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徜徉自然,挥洒教育一片天

2015-03-20 10:33 作者:麗澤嵐影  | 2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由于要参加新任校长的就职,我又再度回到曾经任职四年的地方。虽然将近二十载的岁月匆匆已逝,但是每逢岁末年初路过该校之际,仍会被那绽放在高高围墙上头,绵绵绿意中的橙色花朵所吸引……

一、缘起──四载因缘无量义

这是一段极为特殊的花卉情缘,它从无到有,从绿意盎然到橙红惊艳,每年绽放着两次的花开奇迹,频频书写着四年的岁月映象,为提升屏师附小的竞争力,做了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一生无量,生生灭灭;花开花谢,来来回回。世事更替,总见大地因缘;生机绵延,只缘顿悟自然。

这段学校围篱旁的道路,由于并非交通要道,因此行经该处,有时我会刻意放慢车速临窗远眺,甚至下车徘徊花前品赏。在学生上课的时分,一方面悠闲聆听青青校园里传来的朗朗书声,一方面尽情观赏炮仗花篱中挥洒的缤纷花,藉以重温和品味那段业已悄然逝去的记忆时光。

初掌屏东师范学院附设实验国民小学(简称屏师附小或附小),系在1996年的贺伯台风肆虐台湾之际。灾后巡视校园,看见多处积水未退,也意外地发现围墙上方竟然架设着铁丝网,无论当初之目的为何,总觉得似乎与教育理念有违。在错愕之余,考虑如果将之予以拆除,也得花费一番工夫,几经思考后,乃决定在既有的结构下予以绿化,藉以建构一道所谓的绿篱效果。

绿篱方向确定,究竟要选用何种植栽,也是经过一番思量。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一个理念挥洒的神来之笔,却不经意地泼墨出无尽的教育情怀、以及对于大自然生态的绵绵雅兴。在教育理念与自然生态相互结合之中,铺陈了一段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映象之旅,不仅挽救了附小招生不足的困境,也为后来的散文写作,奠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四载因缘,不可思议,似乎人生际遇,早在冥冥之中,已经有所安排、有所定论了了。

二、权变──在理论与实务之间回旋

记得1996年的七月底,屏东师院何校长突然把我叫到校长室,亲自告诉我,要我在四天之后接掌屏师附小。何校长表示,我所钻研的“权变领导”都是学术的、理论的,他希望把我投入一所真实的学校情境之中,让我能够在学术专长和学校实务之间相互结合。四年磨练之后,必定可以出版一本《权变领导──附小经验》的书。

何校长对我的期盼,我并没有实现,因为此一纸本的学术论著,至今依然尚未成形,更遑论是出版发行了。但是,这本无形的权变领导理论的专书,却早已在我踏进附小校长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蘸笔润书且从无间断,也深刻地导引着我以后的学术研究以及人生发展的旨趣。

当然,促成我认真撰写这份无形篇章的主要的原因,乃是当时我看到了那年(1996)由屏东县政府教育局所分发来的四班160位一年级新生中,竟然只有119位前来附小办理入学报到。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宁愿选择至刚成立不久的忠国小就读。这对一所原有辉煌历史的国立小学、一位刚接任新职的菜校长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為了解決這項學校發展的長期困境,午夢迴,內心總是一直掛繫著。有一天夜晚,月明星稀、秋風徐徐,在獨自返回教職員宿舍的路上,我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何不採用溝通理論“简短、直接”的原則,從家長的切身經驗背景裡,找尋與家長溝通教育理念的有利途徑?

