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房

2015-02-27 21:27 作者:向宁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宁都县黄陂乡政府工作后,我就想拥有自己的书房。大概在1992年6月份,我从每月只有5百多元的薪水中拿出近二百元,到黄陂老街上求木匠师傅做了以个衫木书橱,又请漆匠师傅给书橱上了红漆。由于在山里现打现卖,书橱板材厚实而价格便宜。书橱搬回只有30多平米的房间后,放在进门靠墙处。我自认为从此有了自己的书房。此后的功夫理应就是买书。可惜到1995年末,我总共买的书不过5.6本,不但如此,从大学带回的农业专业书在这些年因工作忙也丢失殆尽。但书架上无书的主要原因是缺钱,因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是大事,故无余钱用在买书上,平时学习研究所需之书都是靠借。

1997年7月我从乡政府搬回江背老家暂住,书橱和其它家具也一并雇车搬回农村。这一年由于有很多时间呆在家里,所以我的主要任务是看书学习和搞理论研究。这时期买的书同样很少,只买些需要用和看的书,如《制度经济学》,《中国哲学史》,《美学》等,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类书籍。1998年秋季我又举家搬到宁都城内买房定居,这时我的书橱和其它家具又一并从农村搬到了宁都街上。想到大量藏书之事是在我的经济研究和文学创作取得及大进展之后。从2000年开始,我有计划地买进书籍,这些书主要来自新华书店和地上书摊。2006年我花600百多元又买了一个新书橱,是家具店流行的中纤密度板做的,书橱上的是黑漆。至此,我有两个书架了,我的藏书总量也发展到六百多册,这些书摆了两书架和装了三大箱。我的房间也成了名符其实的“书房”。

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的“书房”叫做“书斋”呢?其中的因缘曲直可以叙述如下:我们知道,“斋”字原指寺庙僧人的素食或化缘所得的饭果。我想不清为什么古人要把书房和“斋”字挂起钩来了。我猜其意如下:首先,读书之人要有修养,至少不能喝酒吃荤。读书人要洁身自爱,因此只能以素食为养,称“斋饭”。过去的读书人穷苦,四肢不勤,只能像寺庙僧人向社会求索一些供品养生。所以,他们每天的饭食免不了称为“斋供”。不但如此,社会上施舍之人面难看,穷秀才要活命也难,没奈何他们只能向他人耻求,这种行为可称为“斋醮”。穷秀才平时只要满足有一些吃喝可以维持生存,其余的时间就是读书。 旧时的读书人读书很讲究礼仪,每当坐到书桌边,他们就会像祭鬼神一样,一定要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和燃香净身,并且虔诚用心方可入定。这个过程就叫“斋戒”或“封斋”。总之,过去的读书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斋月”中度过,他们的书房自然要称为“书斋”。

现在的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是否也是这样呢?应当说,有相当部分人是这样的,如在学校教书的先生,他们一生远离官场盐铺,过着比清水还要清的读书生活。他们的读书生活很有点像古时僧人。所以,他们的书房也可称得上“书斋”。但社会上也有些人的书房不能称作“书斋”,

而只能称作“书房”。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所过的读书生活不像古之学者,他们在社会上追名逐利,每天唯恐钱物失收。他们很多人甚至把书房变成了赌场,他们总想从书本里找到搏弈的生活技巧。还有些人则把书房变成了战场,他们总想从书本里捞得打开名利大门的鈅匙。这些人中有人腰缠万贯,有人吞云吐雾。他们口中吃的是鱼肉荤腥,尾上拉的是油泡菜汤;身上穿的是锦衣玉帛,手上戴的是金银珠宝。他们谈不上有修养,跟他们讲学问,那更是如进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

