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二)

2015-05-19 13:09 作者:一支长篙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从0到1》(彼得·蒂尓/著 高玉芳/译)

此前我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所以很喜欢买书。自己拥有了书其实还有个好处,那就是想再读或者查询曾经所读的原句与出处可以随时在自己所读书之中去找。不过这次是因为而今书店工作的原因便直接不动笔墨地读了起来,想必具体印象自然是没有动笔墨那么深刻了,不过总体感想应该还是一样的吧。

特别值得称赞的便是作者不断强调的“从0到1“(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尽管历来就有许多人在倡导创新,但是彼得·蒂尔将创新比喻为”从0到1“,将复制比喻为”1到n“是如此生动、形象,而且他所引用商业实例又具备了丰富性、时效性。将创新与复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让读者明白他们的区别,那么创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作者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学习成功者应该是学习他的创新思维与勇气而不是各方面去努力模仿,尽管努力模仿也是在提升我们,也能让我们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终究会因模仿者太多而形成极度竞争,逐渐也会最终丧失优势的。工作中、学习上,我们常言向成功者学习,本没有错,然而往往出发点就错了,因为我们变成了模仿者。故此作者用灵活地化用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为“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令人深思。

想到我以前的教师工作,学校从外到内其实就是在模仿,因为一个”附“词就起了决定作用,有时会听到领导说要结合汕尾实际灵活教学,然而当我们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与建议时,领导又说校本部就是如此做的,或者说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能再变更。我觉得作为一校之长,所站的立场应该是学生,然后是教师,最后是领导。常常因为一句“领导不方便或者临时有事”而让全体老师甚至是全体学生受到损失,太有“领导范儿”了吧?我们每个老师都发自内心地期望自己能带出优秀的班级、优秀的学生,然而在领导们表彰优秀、强调“这位老师、这个班级就是好样的”时候被领导成了模仿者。领导们是否可以说“这位老师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努力、他的勇气值得表扬。希望大家也做出自己的努力与尝试”,我想应该会出现更多有个性的老师与班级、学生,有值得赞扬的个性的老师、班级、学生就都可以肯定的,因此优秀就不仅仅是个别了。一个学校(其实我们这个学校还是很不错的学校,从师资力量到政府支持力都很强的)的教育尚且如此,别说其他学校了,往后学生们自然就会沿着“模仿先进”的方向成长了。

一个企业一定要起步就打好基础并且具有长远的规划,起步的稍微疏漏而后是积重难返的,缺乏长远规划自然在多数人都贪图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时企业价值就会越来越小。其实,做人做事都是如此,要为长远做好打算,目前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时间一长益处必然显现并且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扩大。诚信就是如此。

一直以来听到的都是对垄断的批评、对自由竞争的赞扬之声,我也一直都觉得垄断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更不利于消费者。亚当·斯密对于国家垄断企业的弊端分析的十分详细,理由的得出自然是充分的。然而为何彼得·蒂尔却有如此倡导垄断呢?我想是因为他的立场不同吧,他是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的是企业的利润,自然垄断企业是获利最多的企业。如果企业的制度完善、领导有长远眼光与高尚的品德,我想好的收益保证垄断企业不断提高技术与服务质量,是会进一步将有利于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产品不仅要有好的质量,还要善于推销,成功的推销是企业立足之本。但是在我看来,如今网络、交通的便捷,世界人口的众多,十分有利于质量好的产品、服务好的企业的自然传播的,不应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推销,并且减少推销的开支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成本,从而是自己处于更加有力的境地呀?当然,前提是产品在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才行,否则局面总是打不开,那就会流产了。

具有未来大价值的企业往往是最低调、最会保守秘密的企业。的确,在众多善于复制的群体中,善于保密才能脱颖而出。然而,完全保密是不是难以吸引投资呢?是不是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而难以起步呢?可惜我不是企业家,没有实际体会,不能做出利弊大小的衡量。

该书确实值得一读,哪怕是仅仅为了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不过,我很不喜欢在作品的前后或者封面列出一些过分夸奖的推荐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何必先下定论呢?何不谈点实际的启发或者感想呢?“当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写书了,务必要读一读。如果作者是彼得·蒂尔,就要读两遍。但是保险起见,请看三遍,因为《从0到1》绝对是经典之作——Nassim Niicholas Taleb”,可能是因为他本是是作家,所以开这种文字玩笑,但是这样说话等于没有说。“这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商业著作。在充满0的世界,这本书是唯一的1——Neal Stephenson”,如此吹嘘,如此肯定,简直是对现在以及未来人类智商的一种侮辱,难道每个人都得由此起步?难道未来就不能有更好的商业著作了?哈,其实这本身就是对《从0到1》的侮辱,彼得·蒂尔如此强调创新,而Neal Stephenson 却如此呼唤“每人”,且断言未来的不可超越性。不如《科克斯书评》来的实在、具体“《从0到1》不同于一贯的正统观点,它辛辣有力,为读者创立新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指导”。

(作于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广州中山大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6895/

读书笔记(二)的评论 (共 8 条)

  • 绝响
  • 淡了红颜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草川
  • 那片彩虹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