱”,不是盲目的盲从,也不是一门心思的溺爱付出,也是要遵循规律,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的。

“亲爱有方”的宗旨,是指在学校理念精神贯彻下的共性发展上,关心学生的学业与善美德行、健康体魄的成长,在个性上擅导扬长,以兴趣开发学生的志趣,以天赋开启学生的自我发展意志。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个性气质,在该“松”的地方“松”,让孩子可以个性自主的发展,在该“紧”的地方“紧”,为学生的发展不偏离轨道误入歧途护航,从而达到以共性育知,以个性育人的根本目的。

“荣誉”,是成就地位的“背书”,“担当”是当仁不让“精神”。荣誉和担当相辅相成,要想获得荣誉必要具有担当精神,有了担当精神,则“不用谘谋,方见才能,好担当,得人人敬。”郭应酉:居安《声声慢》:“许大担当,人间佛力须弥 。”

荣誉担当的宗旨,首重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的树立。讲求在其位,行其事:有担当校长,要有精神理念、创新思维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此引领学校的进步,推动教育的发展;有荣誉感的师者,要有德、言、容、功的形象修为,率先垂范,关心爱护学生,创新学科意识和教学方法;有责任感的学生,要团结友爱、互助自强,有感恩之心,有报国情怀。是以荣誉精神引领价值信念,以社会责任慎重追远,铸就延安精神的大德育观,形成远行的能力。

发展愿景:精神家园 知识摇篮 生命港湾

“发展”是人与事物从初生开始的一个量变质变的进步过程,是一种精神与物质上的不断更新。“愿景”是目标,是精神向往,是日月星辰烛照光辉的路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追求人与事物的正向发展,而“发展愿景”,重在打造校本哲学的生命价值,形成志向的动力。

“精”者,“人之始生”,是构成万物的灵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天有精,地有形”;“神”者,“引出万物者也”,是力量的源泉。“精神”,是为思想信念服务的,它既是传承也是使命。它不但是指引前途的灯火,也是文明传承的宝藏。

“精神家园”的宗旨,是使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能够以精神引领,塑造起一种亲和的、众志成城的发展凝聚力。“精神”,是一个学校的意蕴,只有用精神凝聚起来的校园,才是一个具有发展力、创新力、向心力、执行力的大家园,才能起到树立愿景,提领信仰,引领前进方向的根本目的。

“知”和“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阶段。“知”是了解,是对自然事物的客观印象;“识”是辨别,是对事物做出的主观思辨。“知识”,是自然学科对客观存在认知的科学规律,是忠于学科的内在逻辑,也是对在规律探索中,获取的经验智慧的一种总结。

“知识摇篮”的宗旨,绝不仅仅是一种对学生灌输式的知识传递,更不是一种权威性、工具性的“课程育人”模式。而是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塑造“智”,启发“慧”。“智”者,上“知”而下“日”,每日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就能成为智者。而“慧”,上两个“丰”,有丰满丰富之意,下面是“心”,知识丰满通心达慧。知识摇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启智慧之门,是学生能够“自我成就”。

“生”,“生长也。”——《广韵》,“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它是一种自然韵律产生出的一种活力。“命”,“使也。”——《说文》,它既是使命价值,又是责任意识,更是生活的能力。“生命”是一种价值存在,更是一种天地道理。“精神”和“知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必要修为。而“精神家园”与“知识摇篮”的打造,最终的“发展愿景”都是为塑造“生命港湾”而服务的。

“生命港湾”的宗旨,是对智慧生长、人格完善进行人文塑造。教育是赋予生命力量的源泉,学校作为生命港湾,重在点化人本质的“自我构建”。在学生的教育中,启蒙思想、高尚人格、唤醒意志、激励志趣、树立信念,使心澄明、使德尚美,使教育从硬性的标准奠基回归“智”、“德”、“慧”、“美”的本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0643/

延安精神指引下的教学道路:巍巍征程赫赫之光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