就因为这一念之间,在经过四个月与学校老师折冲之后,一份每个月定时出刊的报纸型刊物──《前瞻》,终于在1997年1月中旬,学期业已进入尾声、节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诞生。而一张我亲自手绘的〈源远流长〉素描,也随同在《前瞻》的首页版面中出现,祝贺所有与附小有关的人们,新年快乐

这份刊物的第一版是校长的专属版面,要写甚么内容,着实也是一项挑战,因为如果书写深奥的教育理论,我想家长一定没有人愿意看。因此,乃大胆决定从我的农家背景切入,以大地为经,以自然为纬,在描述大自然生态(动物、植物、山川、大地)的小品文作品之中,巧妙地搭起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前瞻》的创刊号上,我初试啼声地写了一篇〈敞开心灵,迎接无限〉的发刊辞,正式向全体家长和老师,推荐我经营附小的理念,没想到竟然获得家长广泛的回响。曾经有些家长还刻意利用载送小孩子上学的机会,在路边和我讨论这篇小品文的内容。而这篇“发刊辞”是这样写的:

在这功利主义盛行,侥幸心理充斥的年代,我们何其有幸身处其中。放眼天下,多少人被物欲横流所吞噬而不自知,但我们却仍坚持理念一秉初衷者,此原因无他,乃是我们确信心灵可以洗涤、人性可以变化。而透过您我的努力,这个世界终可拨云见月、日渐清澄。

心灵是人际交往的桥梁,透过它可观天下、明古今、鉴往来、知亲疏,建构与己、与人、与天三方面,相互沟通的无限管道。俗语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谋事在人,那么做为一个“人”,就必须要有理念、要有理想、不人云亦云、不敷衍塞责。唯有尽己之力,方可自助人助,广结善缘。终究,飞翔种子之所以能够飞翔,乃肇因于其种子的薄翼,而非仅赖外界的自然微风。

在教育改革的声浪中,附小必须转变,必须走出象牙塔,大胆迎接挑战,藉以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基本上,附小必须走出去,也必须要走得出去。“走出去”是一种教育理念,主要在求理论与实际之配合;“走得出去”则是一项严酷的考验,因为附小必须在强敌环伺之下,展现其傲人之处,以利凸显其之所以为实验学校的原始本色。面对现在,前瞻未来,附小未来的走向,则成为一项相当严肃的课题,着实有赖于全校教师与家长共同的努力与省思。

作为附小的领航人,我心中有!附小教育“应以生活教育为中心,五育均衡发展为理念,强调教学、实验、研究及实习,以培养具有本土、前瞻、关怀、包容之儿童为目标”。我们承继以往的优良传统,也期望能为未来的永续发展再奠新基。唯有如此,附小方可在时代的洪流中,再度撷取教育的一片天!

敞开心灵,为梦想奠基;迎接无限,替未来织梦。虽然囿于环境因素,我们无法造就“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景致,但是却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建构一幅附小希望的愿景──一群深具心的教师,培育常怀感恩之心的儿童。终究,生命诚属有限,教育却是无穷,以有限之生命,换取无限的生机,则人生何憾?在这《前瞻》发刊之际,谨赘数语,愿与诸君共勉之!

三、转变──思索变革领导的意境

决定以《前瞻》这种刊物与家长沟通,当时真的没想到,后来竟然演变成为我对大自然的一种偏好,也让我除了在学术论文的撰拟之外,多了一道可资发抒情感的心灵管道。从理性到感性,从学术到小品,这样的心情转变,不仅让我的学生惊讶,更意外地使得每个月校长的“映象之旅”小品文,成了家长期盼与搜集的对象。

这项创新的沟通模式,转变了家长对附小的刻板印象,也对后续的附小新生招生,起了重大的转机。虽然,一年之后仍有十七位新生未能报到,但是两年过后的附小招生率,则是已经达到百分之百的梦幻目标。洗涤了多年来的家长负面印象,附小终于能够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拾回了以往省立学校时代的锋芒,重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蓝天。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我曾以一篇〈龙舟竞赛〉的小品文,揭橥群策群力之中,领导者所应站稳的高度:

“眼高手低”虽然是批评一个人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的说词,但是用在为人处事方面,却也相当务实。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不妨向远处前瞻,但却必须从近处着手。 俗语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个人必须目标远大,但相对而言也必须踏实。目标远大并没有错,错在自己不了解真正的情况,以致于好高鹜远、走入偏锋。因此,有效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并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藉以达成预定之目标,可能是我们成就任何事业的不二法门。 龙舟竞赛目前已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它标榜着中国人永远向前、努力不懈的精神。在擂鼓声中,全体成员集中全力、划桨一致。其目标明确──夺标,其理念相同──用心向前。借着纠合众人心力,以达成远处之目标。因此,其可说是众志成城的最佳具体表现。

