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字碑中尽是诗

2015-07-15 20:20 作者:孙雯曦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乾陵是唐代帝陵中的一座较为特殊的陵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既是一对夫妇,又是两个皇帝。由于武则天敢于冲破男尊女卑的男权统治,揭开帘幕直接坐上皇帝的宝座,在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的社会理念下,被视为女中豪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尽管陵墓未曾开发,已经是旅游的名胜和参观的热点。旅游观众观其景,文人骚客叹其源,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其实,武则天当皇帝,建立“大周”政权,在长达两千年封建皇权统治时代,被视为“武周篡权”或“武周篡政”。经过“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一些进步的文人学者中开始给予武则天有了新的评价,将武则天建立的“大周”政权称作“武周革命”。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始终处于褒贬难定、议论纷纷的状况。

受封建“正统”的皇权思想影响,封建时代的文人对武则天的执政始终抱着鄙视、指责态度,加上武则天有先做唐太宗的才人,又做唐太宗儿媳妇那一段不光彩的经历,被用尽粗俗的语言进行攻击,什么“牝鸡施鸣”、“狐媚惑主”等,以为“不齿”。在乾陵建成后的1300多年来很少有文人光顾、撰文歌颂。《乾县县志》和《关中胜迹图志》等文献资料中,少有乾陵诗词一类的记载,截止现在,乾陵诗词发现的只存有明朝28首、清朝6首、民 国2首,而且每一首都没有脱离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史学观点。

真正对武则天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并用诗词的形式予以肯定的是郭沫若。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写过一个《武则天》的剧本,为武则天翻案,为此他专程到乾陵视察,并极力主张发掘乾陵,让出土文物说话,证明武则天的历史功绩。视察期间,郭沫若连写三首《咏乾陵》的诗,其中有一句“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就记录了这件事。

随着乾陵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等陪葬墓的发掘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参观、凭吊乾陵的人愈来愈多,现代人的诗赋文章也越来越多,在这众多的诗作中,张生效先生的几首乾陵诗、曲是难得的上乘作品。摘录如下:

乾陵游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两帝一陵枉费思,千年翁仲伴空石。

痴人不解其中妙,无字碑中尽是诗。

2006.12.

乾陵二首

无字碑前

褒扬针砭论纷纷,难辨真假哪是真。

莫信今人说古事,朱雀门外问蕃臣。

题六十一蕃臣像

千载恭谦战两厢,风霜甘自尝,

欲开石口说前事,又有来人话盛唐。

2012.5.7.

叨叨令•谒乾陵

梁山回首心潮荡,眼前一阵悠然像。雄才理政国兴旺,襟怀敢对苍天亮。任你说也么哥,任你谤也么哥。巨碑无字藏高尚。 2012.4.29.

诗文的写作时间看,起码张生效先生是有目的、带着思考几次在乾陵学习、参观。“两帝一陵枉费思”这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两个皇帝为什么埋在一个墓穴?当然是有原因的。今人好奇,两个皇帝为一陵,举世无双,本身就是奇迹,看热闹、听演义,人云亦云发展了旅游,淡薄了知识。要知道武则天当皇帝,起初也是羞羞答答,她先用中宗李显作傀儡,自己垂帘听政,在感到不称心的时候,就将中宗皇帝废掉,另立睿宗李旦为皇帝,再次感到有个儿皇帝碍手碍脚时,干脆又废了睿宗,自己赤裸上阵,当上皇帝。武则天在位16年,到了年老心衰、内政交困、宫廷争斗难以处理之际,她采纳狄仁杰等人的建议,“还政于唐”,中宗李显重新当上了皇帝,封建文人称作“中宗革命”,倾向于“武周”政权的人又叫作“中宗复辟”。而自己临终之前叮嘱身边的人:去帝号,以皇后礼葬乾陵。说的很明确,武则天是以唐高宗的皇后葬于乾陵,并非按皇帝的葬礼安葬的。实际上,按照中国的封建礼教,两个皇帝是不可能安葬于一个陵墓的,武则天能够埋葬乾陵,是因为她还具有皇后的特殊身份。

