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亲这一生

2015-08-31 10:01 作者:快乐人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童年时听到母亲的讲述,回荡在脑海,抹不掉的记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真是“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江边流水尽为赤,城域河流尸满堆”.

母亲16岁 的人生生活在南京的镇江,面对日军铁蹄践踏,流离失所,到处躲藏。失落了家乡,随逃难人群途经盐城,来到了连云港。

连云港是海滨城市。过往的人流,逃难的民众多如牛毛哇。在逃难的路上 遇见了做搬运工的父亲,好歹也算有了依靠

母亲跟随父亲来到了“只长石头不长树”的苍山脚下。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岁月难熬哇。吃的是山野菜、地瓜干,哪有粮食吃呀 .漫山遍野长满了石头,石头缝里爬满了蝎子。庄户院里的妇女忙着支前,织布、做军鞋,送给前线的抗日英雄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母亲有机会回到久别的家乡--南京城。亲人的团聚述说着相互思念之苦。母亲的大哥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被一场瓢泼大淋的透心凉,患上了风寒不幸而别,一双二老不幸离去。 母亲只有和胞姐述说着 思念之苦,而相思相敬。

苍山脚下的小山庄,季炎热,季寒冷,生存的艰难呢。

转眼间到了1955年,母亲带着全家七口人,从山东的苍山脚下,一路艰辛来到东北,来到闯关东的父亲身边,全家人真的团聚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那麽勤劳朴实,邻里乡亲相处和睦。无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她的一生不停滴耕耘着善良仁慈的沃土,备受邻里们称赞和好评。

母亲是位和蔼可亲小有名气的屯中土大夫,哪家妇女怀孕生孩子就请她去接生。每逢婴儿患病,受风、咳咳、荨麻疹等,被请去诊断治疗。母亲针灸手艺非常有疗效,邻里们有个头痛脑热的,少不了她去帮忙,在太阳穴、颈椎等部位,还有手脚的关节,腰部几个部位,有不同大小针扎上去,挤出点血后,身体就轻松很多了,再加上把几个火罐就好了。

我从小患有气管炎病,土话叫齁吧,上不来气憋得小脸通红。母亲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治愈至今未犯。诊治方法如今记忆犹新,冬季交九第一天,在房檐底下挂两个红、绿萝卜,用针扎一个眼,二九扎两个眼,以此类推。出了九后拿下来放上白糖炖着吃,连续吃三年,气管炎病真滴好了。有位这样的母亲,使我受益终生。

悔恨自己没有把母亲的医术传承下来,真谛悔之晚矣!

母亲的厨艺深受家人的喜,同时也受到邻里们的赞美。

主食多样讲究调理,大煎饼有软硬杷的,时常还烙点煎饼盒子。发面锅贴大饼子热气香味扑鼻,大碴子、小碴粥加点面瓜那个甜啊。苞米面粥放点地瓜那个好吃,还有锅出溜,椴树叶子包的苏耗子,自制地苞米面叉子条。大米饭、二米饭、还有高粱米饭、大黄米饭更好吃。还有小米粥,这都是家常用的。母亲做面食非常有讲究,过年时蒸出的馒头还加了大红枣,白面馒头还加豆沙馅。手擀面非常好吃。糖三角、饼、还有油饼等好多样呢。正月十五蒸花灯,用白面蒸出各式各样的花灯,按农历属相,鸡年蒸鸡灯龙年蒸龙灯,遇见什么鼠年蒸什么灯。母亲的厨艺蕴藏着美食艺术,饱含乡土气息。

副食种类繁多。腌制咸菜多样,青椒、小辣椒、白菜、萝卜、芥菜嘎达、芥菜英子,还有黄瓜豆角好多哇。鸡、鸭、鹅蛋每年都腌一大坛子。每逢寒露积酸菜两大缸,春季晒大酱、盘酱还有辣椒酱,晒点豆腐干炒韭菜那个好吃呀。秋季晒干菜,豆角、茄子、萝卜、黄瓜都晒,山野菜的刺老芽、蕨菜也晒好多。还有地瓜也要晒。自制的臭豆腐比买的好吃多了。过年时准备的菜肴有讲究,过油的豆腐干、茄子干、还有刺老芽,这都是别具一格地。排骨垫碎了拌豆腐煎出来的丸子好吃。自制咸腊肉、盐水鸭都上了餐桌。

平常吃的有炖菜、炒菜蘸酱菜还有各式各样的咸菜,炒菜里都放有小辣椒真滴很好吃。

母亲讲放点辣椒冬季取暖,夏天解毒对身体好哇!

母亲唠叨记忆犹新,“有好东西自己吃填坑,给别人吃留名”.她做的好东西,村东头送西头给。有好东西都分享给了大家品尝。这正是善良,仁慈、舍得的表现。母亲常说:“吃亏人常在,吃点小亏就是捡便宜了”.“吃人家滴嘴短,那人家滴手短”.母亲的教诲,今生没有忘怀,永远记在心里,还要传承下去。

母亲是一位既善良又感恩的人。经常对我们讲:“别忘了帮助过我们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别忘了你的魏大爷,咱们从关里家来的时候,全家七口人到磐石下了火车,你魏大爷雇的大马车到火车站把咱们接回了一直送到家,半路上还管了咱们两顿饭”.