但是,在此喧腾的热烈气氛中,每个人所注目之焦点,却可能仅限于那种高昂优美的划桨动作,而忽略了那位在船尾默默掌舵的导航人。没有他,龙舟可能左右摆荡,无法定向;没有他,龙舟可能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为,现实很残酷,掌握不到标旗,就是失败,不论我们的龙舟是否比别人超前!

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人都很努力,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一个班级,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导引,其成就将属有限;同样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校长的睿智,其形象也很难创新。事实上,墨守成规并不见得不好,但是永远的因循守旧,却绝对是落伍,尤其是在这瞬息万变的今日!

同舟共济,龙舟导引心方向;纠合群力,舵手睿智握标竿。方向是努力的标竿,也是纠合众志的利器,但是方向的拟定却须要远见,尤其是心(新)的方向,更是如此。精心擘画,神游驰骋笔墨间;运筹帷幄,挥军决胜千里外。终究,用“心”能使脉络分明;“用心”则可成就更多。观之我国的龙舟竞赛,我们学到了什么?

当然,在写了领导者之外,一篇〈插秧背影〉的文章也随之应运而生。在这篇小品文中,除了丢掷秧苗的“领导者”之外,实际负责田园插秧工作的“教师”, 也隐约于文章之中,娓娓铺陈:

在传统的农耕工作之中,插秧是以后退方式进行的。在春耕插秧时节,只见一排排头戴斗笠、向前弯腰的农夫,左手拿着已刈叶好的整捆秧苗,右手则快速地来回于秧苗和水田之间。而一行一行井然有序的稻田图案,乃经由这双心灵巧手,逐渐编织完成。

没有音乐,没有山歌,有的仅是抽取秧苗的沙沙声、以及沉重拔脚时所产生的泥水声。因为在这沉寂的稻田之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清楚。不时地抬起头来,轻瞄一眼成行秧苗,藉以及时修正无心的偏斜,导引正确之布局。因为,插秧者心中所企望者无他,只愿行行笔直,毫无例外。

基本上,插秧是一种跟时间竞赛的工作,早一天将秧苗植下,就可多一丝有效成长的契机。当然,要在起跑点上坐拥先机,也得赖于是否能够将秧苗扎深扎稳才行。因此,插秧者的力道、经验与睿智,就显得相当重要;否则一夜过后,整组秧苗横躺漂浮,不仅生机荡然顿失,其重新补植插秧,也得费好一番工夫。终究,植物成长的生机,仅能靠农人一点一滴的辛勤累积,绝对无法予以整批购入。

插秧需要秧苗,秧苗则得靠分送秧苗者。他事先以篮筐挑至田埂,而后一捆一捆地丢至田中,以备插秧者随时捡拾插秧。秧苗丢得太稀疏,会产生无秧苗可用之窘境;如果丢得太密集,也将会因秧苗的过剩,而阻碍插秧过程的流畅度,甚至于尚需在事后花费时间,捡拾田中剩余的秧苗。因此,分送秧苗者的经验和判断,就显得格外重要。

基本上,这位分送秧苗者,一定是一位颇有经验的插秧者。他凭借着心中已有的地图,以本身的插秧经验和抛掷力道,巧布每捆秧苗的最佳落点。此一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充满智慧的。

成竹在胸,心灵智布抛秧处;兢兢业业,巧手编织稻作图。在整个插秧图中,我们所见到的,可能仅是一群汗湿的背影,而幕后的布局者,却未必为人所注意。终究,台前幕后仅是背景互易,不必强求名份;真正的重点在于所上演的戏码,是否足以吸引别人的欣赏与赞叹而已!

