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忆姑姑

2015-02-13 14:14 作者:千里马  | 2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5年元月13日深,我刚入睡不久,突然手机铃声响了,拿起一听,是大表弟程留柱的报丧电话,我现年72岁的姑姑,终于没能跨过羊年的门槛,在家溘然与世长辞了!

噩耗传来,我并不觉得突然,原因是她复发脑溢血于半月前经县医院抢救时,又诊断为脑动脉瘤,当机立断脑颅开刀,出手术室后在重病监护室一直输氧,处于昏迷不醒状态,从2014年的12月31日,到今年的元月7日,气管有痰呼吸困难,又开管吸痰,维持生命,医生已觉无回天之力,通知家人准备后事,于8日携氧气瓶运回家中观察,直至自然气绝,命丧黄泉。

我是姑姑开刀的当日晚和二弟通话时得知她住院消息的。元旦放假后,我立即从郑州和妻一同于2日下午回家,赶赴医院看望她时,还正在昏迷不醒,医生不让进重症监护室看她,只好蹲在室外走廊间,和当时参与送医院抢救的二弟及三表弟留占夫妇和后到的留柱说说话,听他们谈姑姑的发病原因及入院后的详情,特别是留占拿出姑姑开颅后取出的一大块脑盖骨让我们看了看,只感到毛骨悚然,怪吓人的。看来这次姑姑的病情十分严重,凶多吉少,不像上次首发脑出血时,九死一生,总算幸运地闯过了鬼门关。原打算趁放假尽点心,参与医院护理她几天,盼望能有奇迹出现,再亲眼见见敬的姑姑,和她再说说话,可是两位表弟执意不肯,担心我患高血压不能熬夜,且有医院每天24小时特护,用不着我们,自家每天只留一人听后消息即可,在外省打工的另外两位表弟正在返程路上,明日即到,人手多,劝我们离开,听后通知。最后,留下一些钱让他们在医院花,并交代他们每天和我联系一次,一旦出现转机或噩耗,第一时间通知我赶回来,我怀着遗憾和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了。

14日,在奔丧的路上,我不由得陷入了辛酸的回忆之中,姑姑那往日的音容笑貌和平凡而坎坷一生的往事仿佛如昨,仍历历在目,......

姑姑的幼年时期日子过得很悲惨。

姑姑从来没见过父亲。啥原因呢?过去听奶奶健在时常讲,我老家原籍是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在民国18年(1929年)时因生活所迫,一家6口人离乡背井往西逃荒要饭100多里,最后落脚到河南省汝南县东(今平舆县辖区)75里朱氏桥村,给当地一家地主当佃户。到了民国31年(1942年)大旱,加上肆虐的瘟疫蔓延,恶魔无情地夺走了我家太爷、太奶和爷爷3条人命。其中的爷爷年仅42岁,他死时奶奶正怀着姑姑才几个月,俗称“遗腹子”。姑姑出生后不久奶奶就气疯了,没得到很好的照顾。不是命大,几次都差一点儿病死或饿死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姑姑生活极度困难。从小就和15岁的大伯、9岁的父亲及被吃人的旧社会逼得疯疯傻傻的奶奶4人相依为命,成年累月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在饥寒交迫兵荒马乱的艰难岁月中度日过活。不过,由于年长的伯父外出给人打工或躲壮丁,顾及不到家,幼年的姑姑很懂事,自立能力强,上不起学,可心灵巧,和父亲一起,过早地学会帮助疯奶奶干家务、做针线,拔草喂猪喂牛,料理庄稼。

