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伯父伯母

2015-04-13 08:55 作者:香篝水沉销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小时对伯父并无太多的印象。他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即使回了家,也很少和我们小孩打交道。我和他真正的接触是在他退休之后。

伯父年轻时曾干过很多工作,最早是木工,后来跟着地质队走南闯北,最后在鱼台县机械厂当工人。那时听说要废止接班,伯父就赶紧退了。我大哥正上高一,才16岁,就接了班。退休后,伯父又成了真正的农民。尽管他并未种过地,但很快成了种地的好手。因为他善于钻研,又常看科技书。村上的人常常以他为榜样,看他怎么种就怎么种。

在闲暇的时刻,我和伯父就有了交往的机会。他经常给我讲走南闯北的见闻,讲他的经历,讲我们家族的历史,讲国家的大事等。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改变了对他的认识:原来他是那样见多识广啊!更可敬的是,他虽然识字不多,可很学习。他还写了很多的诗。他那时保留着一个硬皮的本子,里面全是他写的诗。他常常拿出来给我念,每念一首都要讲解。讲诗的意思和他是怎么写的。讲得津津有味。我也听得兴趣盎然。其实他写的都是一些顺口溜,但对于连学都没上过的伯父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同时,从他的诗歌中,我了解了伯父在工作中特别是文革中的经历和思想。他那个时代对于党和领袖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崇拜。而且他一生都不会改变。即使在文革中,也是歌功颂德。我后来有时和他谈一些腐败现象。他总是批评我,总是竭力维护。

1985年的暑假前,我在学校里学会了下象棋。放了暑假,伯父就和我下棋。没想到他是下棋的高手。初学下棋的我根本不堪一击。伯父就让我子。但我仍然赢不了他。不过,暑假里没什么大事。每天干活回来就下棋。里下到很晚。慢慢的他让我子赢不了了,就不再让了。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中,我偶尔有了赢的机会。到暑假快结束时,我的棋艺在不知不觉中超过了他。但是,伯父永远是教我下棋的第一个老师。

在师范时,我学会了打够级。那时这种牌刚传到济宁,我家乡的人还不会。回家后我就教他们。伯父很快也跟着学会了。他常常陪着我们一起玩。我们一大家人就能成一个牌场,而唯有伯父年龄大。不过他斗牌技术并不高,打牌对他来说就是真正的娱乐。输、赢、进贡他都不在乎。他斗错了别人说他他就是笑笑。他那种快乐的心态实在让人感动。刚过年时,我还和他在一起打了牌。他仍然保持那种快乐的心情。平时他很聋,大声说话有时他还听不见。唯有打牌时他听得清。别人故意说他装聋,他也就是笑笑。

伯父到了晚年,对养生学很有研究。我每次见到他,他就和我谈论怎样才能健康。应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他还告诉我要经常搓手心脚心,经常捶打心包经等。只是我并未常做。伯父离开鱼台到济宁去住时,他送给我了一套练功的图解,简单易学,有益身心。我也都学会了,但仍然不常练。在这方面,我总是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在吃上更不注意。而伯父却坚持的很好。他就吃清淡的食物,绝不吃油腻的东西。很少吃肉。节时,他从济宁到我大哥家过年,还带着红薯,胡萝卜等他吃的东西。儿女们不让他带,他说万一到鱼台买不着就没有他吃的饭了。年三十时,我们在大哥家过了一天。大嫂做了很多菜,还包了水饺。可伯父一点也不吃。他用水煮红薯,里面放一点点水饺陷,闻所未闻的吃法。有一次,伯母和他到我家来吃饭。他看到我老婆做菜时放的油,就怎么也不在我家吃了。我们留不住他。他自己回家单做着吃了。我们有时说他太执拗。不过他真的身体很好,70多岁了,什么病也没有。对伯父来说,健康真的是第一追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从小,就对伯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感觉她很慈祥,对我很好。那时候家里很穷,主食是玉米面、红薯面一类的,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麦子面。有一次快过年时,我从伯母家经过,见伯母正在蒸馍,都是白面。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这么馋,竟然拔不动腿,但又不敢近前,就像小偷似的躲在二伯父家的屋旁向伯母家瞅。伯母发现了我,她拿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馍送了过来。在我幼小的心里,这个馍一直温暖着我,一直在我记忆的深处。