四、应变──铺陈教育实践心观念

在教育的历程之中,教师是实践的核心,因此对有关这方面的陈述,也就相形较多。当初学校为何会从繁华趋于没落,教师其实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教师在专业的外表之下,内心能有更多省思的空间,所以一篇篇有关大自然的教育故事,乃因之而应运而生。

最先被提出来的,都是与教师、家长经验有关的植物,因为我认为,任何论理说教的过程,如果缺乏实境的经验衬托,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大地自然之中取法,丝瓜、稻子等植物,乃纷纷现身入镜……

(一)丝瓜心

我出身农家,向来对农作物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之前,就曾因为在校长室阳台栽种丝瓜而上报。其实,栽种丝瓜这件事很平常,比较奇特的是,它被我种在一向被认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校──附小。

丝瓜应播种于农历春节前后,最迟于元宵节之时。由于当时天气较冷,往往会有一段蛰伏期,而后才开始生根萌芽。刚萌生的初期丝瓜,其株体瘦弱、成长缓慢,必待气候转暖,方能冲破囿限快速生长。此时,必须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及适度的养料,藉以增益其体质,扩展未来发展的根基。

丝瓜长至十五公分左右高度时,必须将其丝瓜芽摘除,而后在其上棚架之后,再选择性的摘除一次。摘除丝瓜芽的目的,乃在于迫使其发展出侧芽,以期使一棵丝瓜,能产生多条丝瓜藤,藉以增加丝瓜开花结果的数量。因此,一个丝瓜棚,往往仅须栽种三、四棵丝瓜苗即可,太多棵反而对整体发展不利。

由于丝瓜并无独立成长能力,必赖其蔓须缠绕攀爬物,方可稳定生长。一旦丝瓜藤超出棚架,蔓须抓不到攀爬物时,只消短短两三天时光,丝瓜芽就会呈现明显的萎缩现象,而其生长也将会逐步趋向终止。因此,适时地给予丝瓜藤必要的协助与导引,使其能抓稳目标,避免茫然无依,乃是非常必要之举。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如果没有抓稳时节,如果缺乏对物性之了解,而纯粹以自己的感觉而种、或者仅是随自我兴致而栽,那么种瓜将不见得可得好瓜,种豆也不见得会得良豆。因之,充分了解物种之原始本性、以及培育栽种之最佳时机,而后再辅以自己的情感与用心,方能享受喜乐,期望有好的结果。

丝瓜永无语,读书常有心。在知识的心田中,如何忍受孤寂,如何站稳脚步,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将不仅考验个人的毅力,也将会冲击每个人整体之心思。终究,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人不妨目标远大,但却应从近处着手!你认为呢?

(二)、刈叶秧苗

田畦中蕴育的秧苗,在生长约二十天后,已经长成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高度,就可将其拔起并移置水田之中,准备插秧了。此时的水田,业已整地完成并引入渠水,在平静无波的如镜水面上,水光潋滟浮云倒映,群鹭纷飞白影翩翩,勾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田野春耕图。

由于秧苗在田畦育苗之时,系采取高密度撒种方式,其成长空间显然受到相当严重的挤压,因此秧苗皆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然而,此一瘦弱的景象,在移植至稻田之后,则将会因为生存空间之扩大,而有着重大的改观。

基本上,在拔取秧苗、洗净其根,并用稻草将其扎成一捆一捆之后,接着必须将秧苗叶子部分,以刀子割除,其长度大约占整株秧苗的三分之一左右。此一作为,如仅从表象观之,的确是多此一举。然而,如果能再深入探究的话,则将可发现,这其实它是充满着哲理,隐涵着秧苗以后能否有效发展的重大契机。

原来,农夫为了节省秧苗,插秧时每组约仅植入五、六株。而将秧苗叶子割除之目的,除了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影响秧苗本身的存活机率之外,主要则在于期望秧苗能在此一困顿潜伏期中,快速修补已遭拔断的旧根,并重行发展出新根系,以便根生大地健全其茎,为日后的分株繁衍预作准备。此外,当新芽嫩叶逐渐从稻茎抽出之际,其分株也会不断地根基部分迸出,并逐步建构其每丛四、五十株稻茎的规模。