武则天是历史上曾经建立“大周”政权的皇帝,不是按照皇帝埋葬在乾陵的。相当于清代末期皇帝溥仪,他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1967年不是按皇帝安葬在八宝山的。说起来很简单,不需要多少费思,只要不人云亦云乱起哄即可。陵前的翁仲、地宫的文物,矢志不移地陪伴这乱石累累,荒草凄凄的巍巍梁山。“千年翁仲伴空石”,一语道尽沧桑。“痴人不解其中妙”,我们不要做“痴人”,武则天能够与唐高宗在地宫同眠共枕,是因为她具有两种身份(皇后、皇帝),武则天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因为她有四种经历(唐太宗才人、唐高宗皇后、大周皇帝、中宗时的皇太后),其中的奥妙不难理解。

无字碑是唐中宗所立,并非武则天自己为自己的创造。类似的无字碑不仅仅只在乾陵出现,唐十八陵中中宗定陵原有来也有一通无字碑,与乾陵的无字碑几乎相同,“文革”中被当地人凿刻成72个石磙。多少人对无字碑都在武则天身上找答案,其实“妙”不在此,为什么唐中宗的定陵也有类似的无字碑,答案就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当政的那一段历史中。张生效先生的“无字碑中尽是诗”一语中的。

我认为张生效先生的的几首乾陵诗词,互有呼应。他《乾陵二首》中的《无字碑前》开始就说“褒扬针砭论纷纷,难辨真假哪是真”。承接了他“痴人不解其中妙”的诗句。经过“文革”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改革开放又出现一切“向钱看”的贪腐膨胀等,搞乱了人们的认识和思想,在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也出现了随心所欲。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例如武则天设立“铜匭”本意是为了发现人才,让有能力的人自荐,结果在“评法批儒”运动中被法家说成是“意见箱”、“检举箱”,是发扬民主的举措;被儒家说成是“告密筒”,是实行“酷吏”政治的手段。也正像无字碑,有人说是武则天觉得自己功高盖世,用文字难以述说,立个无字碑让后人评说;有人说唐中宗觉得武则天是自己的母亲,“为亲者讳”难以述说,干脆不说。类似这样的正反两面说法太多,让人难以适从,难辨真假。至于旅游点上讲解员的讲解,有时也是为了吸引观众,或者加些轶闻趣事赚点喙头。“莫信今人说古事,朱雀门外问蕃臣”,张生效先生是真正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寻求真实的答案。最有权威的发言人是朱雀门的蕃臣,那些石人石马是当时的亲历者,在文物本身上找答案可能更科学。

《题六十一蕃臣像》和《无字碑前》有异曲同工之妙。侍立千年的六十一王宾石像能够饱经风霜雨雪而“甘自尝”,说明他们是心悦诚服和忠诚的,以实际行动说明了当时的盛况。穿梭如流的人群,千人百口的议论,它们早就看得、听得厌腻了,本来就想张开石口告诉你们历史真像,结果又有人满腹经纶的样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盛唐轶事,让石人反而没有插话的空隙。面对历史的老人,我想,我们还是应该虚心地仰慕他们的音容,认真地听听他们的声音。

最后一首《【正宫】叨叨令•谒乾陵》,作者从乾陵的远景、虚景着笔,写出了乾陵梁山。如果从西安、咸阳向西北远望梁山,云雾中的山影被现代的旅游部门宣传成武则天的仰卧美人像。梁山主峰是他的头部,两座乳峰是她的胸部,一阵悠然像,作者心潮荡,联想到她的治国安邦,内心又竖起了一座心碑。武则天时期,政治上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任用了狄仁杰等一批贤能人才,军事上稳定了边疆形势,采取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百姓生活得到改善,推动了文化发展等,郭沫若当年评价武则天是“政启开元、治弘贞观”,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至于后人“任你说也么哥,任你谤也么哥”,作为武则天“襟怀敢对苍天亮”。结论还是回到前面的诗词内容,用一句话总结,“巨碑无字藏高尚”。

张生效先生的诗作始终紧扣一个主题——乾陵中最具特色,最有研究价值的无字碑。诗曲四首,由“无字碑中尽是诗”到《无字碑前》再到《巨碑无字藏高尚》,围绕着无字碑发问、回答、解说,都是紧扣历史事实,四首诗、曲内在联系密切,好像是层层递进,一层更比一层意境深远,一首一个角度或侧面,没有自己任何杜撰和猜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把研究对象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掌握它的内在实质。张生效先生一再在诗曲中写道:“朱雀门外问蕃臣”、“欲开石口说前事”、“巨碑无字藏高尚”,就是说要从文物本身和历史事实中去研究,去发现。张生效先生的诗中已经回答出历史的发现:“无字碑中尽是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0225/

无字碑中尽是诗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