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坐席

2015-07-24 16:59 作者:散漫山人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生活条件好了,逢下班和周末常邀三几好友下馆子,慰藉饥肠辘辘遇酒欢腾的馋虫。酒席间宾主坐定,猜拳行令不亦说乎。觥筹交错间仿佛又回到了农村大席上。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方圆四五十里的黄河下游平原县,坐席的规矩和讲究却有天壤之别。无法考究我们当地的农村宴席形成于什么年代,但从记事起坐过的和今天不差分毫的席,一律都是沿用祖先沿袭固定下来的程式。

逢村民家有喜事,高音喇叭爬上了屋脊,演绎伪劣盗版磁带憋出变调的流行歌曲,锣鼓钹镲闹腾出激扬震天动地的咚锵声,全村人仿佛都被这动静驱动起来,内心莫名的充满了激动。孩子背着书包,推搡哄笑着在贴了花红的人家门口打着踅摸。油炸鸡鱼的香味弥散到半个村子,一场农村大席就要上演了……

上菜的规矩

老大席的菜品一直沿袭四个压桌碟子加八大碗的传统:四个压桌碟子是用小平盘盛装,一般是四个清凉可口的小菜,譬如炸小鱼、凉拌藕片、凉拌猪肝之类的下酒菜。四个压桌碟子在八仙桌的四个面各摆一个,一传盘上完四碟小菜,就可以满盅开喝了!八大碗是农村大席的压轴菜:讲究的是鸡、鱼、丸子、肉各上双碗俗称“八大碗”。原来为了图省事,这八个大碗都是四个大菜分四锅一并做好,两两重复上的。这几年花样上有了一些革新,一个鸡是蒸肴鸡,另一个鸡是炖鸡块;一个鱼是糖醋,另一个清蒸;一个丸子是白汤丸子,另一个是四喜丸子;一个肉是醋炖肉片,另一个是炸里脊肉汤。这八个大菜原来都是白瓷碗盛,量比较小。现在都换成了大盘盛,既美观量又大。我们老家上菜方式是“一攮枪”,只要开席,劳忙端菜的鱼贯而入到分配到邻家酒席。不用半小时就上菜完毕,上菜期间办喜事一家院中大小按辈份分别到酒席敬酒。

工作过的地方上菜的顺序则大相径庭。他们那里八个大碗是轮番上的。鸡、鱼、丸子、肉是一次上一个,上完一旬,吃完小饭再重新上一轮,俗称“三道饭”。最大的特色是八个大菜,每一个菜跟着一个满盅劝酒的,结果是外地人来坐席吃过中道饭没给肚子留空想不到还有一顿饭候着,再一个就是酒量不大的差不多就被灌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席位的规矩

坐席的规矩也是很多的。坐席座位长尊有序,等级森严。席桌是方形八仙桌,上宾席面南背北,座椅是圈椅,入座前主人一家要来让座,根据权位、辈分、长尊等,经过权衡和排名,反复推让上宾才讪讪坐定,上宾靠着椅背,把两手放到扶手上,就要指挥大席的程序了。主宾、副主宾坐定,其他客人两两坐在其他三面,大席就开场了。

上席规矩极多,菜序是按鸡鱼肉丸子的顺序,鱼头方向必须朝向东,取鱼游东海之意;鱼背朝向上席,取尊敬之意;也有鱼腹朝上以示无恶意,据说是引荆轲刺秦藏刀于腹之典,俗称“鱼不见脊”。在主人满盅劝酒前,鱼是不能动的,否则是对主人大不敬,要是动了筷,主人会大不悦并重新上一条,以示羞辱。吃菜的顺序也是要根据上宾的安排来进行,上宾用筷子点那个碗,下座的就把那个菜拉到中间,除了这个菜别的菜不能动,也就是俗称的“吃一个,拉一个”。

最光鲜的席口

所有酒席中最为光冕的是称呼为“媒宾席”还是“民兵席”的席口,我至今也搞不清楚应该怎么称呼。因为是亲家双方单位负责人陪媒人的宴席,我觉得应该叫“媒宾席”。经过“文革”出现了扛枪的民兵后也可能以讹传讹演变成了“民兵席”。这个席从中午开席要喝到喝到傍晚,完全突破了上菜上酒的规矩,要酒有酒,要菜加菜,一桌人酩酊大醉歪歪拉拉回不了家主家才有面子。要是草草结束,客人跟没喝一样,主家就感觉灰溜溜的没有脸面。这个席上喝酒多,酒后失德闹笑话也就多:打破头、骂街的、掀桌子、把新媳妇领回娘家无法入洞房、撒泼打滚的都出自此席。