事实上,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如果在移植过程中,根部遭到严重损伤,那么植物的生机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都得靠它来汲取。因此,名之为“根基”,着实有其特殊涵义。

也正因为秧苗根部,对水稻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拔取秧苗、准备插秧之前,必须再行引进更多的水源。引入水源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软化稻畦泥土,藉以降低拔取秧苗时,稻根折损的程度;另一方面则系利用这充沛的水源,来回漂洗根部泥土,以避免在强行拔取须根泥土时,造成根部的二度斲伤。

刈叶挫折,潜沉秧苗益形健硕;顺境浮华,骄矜人心逐步萎靡。在教育之路上,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与关怀之外,培养其对挫折的容忍力,也将是一道严肃且重要的课题。终究,一个无法静心涵养、戮力潜修的人,其自我反省的能力,其实也将极其有限!

五、顺变──扎深心灵改革的园地

为了让这份改革的氛围,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在小品文的取材方面,乃逐渐由植物世界转向于大自然,希望藉由大自然内蕴的深层意境,丰富教师和家长的心灵和思维。因此,有关大自然的山林、云雾,乃逐渐出现于《前瞻》刊物的首页……

(一)、菩提新叶

看到大地另一种形式的幻化,是在多年前一个清明节的偶然。那一天,天空多云无雨,但是风势不小。

从台南乡下返抵高雄,已是晚霞夕照时刻。当车行博爱路时,但见宽阔的安全岛上,两行樟树绿意盎然,而人行道上的菩提树,则是黄橙一片。一阵强风掠过,在树影摇曳的沙沙声中,无数的黄色叶片,纷纷自上方飘落;慢车道上,原本满地的黄叶,也随之而飞舞翻滚,让人有着置身山林之感。这是菩提换装时分,时序季春四月。

地处亚热带的台湾,一般人对落叶的感受,可能仅限于秋天的枫红时节。而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美景象,也的确令赏枫的人们,凭增无尽的惊叹与遐思。天之于物,春生秋实,而秋之落叶,基本上着眼于生命之潜沈,它隐涵着对生物的肃杀气氛。终究,在繁华落尽之后,疲惫的生命,总需要有一番潜修静养之空间,以待来春的惊蛰、大地的复苏。

春之落叶,虽外表与秋之落叶无异,可是却无〈秋声赋〉中所描述“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凌霜气氛,反而有着一股温馨感性的宁静。因为在落叶缤纷之中,新芽嫩叶却静悄悄在你我不察之中,突然满树迸放,展现出另类的换叶风情。因此,春之落叶,焦点在于新旧交替,它一方面显示出对既有生命之尊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与憧憬。

一种落叶,两类风情。基本上,天有时序,物有生机,只有依循自然法则,方能可长可久。如果不依时令,强行抽芽换叶,则原本的无限生机,可能会在秋之寒气、之大之中,遭到无情的摧残与斲伤。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环境却能左右运气走势,不违“命”理,方能改“运”。唯有彻悟自然天理,洞悉内外环境,且能知所进退,方可顺势而为,期待有成。

铅华落尽,静心涵养蕴育新机;新旧交替,无限菩提绽放禅意。当落叶飘零,新芽未萌之际,总觉蛰伏乃是智慧之举。终究,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环视大雪压境之处,软枝者雪落,硬枝者树折。两种落叶,一样风雪,而人生际遇,似乎也仅此而已,不必强求!

(二)、心灵韧草

在一场决定性的棒球比赛中,一位全队最优秀的投手,身负重责担负救援任务。在全场观众的关注声中,该队竟然输了,而且摔得不轻。比赛结束之后,该位投手非常懊恼地跑到教练前面,深深一鞠躬之后说:“教练,对不起!因为我的疏忽,使我们输了球。”

教练看一看他,随后弯下腰,从地上拔起一根草,对他说:“你有没有办法在不折断它的情况下,使它变短?”投手接过那根草,左思右瞧了好一阵子,可是却仍然想不出好办法。教练看在眼里,便随手又从地上拔了一根更长的草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要别人变短的最好方法,就是设法使自己长得比别人更长!”

