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散文)

2015-06-16 19:48 作者:小全大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在“九九重阳节”前写的一首思念亲人的佳作,几千年来传为思亲的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华子孙都会思念自己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既表达了华夏子孙浓浓的乡情、亲情,更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与民族传承。而此时,这首诗更能够代表长年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临近端午节了,沿街的小贩又把新鲜、碧绿的苇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长水盆中开始叫卖,让人一看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了,家家户户又要包粽子了。可我一看见这苇叶,想到粽子却不由的一阵心疼。二年前,我的二姐,就是在端午节前,离开了人世。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自从父母过世后,首先走了一个,可能是因为二姐舍不得热闹惯了父母在另一个世界孤单,去陪他们了吧!

记得在母亲过世的那一天,二姐哭的是特别的伤心,而且边哭边自言道:“父母在,家就在。现在母亲也随父亲去了,家就没有了。今后回来只能是到姐姐、弟弟、妹妹家了,没有自己的家了。父母没了,家就散了... ...”

二姐是在七零年嫁到浙江长兴浙北山区的,当时才十八岁。当年,正是全国上山下乡最狂热的年代,大姐、二姐已经都在陶瓷厂上班,街道居委会盯上了才十六岁刚刚初中毕业的大哥,奶奶舍不得长孙到农村去,要让大哥继续上学。奶奶是从前清过来的老人,虽然是一个没落的官宦后代,却深知读书的重要。当时文化大革命正闹的厉害,学生到处在串联,那还有书读,本来家里孩子又多,还不如早点工作,这是父母的意思。居委会后来又来做工作说,要么你家去一个姑娘到农村,就把你家大儿子安排到煤矿工作。二姐听话,就去了农村。这一去就再没有能够回到城市。

后来听说,在那个年代,为了不下放到更苦的地方,一些社会女青年从老家小城,嫁到湖州长兴的还真有不少人。只是因为浙北地区,相对比我们老家农村生活稍好一点,最起码饭能够吃得饱。记得二姐嫁到长兴去的第一个端午节,二姐已经挺着个大肚子,和姐夫二人挑来了两大篮粽子,让左右邻居那个羡慕。二姐说都是她自己包的,而且粽子的形状与我们老家的不一样,是她嫁到山里现学的。二姐在和妈妈说话的时候,感觉一脸的幸福。妈妈说:挺着个大肚子,一个人在山里,难为你还想着家里的弟弟妹妹。现在物资丰富了,粽子可能已经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可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这两大篮粽子,足足可以顶我们一家九个人半个月的口粮。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华夏民族相传已久的传统习俗。粽子,古称“角黍”、“筒粽”。包粽子主要是用河(湖)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放入酱肉的叫肉粽,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当然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粽子里面掺入的物品更丰富,如金华火腿、蛋黄、花生、豌豆等。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好做成咸的、甜的,或者荤的、素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姐在山里送来的粽子是用竹叶包的。其实他们那地方离太湖也不是太远,大概也只有二三十公里吧,应该有太湖产的苇叶,为什么会用竹叶呢?后来才知道,苇叶要到集市上去买,竹叶就在自己住的房子后面就有,因地取材,随手就摘。而且新鲜的竹叶包箍的粽子,能够让新鲜竹叶的绿色清馨沁入洁白的糯米之中,让米粒变的晶莹透绿,轻微的尝一口,那竹叶的清香能够迅速地传递到人的群齿之间,那种新鲜的竹叶味旋即舒展开来,就连鼻子也充满了香气。

二年前,也是快要到端午节了,已经六十多岁的姐姐,还是想着老家的弟弟、妹妹,虽然现在家家户户的日子早已今非夕比,只有她还扎根浙北山区,日子还不是很富裕,总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过节了,要包些粽子送下来。跟儿媳妇说感觉自己身体这几天是有些不舒服,老是胸口闷,早两天包粽子,早点送到舅舅、姨妈家,好了一件心事。就在包好粽子的第二天,早早的起床,说胸口闷,不舒服,当她儿子把她送到长兴人民医院,医生说已经没得救了,心肌梗塞。从山里开车送到医院要近一个小时,心肌梗塞从发现到抢救,只有十几分钟的抢救黄金时间,如果她不在山里,或者离城市近一点,如果她就生活在原先的小城,就有可能避免。可现在一切都只能是如果,二姐去了。当我们姐弟赶到她家时,那一大锅她亲手包的粽子还散发着竹叶的清香。

二姐的骨灰,就安葬在她山里老宅后山坡的竹林里,旁边就是她的公公及其它山里家族长辈的坟墓,二姐从十八岁嫁到山里,到六十三岁离去,整整在这里生活了四十五年,她把自己完全溶入了山里人的生活,生儿育女,岁数大了跟山里的老人一样给儿子看带着孙儿、孙女,虽然生活有许多的不如意,但她没有怨恨当初把自己嫁到山里的父母,也没有责怪顶替了自己工人名额的弟弟,更没有疏远自己的亲人,她到逝去,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山里人。她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就这命,没有什么后悔与怨言。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安葬好二姐,准备离开那个山坡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路边的树丛中,夹杂着几株栀子花,正探出头来,向外张望,好象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 二姐不正如这栀子花一样坚强、朴素、善良、美丽吗!不要求有多好的生存条件,几十年默默地吸取大自然养分,扎根山野,开花结果,把自己完全溶入了这漫漫的天目山脉之中。

栀子花又开了,你就陪伴着这山地的主人,在此安息吧!

(作者 江苏宜兴 赵建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396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散文)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