在童年的心底,感恩两个字已扎根在心中。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人生路上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阳光明媚。

从我记事起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病一来就在炕上翻滚、呻吟着。我马上就去找村卫生所的大夫来家为母亲治疗。村卫生所大夫来我家给母亲治病,已是习以为常了。从小就学会了为母亲煎药,煎完药我首先品尝一下也成为了习惯。

大概在1959年吧,省里派下来的“右派”筑路团队在我们村安营扎寨。团队里有一位工程师听说我母亲有病,她前来为我母亲把脉诊治。吃了他的药方后,身体逐渐好转。通过这一往来,母亲约他爱人前来小住,结果她们之间成为了干姊妹。我又多了一位大姨。母亲的干姊妹好多呀,我算一下,学校徐校长爱人、屯里的老于家、西屯老于家、还有县城里的老房家、还有屯里的老杨家干亲家。

如今我才体会到母亲远离家乡的原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呀,用干亲来拟补安抚自己的心灵吧。

母亲这些干姊妹之间来往相处感情融洽,和亲姐妹一样,生活中来往频繁,互帮互爱,有着亲人般的温暖之情。

通过了解筑路工程师,又是电力工程师,又是知名中医。他爱人也是中医,又是山水花画家。他们真是多才多艺的家庭。

哥哥十五岁那年患有小疾,到省城大姨家小住,治好了并且受到良好的照顾。哥讲:“每天到东广场去玩,还给零花钱”.衣服从脚换到顶,回来时给我们全家带回好多衣物哇!这就是我母亲的干姊妹穆桂珍呐!

母亲的病时常就会发作,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在炕上躺着,知道病又犯了。我自己知道第一件事请大夫给母亲治病,第二件事做家务。由于母亲经常有病,同时学会了不少的家务。童年时学会了做饭、摊煎饼、喂猪等家务。

母亲述说着过去的苦闷生活,“我的病是月子得的,生你姐三天,因战争为了躲藏,趟过齐腰深的河水,做下的病”.

母亲每天都在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忙不完的活计。春季上山挖野菜,夏季田野里有母亲的身影,肩挑饭菜送到山那边的田野里,供劳作的家人午餐。秋季也是采集季节·,可把母亲忙活的,采山珍、捡蘑菇,还得到农田里捡庄家。冬日的寒冷,有母亲劳作换来温暖的热炕头。

白天有她的劳作,晚间有他的安排。点起煤油灯缝补这衣服,在大腿上搓起了麻绳,把大腿搓得通红。纳鞋底、串盖莲、还要串辣椒都需要麻绳啊!每当我睡醒一觉的时候,母亲还在忙碌着。利用晚上时间把全家人穿的单衣、棉衣都做完。 家人穿的都很得体舒适。缝制的棉手套戴在手上温暖在心里。母亲用她辛勤劳作温暖着我们的身躯,在别人面前显得无比自豪。

进入八十年代,生活水平略有提升。

我已结婚生子, 母亲心情辉煌灿烂。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每天把洗脸水端到母亲面前,把烧酒烫得热热呼呼的,母子俩同饮畅谈着生活的快乐和母亲艰辛一生的过去。母亲唠叨着,“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六年没有回家了”.

母亲她那微小的身躯 已迈入六十岁高龄,到了这个年龄思乡心切呀!

1981年的春天,我安排小妹领着母亲回到阔别三十六载的家乡南京镇江。姐妹再次相聚,谈笑风生,畅谈着一生的酸甜苦辣。

回味了童年的往事。一同留影作为永远的记忆。

父母的结合,是在日军侵略战争年代,在逃难人流中相聚在一起的。在那个年代,总是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之间总是吵架、打架。吵架、打架的原因多数是因为过家活计。父亲管教孩子干活、打孩子,母亲袒护着孩子,所以就闹起了对立。

父亲活计急躁。

我的二姐十三岁那年的冬天,跟随着父亲到山里拉着爬犁捡烧柴,天色已晚,回来的路上丢失了工具。父亲在晚上就吵了起来。第二天,天还没亮二姐赤脚穿着靴子冒着严寒踏着地去寻找丢失的工具,冰天雪地去哪找哇!二姐回来后得了重伤寒(重感冒)一病不起。在那个年代有医少药,治不了她的病,二姐十三岁呀!

母亲因为二姐的离去,整整哭了十几年呐!

母亲一生是辛劳的,他没有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每天都在劳作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抛洒在这个家庭之中,抛洒在我们身上。她的一生又是与病魔撕扯的一生。她的一生和父亲感情上,许多时候是痛苦的,没有像别的恩爱夫妻那样尝到夫妻和睦甜蜜。

怎样评价母亲一生呢,当然不能说伟大,只能说平凡。但想想中华民族众多女性,尤其是向母亲这样年龄的女性,这样的母亲,没有享受到今天美好的日子,大多数都这样吧!她们的一生默默无闻,就像路边无人理睬的小草。但从她们的身上都能看到勤劳、善良、感恩、节俭、刻苦的优良品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0351/

母亲这一生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沐子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老来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 推荐共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