这是个俯拾皆是的故事,情节十分平常,没有任何突出和傲人之处。唯一特别的,乃是它刻意隐藏了胜利者的喜悦,而仅突显失败者的心情感受。失败虽是事实,但是如果能在失败之后,心平气和地检讨个中原因,并且在未来时分,尽力挑战自我发展的极限。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曲解事实、诿过环境,固然无济于事;自艾自怜也只会限制成长的脚步,无助于现况改变。改变事实的快捷方式,乃在于远离钻牛角尖心态,开阔物我沟通的桥梁。终究,在那里跌倒,便应从那里爬起来。只是在爬起来的过程中,应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而不是别人的施舍与怜悯。

成长固然有其限制,但是尽心和努力,却永远是避免懊悔的良方。基本上,人须具备鸿鹄之志,但却应务实地从近处着手。此诚如荀子〈劝学篇〉所言:“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终究,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强迫自己超越巅峰,总比期盼别人倒下来得实际。

心灵无限,明镜乍现透彻世间平常事;韧草有心,灵光顿悟点化心情落雾人。胜败本无常,不必全责己过;心境须清澄,有赖尘埃勤拂。前景重重,岂能件件如意?往事历历,那堪事事回首!去芜存菁,神清气凝。终究,扁舟一叶,载不动许多愁!

六、回眸──伊人灯火阑珊处

已数不清多少次在清晨的六时许,从屏东驱车北上前往嘉义。露珠粒粒点妆车顶,微风徐徐伴随凉意,依据以往的经验,国道三号将会晨雾弥漫,只是雾气浓淡有别而已。

晨雾中的国道三号,两旁景物总会依循造物者轻盈的笔触,恣意挑染层层白妆。视野随时空流转,景致依地形变易,时而白雾扑地天空迷蒙,时而大地清明满园绿意,远望斜张桥若隐若现,近观中寮山云雾缥缈。

无论从高雄或屏东取道国道三号北上,中寮隧道乃是必经之地。在隧道入口处西侧,山体呈现三十度左右的缓坡,由于地处中寮山南侧,阳光日照充足,寒气难以欺凌、因此不论寒暑季节,此处总是绿意盎然、青翠欲滴。这与北面山区的恶地地形,上头寸草不生的场景,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斜坡上生长着一大片各类林木,由于山形陡缓有致,林木也就呈现出多层次的样貌。可以想象这些林木,当初如非从种子萌芽,应该就是小树种植,绝非如同都市公园植栽或是行道树一般,系由大树断根移植而来。由于小树可以深根,因之能够稳固地根生大地,建构出这一片属于大地山林的自然美景。

在雾气弥漫的季节,每当路过中寮隧道时,我总会放空心思、凝神静观,细细品味这大自然的赐予。重重斜坡依稀含翠,层层林影宛如蒙纱,在轻盈山岚随风飘逸之中,触目所及的斜坡林影,也随之而轻波曼舞,犹如国画中的缥缈云雾、出阁新娘的薄纱惊艳一般,令人心动、令人陶醉。

事实上,这条路上的景物与平常所见者完全相同,其唯一不同者,也仅是清晨的浓雾。而经由这场浓雾的衬托,竟然会展现出与平常所见截然不同的朦胧风貌,这倒使我想起国画之中的缥缈云雾来。凭借着这些云雾的回转袅绕,使得整幅画作更加柔美、更具灵秀,也更富有让人翱游群山的想象空间。

原来看似飘忽不定的淡白雾气,居然也能成为点妆大地的主角。让原本单纯的晨雾、微风、林木,在大地、山峦微妙衬托下,挥洒出不同于晴空艳阳下的另类风华。不禁赞叹造物者的神思巧手,让人有缘走入大自然画作之中,亲身体会那种“云深不知处”的国画境界。

