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陸羽和茶经

2015-05-06 16:11 作者:樱花雨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在湖北天门市,古称复州竟陵县,这里,是茶圣陆羽的故乡

所谓竟陵,即山脉到此终止之意。《东皋杂录》云:“竟陵者,陵之竟也。”也就是横亘天门境内的大洪山余脉至此为止。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因避康熙皇帝陵寝“景陵”的名讳,且县境西北有“天门山”,故易名为天门县。1987年撤县建市,改天门市城关镇为竟陵镇。

竟陵城南有西江流过,西江,又叫天门河。它恰似一根鸡肠,傍着汉水逶迤一百二十多公里。西起京山盘山砚,穿山岗,汇小溪,直通竟陵。然后潺潺奔流,横贯竟陵腹地八十多公里,东至汉川,后归汉水,流入長江。

西江穿过重重山岗,涌向江汉平原。两岸百里金浪起伏,银海翻波,堤上杨柳婆娑多姿,河里白帆点点,舟舸相逐,渔歌互答。陆羽写有一首诗对这块富饶美丽土地的赞美。

不羡黄金垒,

不羡白玉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晚唐诗人皮日休也曾写诗夸赞竟陵风光秀美,胜似吴天。

美尔优游正少年

竟陵风月似吴天

车鳌近岸无防取

舴艋随风不费牵

处处路旁千顷稻,

家家门外一渠莲。

殷勤莫笑襄阳住,

南塘缩项鳊。

竟陵是中唐时期陆羽(733—804)的出生地。陆羽,字鸿渐,名季疵,别号東冈子,桑苧翁,竟陵子。

天门竟陵建有陸羽公园,公园内有由六根红色立柱支撑并盖着黄色琉璃瓦的亭子——陆羽纪念亭,附近还重修了一处三眼井。这处三眼井,上面盖着一块八方形的巨石,高出地面约五公分,巨石板上,三个不大不小的圆孔留下道道绳痕,每孔可容一只小木桶入井汲水。传说这口三眼井是陆羽当年汲水煮茶用的。

建造陆羽纪念亭之后,又续建了占地9900平方米歇山顶,飞檐斗拱,形若圣庙的陆羽纪念馆。这些相关建筑物的兴建,据说与周总理有关。1954年,周恩来总理到印度访问,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与周总理交谈时,提及了陆羽写的一本《茶经》在印度流传,并高度评价了《茶经》对饮茶、品茶及对茶文化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周总理回国后,在一次会议上谈到了此事。总理的话传到了天门,经考证,得知陆羽确系竟陵人。如今竟陵的古雁桥,鸿渐关,雁叫关等处,都是陆羽时代留下的遗迹。

陆羽的家世无从可考,然其经历颇为奇特。陆羽出生后,被父母遗弃于竟陵城西的藕湖边。西湖盛产藕,直到今天人们仍在流传:“南门的包子北门的酒,东湖的鲫鱼西湖的藕”。西湖是西江水在竟陵城西悄然绕成的一个傍城湖,是西江缺口在城西低洼地蓄积洪水形成的。这里,一道绿色长堤将西湖与西江挽在一起,江依湖,湖托江。西湖水面宽阔,朵朵红莲似锦,片片绿荷飘飞。湖中覆釜洲上有一座禅寺——龙盖寺,像一座雕龙画舫在湖中荡漾。进山门,一条大道横穿湖心,直达正殿。寺内,古木参天,修篁摇曳,清风吹来,满寺飘着荷花的清香。

寺内禅师法名智积长老,姓陆,颇有学养。一日,智积长老走出寺门路径一座桥,看见桥前芦苇滩上有几只大雁低飞,忽而插入芦丛,忽而盘旋空中,且发出一声声鸣叫。禅师走到苇滩一看,发现一只大雁用其羽翼护着一个婴儿,智积禅师甚感惊异,便将婴儿抱回寺中抚养。长老姓陆,婴儿遂以陆为姓,又有雁羽相护,遂名羽。这就是陆羽传奇人生的起点。

陆羽从小聪颖,跟着禅师读书识字,参禅拜佛,很有长进。然陆羽性格孤僻,个性固执。在寺内作小和尚,却不愿削发受戒,智积禅师多次劝说,终不从。师怒,罚在寺内种菜、洒扫等劳役。陆羽志不在佛,遂趁禅师不注意时,逃出庙门,到四方游历。他历尽千辛万苦,北临义阳(今河南信阳),西游巴山峡川(今湖北巴东一带),东至吴越(今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到上元初(760年),他定居苕溪,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以嗜茶著称。他在这里经常肩披纱巾,身着短褐,脚著藤鞋。独行山野,到处采茶觅泉,评茶品水,考察茶事。有时杖击林木。手扶清流,诵经咏诗,留连忘返……经过多年潜心钻研茶事,最后,他撰写出了中国的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制作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这部书既是论茶的自然科学专著,又是介绍茶文化的社会科学专著,《茶经》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一之源,概述我国茶树的性状,茶叶的品质与产地土壤、培育技术与气候环境的关系;二之具,介绍了十六种制茶工具;三之造,论述了茶叶采摘的时间和制作方法;中卷四之器,详述了烹茶与饮茶方法;七之事,追述唐代以前的茶人茶事和历史传说;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各地茶叶的高下位次;九之路,讲的是简事茶,列出野外采薪烹茶之法;十之图,主张把《茶经》的解说绘成图,挂与茶席之上,便于人们看图品茶。

陆羽是中国也是世界饮茶史上的一位集大成的茶叶专家。《茶经》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茶经》已流传海外,被译为日、英、俄、印等多种文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美国著名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盛赞说:“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的第一部完全的关于茶叶之书籍使中国及世界饮者,俱受其惠”。所以,人们称陆羽为“茶圣”,“茶仙”,“茶神”。

