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关中刀客的传奇人生

2015-04-07 15:06 作者:赵潇(长安行者)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古城西安城南的长安少陵塬畔,有一座气势恢宏、肃穆庄严的陵园,在那里长眠着一位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人物,他就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国将领——杨虎城。

陵园大门是欧式建筑风格宏伟高大,仿佛杨将军健壮伟岸的身躯,门楣上有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个金字。进入陵园,迎面的斜坡上用汉白玉镶嵌的“千古功臣,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映人眼帘。仰头可见碑亭,抬级而上来到碑亭,碑亭内正中立有四方石碑,正面刻的是在纪念“西安事变”55周年之际,即1981年12月12日由叶剑英元帅亲笔所提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9个大字。背面刻着1984年由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书写的,1949年12月IO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吊唁电。

走出碑亭再拾级而上,在一片苍苍柏林中,能看到一个呈品字型结构的墓群,东端是烈士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其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陵墓,西端是杨虎城将军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烈士的陵墓。由此处向北上台阶就是杨虎城将军及其夫人谢葆贞和次子杨拯中的寝陵。

杨虎城将军陵冢,周长约30余米墓碑高约5米,在郁郁葱葱松柏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站在宏伟高大的墓碑前,我不由得回想起杨将军自我总结的那句话:“我这一生只做了四件事(打死恶霸李桢,参加的靖国军,和李虎臣共守西安城、与张学良发起西安事变),其他不足道也!”今天在我缅怀将军英灵的同时,跟随着历史的脚步仔细回味一下将军那颇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杨虎城,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参加革命活动后,自己起名为忠祥,字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他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又因参加哥老会反抗清政府统治而被绞杀,家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到了他的身上,那时他刚满15岁。据记载,父亲杨怀福被绞杀的当天,杨虎城悲愤交加,用一辆手推车徒步将父亲的尸体由西安拉回了蒲城老家,这件事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种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08年杨虎城在家乡甘北村发起成立了一个以穷帮穷为基础、尽为前提、义气为根本的穷人互助组织——“孝义会”。因其从小历经磨难少年老成,遇事沉着果敢,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他为领导者。1909年农历8月15日,他所领导的“孝义会”改称为“中秋会”。为便于组织管理,他还制定了纲领和纪律,有了严密的组织制度。自此,杨虎城就成当地有名的农民领袖。那一年他16岁。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两个月后西安光复,身在蒲城的杨虎城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激发起其心中的革命热情。杨虎城率众参加了革命军,被编入了秦陇复汉军张云山部的“向字营”,这时他自取名为忠祥。在战斗中他学会了使用武器,接触了军事知识,历练了胆识。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为了消除隐患他严令缩编部队,借此削弱打击革命力量。作战勇敢地“向字营”被整个裁撤,杨虎城和“中秋会”的弟兄们也无奈地结束了两年多得军旅生活返回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杨虎城看到地主恶霸压迫和剥削农民的情景很是痛心。蒲城县有一恶霸名叫李桢,依仗着时任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的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当地百姓对其深恶痛绝。1914年,收的一天,杨虎城去亲戚家探亲,正巧碰到了李桢逼租,被逼农民因还不起债务竟被李桢的打手活活打死。杨虎城气愤不已,随即向当地哥老会头领李子高借了一支步枪,打死了恶霸李桢为民除去一大害。时年21岁。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杨虎城所领导的队伍,相继参加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对张勋复辟的讨逆斗争等一系列的爱国救国运动。经过战争使他的思想认识得到重大提升,同时也队伍也得到扩编战斗力与之增强。

1917年,陕西靖国军成立。杨虎城带领部队参加了这支中国北方唯一响应孙中山发动的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斗争的革命武装力量。护法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有力地宣传和践行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主、民生的三民主义和他所大力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护法斗争的参与,更加坚定了杨虎城革命的信念,为其在今后的国民革命和民主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织了北伐战争,旨在消灭北洋军阀政府的顽固势力——直系军阀吴佩孚、 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等。拥护广州国民政府的北方国民军就成为了北洋军阀的心腹大患,为巩固北方的控制权,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上,吴佩孚联合张作霖集中力量向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同时依附于吴佩孚的河南军阀刘镇华被其委任为陕甘剿匪总司令,纠集收编了豫西的土匪、地痞和流氓形成拥有10余万人的乌合之众,组成“镇嵩军”向古城西安发起进攻。同年4月12日,镇嵩军抵达西安东郊,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危在旦夕。

时任陕西军务督办的李虎臣回到西安,集合了国民革命军在陕的部队来守为这座千年古城,但当时李虎臣所掌握的兵力不足5000人,敌众我寡势力悬殊。4月14日,镇嵩军向西安东郊发动攻击,西安岌岌可危。无奈之际,李虎臣向驻守在三原的杨虎城求援,并电告杨虎城“你来我就守,你不来我就走”。杨虎城遂与幕僚商议,决定驰援西安,1926年4月18日,杨虎城率领其部队进入西安。由此史称 “二虎守长安”的西安围城保卫战拉开了它经典而伟大的序幕。

杨虎城的部队进入西安后,和原先守城部队起来总兵力仅有8500余人,还是与敌势力对比悬殊。但是,李虎臣、杨虎城的守城部队与西安居民浴血奋战苦苦坚守,在1926年9月17日,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军联军和以于右任为总司令的陕西国民二军、三军联合向刘镇华的“镇嵩军”发动了进攻,经过40余天地奋勇作战,加之“二虎”守城部队的不断出击,终于在10月27日,迫使“镇嵩军”全线撤退。至此,千年古城西安结束了长达八个多月围城之役。

杨虎城与李虎臣坚守西安围城之战,拖住了北洋军阀的数万大军,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为北伐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般的到了1936年。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的杨虎城,在古城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由于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用武力手段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的陈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西北剿匪前敌总指挥蒋鼎文,国防会议委员陈调元,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蒋百里,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卫立煌,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击毙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张、杨两位将军发动兵谏目的在于“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是年12月22日,以宋美龄、宋子文等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和以周恩来、秦邦宪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在西安就事变的解决问题及善后事宜,进行讨论磋商。最终,西安事变以和平解决的方式让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结束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围剿行动,掀开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帷幕,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逼迫的不得不出国考察,1937年10月回国。回国后就被国民党当局诱捕,并开始了长达12年的监禁,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6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重庆歌乐山的“戴公祠”,享年56岁。

当我走出杨虎城将军陵园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崇敬与沉重。杨将军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纵观其一生,他用平凡而英雄的事迹书写了华彩而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壮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

让我用崇敬与沉重的心情告慰杨虎城将军的在天英灵吧!

赵潇-长安行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5691/

一个关中刀客的传奇人生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