一直期盼能够有缘到安徽的黄山一游,目睹那片绵延不绝的国画般美景。看泼墨山峦,观峭壁奇松,领悟自然绵延不绝的禅意,探索人生那种深层演绎的哲理。因为这片大自然的秀丽美景,系在大地变化中建构,在云雾缥缈、日月照拂下成长,没有矫揉、也无造作,一切皆顺应大自然的无为法则而行。

如今,中寮隧道上方业已重新整建,记忆中的林荫斜影,已被多层的石垒所取代。行车经过,及目所见之处,土黄色泽扑地,林木消失,绿意荡然,而那种原本可在寒暑、阴晴、风雨之间,幻化不同场景的斜坡林影,也随之而化为乌有。此情此景,着实令人有着不胜嘘唏之感!

因缘晨雾微风,情系大地氤氲,中寮山颠云雾缥缈,斜坡林影婀娜飘逸。借景大地雾气,泼墨林间山岚,以智慧综观大地,用情感书写山林,期盼未来能在那神来之笔的彩绘中,再度挥洒这片山林烟云与田园野趣的一片天……

※作者附记:为求脉络流畅,本文采用了部分当时《前瞻》首页的原始文稿。这些小品文稿,目前几乎都已经过改写或是并稿之后发表,如有眼熟之处,尚祈见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0303/

徜徉自然,挥洒教育一片天的评论 (共 22 条)

  • 雪灵
  • 淡了红颜
  • 剑客
    剑客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阅读!
  • 剑客

    剑客欣赏老师细致的教育理念,佩服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被老师出众的文采深深吸引。剑客问好,祝福老师!

    赞(2)回复
  • 大奔

    大奔学习了,一样的岗位,却是不一样的管理方法,你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好好研读!推荐阅读!

    赞(1)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大奔:感恩大奔老师的赞美和欣赏,终究知音难遇。在这四十载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在国小或是大学、研究所,无论是当老师或是校长,一路来都是本诸尽心尽力的原则,期盼能够做到最好,只是有时候理想和实际,的确会有所落差。当然,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教育之道无他,爱与榜样而已。在这有点类似夏季天气的台湾高雄春天里,再次感恩您,并遥祝您羊年如意,事事顺心!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丫丫:谢谢您的欣赏,期待相互鼓励与指导,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剑客:非常感恩剑客老师的欣赏与赞美,着实有点受宠若惊。从初中毕业后就读台南师专起,五年的学生生涯,培养了一位农家子弟对教育的兴趣。四十载的春风化雨,教育这条路,还是我的最爱,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一条教育之路。再次感恩您,在这有点类似夏季天气的台湾高雄春天里,遥祝您羊年如意,事事顺心!

    赞(0)回复
  • 飘叶凋零

    飘叶凋零小时候有个梦想就是以后自己也要当老师。长大后发现老师的伟大与付出,令人敬佩

    赞(0)回复
  • 红彤彤的曙光

    红彤彤的曙光拜读了!问好作者!

    赞(0)回复
  • 路草

    路草美文,超赞

    赞(0)回复
  • 当太阳落下

    当太阳落下欣赏佳作,喜欢

    赞(0)回复
  • 浅笑嫣然

    浅笑嫣然欣赏,问好并祝福老师,点喜欢!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飘叶凋零:谢谢欣赏,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红彤彤的曙光:谢谢欣赏,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路草:谢谢欣赏,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当太阳落下:谢谢欣赏,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浅笑嫣然:谢谢欣赏,无限感恩!

    赞(0)回复
  • 江湖浪子

    江湖浪子佳作,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玲珑文学

    玲珑文学大陆拜读受教。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江湖浪子:谢谢欣赏和鼓励,无限感恩!也祝您羊年顺心如意!

    赞(0)回复
  • 麗澤嵐影

    麗澤嵐影回复@玲珑文学:在教育领域徜徉四十年,也曾在台湾南部的国小、大学以及研究所任教,几许教育心得,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承蒙您的肯定和鼓励,无限感恩,尚祈不吝赐教!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