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宜昌、过年、风俗与杂糖(7)

2015-06-11 09:33 作者:宜昌石头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宜昌、过年、风俗与杂糖(7)

七、元宵节

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自然有其深刻的含义。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结束的标志。

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就是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这样,“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而元宵节正好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生活愿望。

宜昌素来就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也就是腊月三十家里的火要旺,年才不敢进来;正月十五的灯一定要多,那样才是一个美好的年份。

宜昌在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这是荆沙风俗;还会有人蒸毛谷团(这是宜昌话),这是地方特色;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吃,以预祝一年的工作圆满、生活顺利。这是江浙的风俗。当然,也是借月满之时,寄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一天,无论在宜昌的大街小巷、村野乡间就会响起激昂的锣鼓、悠扬的丝竹和高亢的唢呐声,当时宜昌的企事业单位和街办、县里各个乡镇都有舞狮舞龙队,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就会倾巢出动。那些舞狮的大多是沿街向各个商家摇头摆尾的送恭喜,就会有红包送出,鞭炮迎接;而那些长长的舞龙队就会用插满彩旗的汽车装着锣鼓、穿着运动服或者民族服饰的几十个队员一路趾高气扬的举着龙灯步行到政府机关去拜年。当时,地委在桃花岭,市委在红星路,县委在西陵一路,转一圈,宜昌的中心城区也就走完了。不过那种热闹场面不是亲临其境不能感受出来。

有一段文字描写了当年的节日盛况:“各村各寨的舞龙队、舞狮队、莲船队、河蚌队等等业余文艺团体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女老少们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可着劲儿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这边厢,庄稼汉子、棒小伙们举着龙灯拥着狮子走村串寨,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每到一处,腾挪跳跃,上窜下跳,前滚后翻,耍尽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种变化。那边厢,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不甘示弱,莲船(宜昌话叫‘采莲船’)左摇右晃,俏丽的采菱妹莲步轻移、花枝乱颤;河蚌(宜昌话叫‘蚌壳精’)开开合合,泼辣的船家女前冲后突、撵着人儿转;此外还有踩高跷、打竹马(宜昌话叫‘连箫’),都是一些饶有情趣又不需太大耗费的民俗活动,真个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2705/

宜昌、过年、风俗与杂糖(7)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