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妈妈教我做好人

2015-03-25 21:44 作者:白莲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我懂事之日起,就经常听母亲讲她经历的故事,有一些故事影响了我的一生,如母亲诉说的“先苦后甜”、“善有善报”、“莫做坏事”、“敬老幼”、“见义勇为”、“不讲假话”、“从一而终”、“和睦相处”、“忠厚仁慈”、“勤劳节俭”等。

(一)先苦后甜

母亲告诉我,她娘家有七兄妹,她排行第七,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那时,家里很穷,哥哥们有的被抓壮丁有去无回、有的给别人打长工短工糊口。外公外婆为了让他们的“心肝宝贝”女儿有书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把当时才八岁的女儿(我的母亲)当童养媳嫁出去了——嫁给我的哑巴父亲。父亲是唯一的独苗,因为祖父抽鸦片三十六岁那年就归天了,当时父亲才十个月大小,祖父留下来的田土请别人做工,因此在解放初期被化为“地主”成分。

母亲讲外祖父在把她嫁出去时,祖父会送她读书,母亲信以为真能有书读。可是,没读一个月,祖母就不让她读书了,要她承担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劳作。母亲说她当童养媳非常苦:祖母不准她吃家里的零食,如果吃了零食被祖母发现了,就会挨一顿毒打;经常到山里砍柴,太晚了就不敢回家,躲在山里睡;在地里扯猪草,要将冰块打碎了才能把猪草扯出来……一句话,母亲在祖母眼里就是一个不花钱的“保姆”——打长工的“保姆”,专门做家务、受怨气的“下人”。

母亲跟我讲了一大堆苦难故事,就是没有放弃“先苦后甜”的信念。她说祖母对她这样严厉,也是对她好,不为别的,就是怕她读书变心不要哑巴父亲了。她非但没有责怪祖母,还体谅祖母为了成全这个家而改嫁三次,不管祖母嫁到哪里,母亲都没有忘记这个“婆婆”,经常带我的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去看望祖母,祖母去世前的一个多月,是母亲日守护,不离不弃。她的言行感动了“后祖父”(祖母另嫁的男人)的孩子们,也感动了祖母, 祖母放心地走了。

母亲对我说:“一个人不吃点苦,就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你们现在一个个离开我,结婚了,有孩子了,我就感到高兴。你们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孩子,孩子没有错,是你们把脾气乱发到孩子身上。”每当我们兄弟姐妹有人当着母亲的面,打骂孩子时,母亲就会阻拦我们,教育我们,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忍一忍,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母亲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她带着两个孩子(我的姐姐和哥哥)生活非常艰难。有一段日子,两个孩子都发烧得麻疹了,咳嗽厉害。那时没有电灯,煤油也很难买到。没办法,母亲夜里不敢睡在床上,就抱着两个孩子守在土灶边,用松树叶一把一把地烧火、取暖,利用火光观察孩子的病情。她还说,她生下七个小孩,没有任何人在她身边帮忙,全靠她自己一个人“接生”——身边烧一壶水,把剪刀放到开水中浸泡(消毒),当孩子生下来之后,再拿剪刀剪脐带。她具体如何包裹小孩、减少产后出血、照顾自己生活……只有母亲自己知道,我们晚辈是无法体验到的,母亲的苦难真是苦不堪言啊!

从母亲身上,我感悟到:每经历一次磨难,就让自己懂得一点智慧。读书、做家务、生孩子、体贴家人、与人打交道……所有的事情都不能逃避,只能积极应对。母亲始终相信“先苦后甜”,总有一天会过上好日子。如今,快九十岁的母亲,不管是住在我家还是住在医院,都一直牵挂孩子们,谁用功谁有出息,谁偷懒谁的日子难过,她心里非常清楚。她总是劝告我们“年轻时,不要怕吃亏、怕吃苦,你们现在的日子根本谈不上苦 和难,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多干事、多赚钱,不要好吃懒做。你们看,我的苦日子熬出头了,在享你们的福了。”是的,母亲的“忆苦思甜”教会了我如何对待苦难,苦中作乐。

(二)善有善报

母亲受过不少苦,吃过不少亏,但她从没有歪心杂念。她说,1975年,为了一分工,她被村里的柴毛(瞎了一只眼,男)打几拳,“打得我昏死在地,三天三夜没吃东西。村里的人看不过眼,就去叫我娘家人来评理。”在大家的帮助下,母亲被送到天碧卫生院住院,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也离不开我姐姐的日夜守护。特别是公社干部还到医院慰问我母亲,要医院想尽一切办法把我母亲的伤治好,不留后遗症。母亲这次被打伤住院经历,使她深刻认识到:妇女同志不能任凭他人欺侮,要据理力争,争取平等和合法权益。因为哑巴父亲说不出一句话,全靠母亲跟他人斗智斗勇,获得尊严。

她说,解放前后,“有一些人故意刁难我,不准我的哑巴丈夫入高级社。不入高级社,就没有饭吃。我说,他虽然是哑巴说不出话,但他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是外地人,你们为什么都入高级社,他不能入高级社?谁不准他入高级社,我就带着他到谁家里去吃和住。结果,那些欺侮我们两口人的人就让我们入高级社了,我们跟他们一起吃‘大锅饭’了。如今,那些使歪点子、做坏事的人都睡到山里去了(去世土葬了),老天爷可怜我受苦受难,就要我多活几年。”一讲到动情处,母亲就哈哈大笑,这是善良人的开怀大笑,也是坚强者战胜邪恶之后的欢笑。