中国人发现茶的药用与食用的功能很早,但以茶主要作为饮用,则始于陆羽。对此,不少古代诗文多有记载。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的序言中写道:“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以煮之,与夫瀹蔬而啜无异也。”季疵指陆羽,“与夫瀹蔬而啜无异”就是指季疵之前,茶是须经烹煮且与蔬菜无异的食品。从季疵开始,才将茶主要作为饮用。《晏子秋·卷六》称晏子生活俭朴,“食脱粟之饭……及茶而已。”说明晏子是把茶与饭食并用的。三国时魏人张楫《广雅》云:“荆巴间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虞世南《北堂书钞》有“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以卖之。”从以上记载,说明中唐陆羽之前,茶主要作食用、药用。到中唐陆羽才将茶主要转为作饮茶。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最宜者,是指比其作食用、药用来,还是以作饮用为主要。北宋陈师道在《茶经序》中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在《茶经》中详细研究了茶的制作方法。这些方法也都是为了便于饮者冲泡与饮用的。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制茶之法,包括“采之,蒸之,捣之(杵碎),拍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直到今天,上述制茶之法,我们仍在沿用。

也是从陆羽开始,十分讲究冲泡或煎煮茶叶所用之水。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指出“煎茶用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饮之。”陆羽还把自己寻访过的山泉列出二十个等级。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天下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为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为第三,峡州蛤蟆口水为第四。陆羽选水,大致凭感觉与实践,眼观口尝,再加分析,达到清、甘、洁的标准,方可称为煎茶用的好水。

陆羽选水煎茶,对后人饮茶影响甚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峡州扇子山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之蛤蟆口,水为第四。宋王安石受此影响,曾托苏东坡取中峡水煎茶。

苏东坡被贬黄州,临行时,到王安石府邸辞行。王安石送苏至滴水檐下,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寒窗十载,染成一疾,老年常发。太医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煎服,方可治愈。几次欲差人往取,又恐所差之人未必尽心,倘若借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蛤蟆泉》水携一瓮与老夫,则不胜感激

东坡到黄州后,竟把所托之事给忘了。过了一年,正好 苏夫人西向四川,苏东坡送夫人半程,到夔州再返棹东下,以便取中峡水。哪知东坡乘舟西行,看见两岸千寻峭壁,一线沸波,便只顾欣赏沿途风光,竟然忘记在中峡取水。待记起此事时,飞舟已至下峡。东坡遂吩咐水手返航,然逆水行舟,十分困难。东坡询问当地乡民,问三峡水可有好坏之分?乡民答:“三峡水一个样,没有好坏。”东坡思忖,荆公未免迂塞,何必定取中峡水,乃命人满满地取了一瓮下峡水。

东坡携瓮到相府。王安石喜不自胜,亲自启封,迅疾煮水沏茶。王安石问:“此水取至何处?”

“中峡”东坡诓答。

王安石答道:“又来欺老夫了,此非中峡水,乃下峡之水也”

东坡大惊,乃以实相告,并问:“老太师何以知之?”

王安石说,《茶经》云:上峡水太急,味浓;下峡水太缓,味淡;惟中峡水缓急相当,得之于泉,浓淡相宜。今观茶色,故知非中峡水,乃下峡水也。可见,陆羽论水质与茶事,对后世饮茶者影响之深。

后来,欧阳修至中峡,曾写诗赞美蛤蟆泉:

“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陆游赴蜀上任,途经蛤蟆泉,用泉水煮茗,味道甘美,也吟诗一首:

不肯爬沙桂树边,

朵颐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

天下泉中第四泉。

饮冰疑换骨,

掬珠弄月可忘年。

此外,陆羽还十分重视对茶叶自身品质的研究,在《茶经·三之造》章中,他指出:“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春茶品质为佳。”以前人们缺少春天采新茶的观念,西晋人杜育在《荈》中谈到采茶时写道:“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行,是采是求。”说明此前人们采摘茶用来作食用或药用,是春秋四季都可以采摘的。陆羽则强调春天采新茶,认为这新茶其品质好,最宜饮用。宋代诗人梅尧臣在《次韵和永叔》诗中就有“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的诗句。

陆羽《茶经》的问世,大大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及饮茶事业的发展,使饮茶之风在中国盛行起来。唐人刘贞亮认为茶有“十德”:能散邪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利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行道,可雅志。享有茶中亚圣美誉的唐朝诗人卢仝写了一首《饮茶歌》,经历各代,人们久唱不衰。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茶引发灵感)。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掖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卢仝自号),乘此清风欲归去。

他把个饮茶之乐,写得简直到了飘飘欲仙的地步。

中国是饮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作为一种文明或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是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早的国家。早在1191年,日本西荣禅师自中国学习归国后,就根据中国寺院茶法,制定了禅宗茶礼仪。1264年,日本圣一大应禅师又从中国径山寺带回去了“茶道具”和茶宴方法。以后,中式茶宴逐渐演变为日本茶道。

中国茶也从陆上“茶叶之路”输往了土耳其,再传入波斯,阿拉伯等地。

英国是欧洲最典型的饮茶国。他们至今仍推崇中国祁红、武夷岩茶等名茶。英国王室历来以中国的祁红作为礼茶来招待贵宾。

到了清代,欧洲各国均从中国各港口贩茶,福州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港。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占到了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90%以上。直到今天,我国的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贸易总量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人的饮茶与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叶行销世界各地,中国茶叶五洲飘香。陆羽和他所著的《茶经》功不可没。

茶圣陆羽,是我的故乡天门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3409/

陸羽和茶经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