我的读书生活倒底属于哪一类呢?可以这样讲,从本质上说应当属于“书斋”型。因为我虽在政府工作,但长期停职在家搞理论研究,不能和同事们一样,坐公家的车,吃公家的饭,也没有人给你送礼,不能图人钱财,捞人油水,我一向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所以我的读书生活很像寺庙僧人。但在表面上,我的读书生活又属于“书房”型,因为我过的是苦乐年华的生活。在基层,人每天最费心的事就是盘算自己的利益,就是患得患失和斤斤计较。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所迫,人每天只能在焦躁恐惧中度过。对于读书之雅事,那更是高不可攀或视为畏途的事。除没有时间外,更多的原因在于人的读书兴趣被生活的重负和污水冲走了。由于在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百姓蛮亨忙碌,人们都在为钱财奔忙,为生活打拼,因为没有哪个人不贪财好利。为了每天开门就需的柴米油盐,我也一样要为生活奔忙。正因此,在落后农村很少能找到几张安静读书的桌子,而且在21世纪以前绝对是如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即使在纷乱的世道中也可以找到几个吃斋的高僧,在恶浊的洪流里也有几个背道而行的怪侠。很多年来,我就在这不安静村井傍,磕磕碰碰地安放了一张书桌。有时坐在桌边翻看书页,心里却想着窗外之事。想着是否有人在对自己施威,是否有人减了我的工资,是否能通过另外的途经增加收益,等等。人虽坐在书房,却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想着工作和生意场上之事。我们知道,学习要有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前者指当地的民风是否崇尚文化,后者当指地方政府是否有人重视文化事业。对于前者,我县是一个文化之乡,有“文乡诗国”之美誉,历史上出过不少大文人,如宋朝的“江湖诗人”曾原一,清初的大散文家魏禧等。老百姓自古有热爱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于后者,多少年来,由于腐败横行,腐败不仅打碎了人民的经济饭碗,还打碎了人民热爱文化的饭碗。试想:一个读书人终日坐在犹如四面绝壁的环境中,终日提心吊胆能读进书吗?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家庭文化建设又安能保哉?我想把“书房”变“书斋”的鸿愿恐怕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尽管我过的是路上看书,腿上写作的忙碌生活,但在繁忙之余,甚至在生活的痛苦绝望之后,我仍会想着书,我在家里有空就会经常看书,有时还会捣弄几下诗文创作。我就像一棵山树或野草,出生在荒山野岭,一生下来就无人管理,但是我养成了自在的性格和无人敢管的脾气。因为我生下来就藐视一切,怀疑一切,背叛一切。就像高傲飞翔的鹰鸠,因为它敢于搏斗,所以他能从黑地的书房飞升到碧天的书斋。而写诗作文的人大都想有自己的藏书。于是,我经常到外地出差或到本地书店闲迋,总要从寒碜的工资中抽出钱来买些书带回家收藏。有时上街身上带了四,五元买菜钱,但在路边书摊上看到便宜的好旧书,宁愿舍去吃菜也要把书买回。藏书之路对于我其漫漫兮,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2008.10.1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4460/

书房的评论 (共 17 条)

  • 淡了红颜
  • 煮史问道
  • 心静如水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文中作者想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这一简单愿望,在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又迫于生活的压力真可谓一波三折,充满了戏曲性与艰辛,但作者执着追求的精神,却让我想起了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欣赏问好,推荐阅读。
  • 孤帆鸢影
    孤帆鸢影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老党

    老党清风、清心、清袖。赞,喜欢。问好。顺祝新春快乐!

    赞(0)回复
  • 单衣

    单衣欣赏美文,钦佩先生素淡的生活,博大的情怀,祝新春快乐!

    赞(0)回复
  • 向宁

    向宁回复@老党:谢谢。有劳多目。

    赞(0)回复
  • 向宁

    向宁回复@单衣:向宁:谢谢夸奖。

    赞(0)回复
  • 鹿城飞侠

    鹿城飞侠欣赏,赞!

    赞(0)回复
  • 张学政

    张学政佳作!欣赏!赞!问好并祝新春愉快!

    赞(0)回复
  • 莪的悲伤 仍在继续
  • 千里马

    千里马读书人想有自己的书房是应有之义,买书、读书、惜书、藏书亦当如此,赞!

    赞(0)回复
  • 小雨哥

    小雨哥大赞,老先生的文采果真了得。

    赞(0)回复
  • 海花

    海花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赞(0)回复
  • 风雨彩虹

    风雨彩虹爱书之人我喜欢

    赞(0)回复
  • 如烟

    如烟文笔细腻,真情感人!推荐,祝元宵节快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