母亲从善,儿女们跟着从善。我在滩头区医院上班期间,父母曾跟随我生活一段日子。母亲告诉我,“有一次,她看到街上一位妇女打骂儿子,狠心地用脚踢儿子,我立即去阻拦妇女,劝告她:孩子是你生养的,做错了什么事,你可以教育他改正,不要这样恶。你这样对待孩子,只能带坏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有耐心,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好。接着,我又劝孩子:没事了,宝贝起来,好好读书,给父母争气,不要到外面闹事。”并说,“自此之后,那位妇人一遇到我就连声招呼,喊‘奶奶,快请进屋坐。’”

(三)从一而终

母亲告诉我,她只读了一个月的书,就记得不少常用字,在数字上很精明,从不含糊一笔账。特别是她常常念叨的儿歌“妇幼儿,要归堂。人莫乱走,人莫乱行。”她解释说,一个人从小就要守家爱家,女孩子嫁一个就算一个,要安心跟男人生活一辈子,不要到处走,要做个行为端正的人,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她把老师教的“书”悟透了,并要求自己一辈子不改嫁,,要守住这个家。

在我懂事的时候,记得哑巴父亲外出过多次,并且是带着衣服走的。也看到父亲向母亲发过脾气,并打骂母亲。后来,听母亲讲,有一些人使歪点子,要母亲改嫁,要父亲打母亲、不做事……母亲总是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她说“我要是改嫁走了,这个家就不成家了。为了照顾好哑巴丈夫和孩子们,我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带好,不要让别人笑话我。”

母亲起早贪黑,操劳一生,送我们读书:姐姐读到高小、哥哥初中毕业、我和弟弟都上了大学。她时常鼓励我“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从不要我操心,读书用功,做事踏实,我很高兴。”想起母亲任劳任怨跟父亲生活几十年,看到现在的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我总是坚信母亲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没有母亲一如既往地爱恋和呵护这个家,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姐妹养大、送我们读书,我们这些孩子就可能跟别人一样承受离婚的苦果。好在有母亲做榜样,相夫教子,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对爱情专一,爱惜家庭,没有一个孩子染上恶习,大家都是安分守己、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的好公民。

(四) 勤劳节俭

我的父母是勤劳的,也是节俭的。母亲从八岁干到84岁,要不是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狗咬伤、在上山捡柴时跌伤,实在痛得无法自理了,我多次回家接她才肯住院治疗,她可能还要在老家干得更久。曾记得,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缝制的,哥哥姐姐穿烂的衣服,经她细心缝补,又可以穿在我和弟弟的身上。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风俗,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节俭惯了,我从1984年7月参加工作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除了爱心捐款捐物,我的旧衣裤和鞋袜是舍不得丢弃的——女儿几次发脾气要我扔掉,我都不肯扔掉,认为这是不能丢弃的“传家宝”。

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总要到山上、菜地、田野去找他们。父亲在放牛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检柴;在干完农活的时候,父亲喜欢去田里摸泥鳅和黄鳝,去池塘网鱼虾,每次将自己亲手捉弄的美味搬上餐桌时,父亲总会满脸笑容地竖起大拇指,意思是“我弄的菜好吃”,并用筷子夹住泥鳅、黄鳝、鲫鱼送到我们碗里,要我们多吃点,长高点、胖点。父亲虽然不能言语,但他的笑容、手语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女们的慈爱和关心。我每次放学回家,都以能跟父亲一起吃饭为荣。父亲除了疼爱孩子,也关心他人,经常帮村民干农活、磊土砖、挑粪土,他从不嫌脏累,别人有没有请他吃饭,也从不计较,总是乐呵呵的。

母亲呢,不管是家里家外,都要操劳。需要父亲帮忙做的事情,母亲总是先到父亲身边,将事情交代父亲如何去做。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靠母亲安排和打理,有时候,父亲的衣服破了,不得不让父亲自己缝补。父亲去世十多年以来,母亲一个人守在老家,经常在地里种花生、栽红薯、培植各种蔬果(南瓜、瓜、苦瓜、丝瓜、四季豆、豆角、黄豆、黑豆、绿豆、土豆、芝麻等),凡是能耕种的东西,她都去耕种、收获,一个人吃不完,就把东西装进尼龙袋里,一袋袋地送给我们兄弟姐妹,还有附近的邻居。母亲自制的、新鲜的、干爽的“土特产” ,就是母亲勤劳的象征,也是母亲对大家的爱。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学会了勤劳和节俭。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除了认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我总会抽空去帮父母干农活,帮乡村们寻医问药,帮左邻右舍解决实际问题。结婚成家之后,娘家和婆家都是我的家,还有医院这个大家庭,哪里需要我,我就跑到哪里去。可以说,我没有休息过一天,每一天都在围着病人、家人、亲戚、朋友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转:亲自护理病人、做好家属解释工作、承担家务劳动、带亲戚朋友看病并给他们送饭菜及礼品,不管谁来找我, 都尽力而为……

每逢到饭店酒店参加喜庆请宴,在大家酒足饭饱准备离开时,我总会把没有吃完的菜夹在饭盒里,带回去吃,节省开支。我每月的工资并不低,几千元够维持生活了,但我一个人愿意承担母亲的大部分医药费和生活费,因为哥哥、姐姐、弟弟都没有正式工作,生活条件比我差些,母亲送我读书出来工作,我应该多付出一些。我一个人照顾孩子读书(丈夫自2002年下岗之后,就很少拿钱给我),还要在适当时候捐款给灾区人民及周围困难的学生,如支援抗震救灾、资助留守儿童和五保老人等。我的勤劳是秉承父母的品格,我的节俭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1919/

妈妈教我做好人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