在我稍大一点时,我喜欢和伯母谈心。有什么话都想和她说。那时,我对她的认识仅仅觉得她好接近,她喜欢我,愿意听我说。我哪里做的不好,她都是很温和的给我说,把道理摆在那儿让我心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步认识到了她的美好品德和开阔的心胸。

伯母还在娘家时,就热衷于为村里服务。后来在我村,仍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但她却没落仇人。因为她不仅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且不和别人记仇。有一个妇女很难缠,和伯母也生过气。但伯母见了她依然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这样她就不好再找麻烦了。那时的伯母,绝没有任何以公谋私的思想,一心只想着干好工作,为村民服务。时间长了,大家都很敬重她。

伯母初来时,那时的家几乎不像个家。我的爷爷奶奶都忠厚老实,家里一贫如洗。我父亲和二伯都未成年。大伯又常年在外。操持全家的重任就落在了伯母身上。如果没有她,我们这个家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后来,虽然分了家,但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伯母总是尽力帮助。在人情随往上,她总是让我们少拿钱。她拿得多。我奶奶去世时,我和二弟都已毕业。出殡的花销她拿了一多半,我家拿了一少半。她不仅没让我二伯家拿,还把该分的东西平均分成三份,三家平摊。她这种吃亏在前的思想在农村妇女中实属罕见。

我和两个弟弟先后考上学时,伯母都显得特别的高兴。她一方面劝我们好好学习,另一方面还为我们送来学费。这对家境贫寒的我家来说无异于中送炭。在伯母心里,家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而是整个大家。这和那些仅仅围着自己的子女打转转的农村妇女来说,其境界不知高出多少倍。

在奶奶病重期间,我对伯母的敬重更是油然而生。我曾目睹很多媳妇骂婆婆的事。也亲眼看到很多子女不的事。但我从未看到伯母对奶奶不好的事。尽管我们两家都有养老的义务。但伯母觉得我们条件不好,就独自赡养老人。打针、吃药也不让我们摊钱。后来,奶奶卧床不起,到去世有两年多。这期间都是伯母一人侍候,她没攀过任何人。后来,奶奶大小便失禁。伯母不厌其烦的为她擦洗、换衣。尽量做可口的饭菜,并一勺一勺地喂奶奶。为了防止奶奶咯破身子,她就不时地为奶奶翻身。她有空时就陪着奶奶说话,给她解闷。奶奶因为有了她这样的儿媳,才没有遭更大的罪。

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伯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刚毕业时,我面临着找对象。我常常和伯母谈论此事。她也积极的帮我想办法、出主意。我那时对农村的风俗非常反感。有一次,我对伯母说,如果能谈一段时间再确定愿意不愿意就好了。伯母批评我说,谁家的大闺女让你谈着玩啊?由此,我觉得我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我也只能按农村风俗来办了。

我和老婆初相识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我的家人。我和伯母商量此事。她问我觉得她怎么样。我说对她的印象很好。她说,你自己觉得好就拿定主意,不要听别人怎么说。由此我坚定了信心,在那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没有犹豫。

2004年4月,我和老婆决心买房子。那时鱼台的房价是六百多一平米,过一百方的也需七万元左右。我们只有一万元,而且都借了出去,能不能收回还不知道。我那时的工资才四百多元,老婆的更少。因此,买房对我们来说几乎不可想象。而且我们在学校住,也很方便。这些原因,遭到了众多亲人、同事等的反对。伯母却能坚决支持。而且在经济上让我的姐姐、哥哥给予了大力援助。后来,伯母还把姐姐们给她的零花钱攒起来,送给我们。伯母一家先后借给我们一万五千元。那时候,姐姐、哥哥的经济也不太好,而弟弟刚刚花了十多万盖了房子。她们完全有理由不借给我,但却能鼎力相助,这和伯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现在回顾起来,我感到,假若那时没有她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许会放弃买房子。如果那时不买,现在更买不起。

在我和老婆艰难度日的时候,常常吵架。每次吵得厉害时,都是伯母前来调解。而且她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劝人的方法很多,道理也很多。但关键还不在此,最主要的是她对我们一家的关爱使我们对她非常信服,包括老婆也愿意听她的。那时,她总是竭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我们。当我们没空去幼儿园接女儿时,伯母就去接。接回她家后,就提前做好饭等着。我们去接女儿时,总是让我们吃了饭再走。她觉得我们日子艰难,不舍得给孩子买吃的,就经常买点吃的东西送给我们。过年过节时,我们去看她。她总是把钱从女儿身上补回。因为她时时处处替我们着想,却不图我们的任何东西。她关爱我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过日子,能够和睦幸福。但我们却常常意气用事,常常让她操心。