坐席轶事

自小到大,坐席无数,目睹耳染,道听途说。席上席下,笑柄贻人,暗自揣度,令人捧腹。

轶事一:幼时油水寡淡,经年不尝荤腥,不见白馍。遇此大席胜似过年。娘们席上的母亲们坐定后,偷偷找人嘱咐刚下学堂的孩子前来,于是八人的一席加上孩子转眼就成了十五六个。孩子们大快朵颐,上一个菜马上风扫残云,恨不得把盘子底擦穿,等到孩子们吃的小肚滚圆,母亲们偷偷将几个馒头塞进孩子衣兜,使个眼色让孩子跑开,她们只能用馒头蘸点菜汤充饥了。

轶事二:一同事好酒善谈,跟人谈的尽兴,别人如厕他会亦步亦趋跟到厕所,到了厕所也不解手,还是满口唾沫,侃侃而谈。一次晚上去至亲院中道喜,先去了至亲家。攀谈一番,未见去坐席意思,亲戚置办几个下酒菜开始小喝,喝着喝着逐渐入巷,竟至酩酊,完全忘却今晚事项。及至主家来请,已不省人事,只好用车送回。从此“不等坐席喝醉了”成了茶后饭余特别是酒桌上的笑资。

轶事三:一老者为老不尊,好馋嘴且吃饭独。一次大席被推为上席,轮到上丸子,他先夹了个放进嘴里,故弄玄虚边嘘边喊“热啊热啊……”,人们见状停箸不食。稍时又夹一个放入口中依然喊热。如此几番,故伎重演,一年轻人怒目圆睁喊出骇世警语:“热!热!热你妈那个逼!”。

轶事四:端盘子上席的劳忙的也有故事。困难时期,人们鲜见荤腥。端着盘子眼瞅流油的白肉片子,斯文终究难以抵挡咕咕叫的肚子抵抗。抓起一片肉片填入口中,一片未能解口欲之苦,再抓两片塞入口中。如此边走边吃,到了席口门道里,无奈盘中肉片大半已入腹中。喃喃自语到:“去了这一害吧!”。遂将剩余肉片和汤汁一并倒入口中。饱欲之后幡然惊醒自知无法交代,遂将空盘子塞入阴沟。自此“xx村的肘子去了这一害”盛传乡间。

轶事五:所谓“同乡不同俗”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去黄河边同事家坐席,同事一个远房亲戚是在黄河摆渡的,因为年龄大被推为上席。上鱼吃了半边后,当时年轻小伙子的咋呼:翻过来,翻过来!吃下边!。谁知老者脸色骤变,把筷子扔到桌上欲离席。众人急扯住老者衣襟,问其缘故,怒而不语,自己喝起闷酒,时间不长即酒热耳酣,酩酊大醉,趴在桌上不醒人事。嘴里嘟哝:你们是咒我把船翻到黄河啊?你们这帮小色孩子啊……我们恍然大悟跟玩船的喝酒不能说翻过来的。后来听同事说席散后亲戚好歹劝不走,最后套了架子车把他拉回家的。

轶事六:整饬酒桌秩序,惩治喝酒扭捏作态不良恶习。一年季农村同事晚宴,年轻同事共事一席。推荐一年龄稍长酒鬼同事为上席,同事嗜酒如命,逢酒必喝,海量不醉。当晚同事想敞开喝但又怕我们讥笑他酒鬼,每每邀他同喝,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推三阻四。年轻同事怒不过刺激他:做不了上座就下来。老兄以为闹笑遂捡下座坐下,可就此就失了江山,一晚上没回归上座。更让他难堪的是我们推杯换盏,猜拳行令,畅饮庆功美酒,没有一个人理他。霎时他酒虫上脑,把持不住,招呼我们无人理会,讪讪喃喃自语:跟鸡喝个,跟鱼喝个,跟丸子喝个!如此几巡,也觉无味,悄然离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饭时节,寒风中喊他吃饭,再不应声。此后老兄再不与我等坐一席。“和鸡喝个,和鱼喝个,和丸子喝个”也成为美谈。

如今城里饭店林立,有喜事进了饭店,菜乒乒乓乓上了一桌,稀里哗啦戳几下味道寡淡的菜,酒还没打开就有人离席。席终人散,杯盘狼藉,全然没有农村大席的气氛。农村大席闹腾、粗犷、甚至有些媚俗,但传递的是浓浓乡情和农村人之间的朴素感情

大席上那一碗味道浓郁的炸肉汤至今仍然是我念念不忘的珍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2582/

坐席的评论 (共 10 条)

  • 似水流年
  • 荷塘月色
  • 雨袂独舞
  • 江南风
  • 野草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方圆四五十里的黄河下游平原县......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