伯母对我的爱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整个岁月。我的少年时代是在伯母家寄宿的。17岁时才离开了那间住了多年的小黑屋。虽然只在那儿住,但和伯母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她的操劳和不时的关心常令我感动。后来,我因病住院。那时伯父伯母在医院附近卖东西。她每天做好饭给我送到病房。并不时的嘘寒问暖。同室的人还认为她是我的母亲。每当我遭遇重大挫折时,伯母总是在心灵上给我安慰,从各方面给我帮助,使我得以尽快度过难关。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还是时常让她挂心。

常听人说,夫妻没有不吵架的。可在我的记忆中,却从未见过伯父伯母吵架,从未见他们红过脸。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一生没吵过架。但他们真的相爱了一生,一起白头偕老。

我曾听说这样的事:姐姐少年时曾抱怨伯父没有本事。伯母狠狠地批评了她。对她严厉地说:“别人看不起他,我们自己不能再看不起他!”从此,姐姐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也不敢不尊敬伯父了。虽然这是小事,但却是难能可贵的。又有多少妻子没有抱怨过丈夫的种种不是呢?

伯母从来不打牌,更不来老牌。但对伯父的打牌却能够支持。在老家住时,伯父常陪着我们打牌直到吃饭。很多的时候,我们在那儿玩。伯母却在一边干活或做饭,做好了端好碗才散场。我从未听伯母说过这样的话:你这么大年纪,陪小孩玩啥,也不帮我干活。

伯母对伯父的兴趣总是支持。特别尊重他晚年的饮食习惯。她做饭时都是先做好伯父的,然后再做自己的。两个人吃饭还要做两样,而且是长期的坚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有时闲聊时,伯父提到村里某个人曾对他不好。伯母就说,几十年前的事了,还提他干啥。再说人家都死罢了。在伯母的心里,真的是没有坏人,也没有怨恨。对生活的知足让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随遇而安。她的这种平和心态自然会影响到伯父。所以两人才有了相濡以沫。

在鱼台住时,伯父又上了老年大学。还时常看书。他还把老年杂志等书推荐给我。书中文章都很好。有很多将帅的故事,有爱情婚姻故事,还有很多知足常乐的文章以及健康知识等。我想伯父从中一定获益匪浅。而且他每看一篇,都要讲给伯母听。有时伯母也看。读书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更让他们情感日笃。

日记是一般人很难坚持的。我也曾写过多次,但都未坚持下来。而伯父伯母到了晚年了竟然坚持写日记,而且写了厚厚的好几本。写的都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子女情况等。我去时常拿出来让我看。初次见到时我深感惊诧:不仅每一篇都很长,而且字特别认真,内容非常丰富。真难以相信是出自古稀老人之手。伯母说,她有不会写的字都是问孙女。他们的好学精神实在让我感动。

去年春节时,伯母说伯父有点糊涂了。他说要为伯母积攒点钱,万一他先走了,担心伯母以后生活艰难。伯母告诉他说,你该花的花吧,即使没有你,他四个还能不管我的事吗?伯父却说,还是自己有钱方便。听了此事,我们都笑他。笑之余,我也体会到伯父的良苦用心。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他的子女不仅经济条件较好,而且都很孝敬

伯父和伯母就是这样相互恩爱着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又一起共看夕阳,同听暮鼓。他们对彼此、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对别人只求付出,不求索取。他们在感情上不会甜言蜜语,不会海誓山盟,但却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一生营造着温馨家园。在我的心中,他们是从农村里走出的真正的智者!

而今,伯父伯母常年住在济宁。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面了。但心中时常涌起对他们的思念。而他们对我们的感情更会永远铭记。铭记不仅仅是为了回报,更重要的是怀着善良、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世人。

最后,衷心祝愿伯父伯母健康长寿!

祝愿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7198/

我的伯父伯母的评论 (共 8 条)

  • 晓晓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煮史问道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雪灵
  • 读书不求甚解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