姑姑的青壮年时期日子过得很艰难。

解放后虽然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太平了,人身自由了,但是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信阳事件”和三年自然灾害,我们这里正属全国最重的重灾区,大跃进中集体吃食堂,1959年饿蜉遍地,甚至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为了活命,年仅17岁的姑姑就过早地嫁给了10里外的双庙大队韩洼村的18岁的姑父程双全,就因为当时他那里粮菜充足些,能吃上饱饭。凭心而论,姑父是个忠厚本分、耿直刚强、勤劳能干而不错的庄稼汉子,自结婚到现在,他们一辈子夫妻恩爱,没打过架,很少红脸,同甘共苦,携手金婚,白头到老,堪称楷模,令方圆十里八村的乡亲夸赞不已。只是由于孩子多、运气差、生活苦、家贫穷而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说姑姑孩子多,运气差是因为姑姑共生育6个孩子,头胎女孩得“四六风”仅活4天就夭折,二胎男孩得“七六风”仅活7天也夭折了,原因都是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条件差上不起医院接生,孩子生病后来不及到偏远的医院及时治疗。厄运连连降临,所以姑姑姑父很伤心 ,听人说要想今后再生育保孩子平安,必须立即抱养个孩子冲怀。这时恰巧邻村张家刚生二胎男孩,母亲突然去世,嗷嗷待哺,十分可怜,因家中还有个刚两岁的男孩要养,家境差,打算把这个新生儿送人,保他活命。于是,姑父就带礼品托人说和,上门抱回,取名程留柱(寓意留住他的命养育成人)。说来也奇怪,自从留柱来到程家,确实扭转了以往的生育厄运,从第二年起,每隔两年,姑姑都给程家添丁,四个男孩的陆续降临,的的确确让他们高兴了好几年,可是,人民公社化是凭工分吃饭分钱的年代 ,人多劳力少,连年从集体分到的钱粮就少,尽管姑姑姑父起五更睡半夜地加倍劳动,一年到头,才将勉强养活一家人的吃穿和供大孩子上学。一遇青黄不接时,吃粮总是我家等亲属每年都接济他们才能度荒,等有了钱粮他们还非坚持偿还,不然的话,下次有了困难再不去张嘴,宁愿和邻居家借。一家人很少穿新衣,都是补丁摞补丁,小的拾大的衣服穿。住房更不用提,6口人20来年就挤在两间破土坯房里。为了照顾她家人多没地方睡,姑父长年当生产队饲养员,连同留柱一起住饲养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也吹到了我们家乡。到了1980年,农村刚刚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姑姑家和社员们一样才初尝甜头,还没有缓过来劲儿,可是,文盲愚昧的姑姑姑父,受“多子多福儿女双全”旧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不顾违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报着侥幸心理,人到壮年硬是抢生个幺妹,实现了"儿女双全"愿望,的确让他们高兴了一会儿。但等到接生婆剪断女婴脐带时仔细一看,是个双足内侧90度足指相对的重度畸形残疾儿,注定长大后也是个“侏儒”,姑姑姑父一时傻眼了,厄运突然再次降临,既伤心又六神无主,埋怨上天真会捉弄自己。有好心的邻居得知此事后出主意,建议把女婴遗弃或送人养,这样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今后日子会好过些。是自养、他养还是遗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再三权衡,最后姑姑作出了自养的大胆决定:不怕超生罚款,不怕外人歧视,不怕再多吃些苦受些累,一定要抚育她长大成人,嫁不出去,哪怕养活她一辈子,因为毕竟是姑姑十月怀胎,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啊,何况又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幺妞呢!同时,姑姑姑父还严厉地教育四个哥哥,以后谁都不准歧视欺负她、谁都必须喜欢疼爱帮助她,尽最大努力给她创造良好的成长坏境。为了表示对她的宠爱,姑姑特意给她起乳名叫“美玲”(寓意既美丽又聪明伶俐)。事实证明,这位幺妹主要在姑姑无私的母爱和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虽读书不多,但人自强不息,脑子灵,心灵美,身高1米4左右,却赢得了邻村一位家境贫寒而长相挺帅身高体壮四肢健全小伙的青睐,现已结婚生育,儿女双全,常年在外打工。在姑姑安葬那天,这位小表妹几次都哭得死去活来,平时是个很孝顺的女儿,这是后话。

屋漏偏遇连阴。自从残疾女儿美玲降生不久,姑姑真是祸不单行,作为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由于长年累月超负荷地里家里的辛勤劳动,积劳成疾,非常不幸地又脊梁背上生疮(俗称长“搭背”),自己看不着,摸不着,平日贴膏药或摸药全靠家人帮忙,只能从镜面反射可以自窥。此病非常痛苦,睡觉只能侧身,不能平躺。不干活还好些,一干活累着了,就钻心地疼。庄稼人咋能不干活呢?尤其是姑姑是个十分吃苦耐劳要强坚韧的人,有病能歇得起看得起吗?由于家境贫寒,姑姑不舍得花钱吃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医院看病。直到有钱了才在姑父的多次催促下,偶尔到驻马店地区医院皮肤科去治疗,没钱时就忍着,实在不行就借钱找农村老中医治,用土膏药拔拔毒气。因治疗不及时,此病时轻时重,时好时坏,久拖不瘉,前前后后持续近20年才算好彻底,这漫长的岁月,可想而知,姑姑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令常人很难以理解啊!

古话说,“子多母受苦”。 盼星星,盼月亮,到了1990年以后,盼望着的4个儿子渐渐长大了,有壮劳力顶替干庄稼活吃穿不愁了,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姑姑姑父总算可以不下地干重活了。可是,男大当婚,更愁的事情又逼迫在眼前了。由于老大老二都20多岁到了成家的黄金年龄段了,也先后有人给介绍对象,女方的条件是要几千元的彩礼和三间新婚房。常言道:“仨钱难倒英雄汉”,这事儿可难坏了姑姑和姑父。经过东凑西借,彩礼钱解决了,新婚房倾其所能只能2年内盖一栋,那一栋无论如何也盖不起,没有新房两个儿子都结不成婚。眼看老大都26岁、老二都24岁了,在当地农村还不结婚就成为大龄青年,人家会看不起,尤其是订婚后的女方要悔婚,坚强半辈子的姑姑再也坚持不住,难为得和姑父抱头伤心地痛哭一大场。懂事的老大为了成全弟弟,外出到近百里外的驻马店郊区砖窑场常年打工不回,寄钱回家帮二弟盖房娶亲。而自己也凭着人品好、踏实能干赢得了当地一位农村姑娘的芳心,自愿倒插门当上门女婿,解决了另一栋新房问题。后来,两对新人同时结婚,被十里八村传为佳话,姑姑这时脸上才第一次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姑姑的老年生活虽大有好转但过得仍不如意。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已30多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姑姑家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个儿子三个长年在外打工,只留老三在家种地,家家都住上了两层小楼,吃穿用行样样有,今非昔比,个个都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只不过姑姑姑父和他们都分开单过,住两间低矮的偏房,轮流帮在外地长年打工的儿媳分别带3个以上的孩子,农忙时种地,和留守孙子辈相依为命,给他们做吃管穿,监督学习和生活,日常很累,负担及责任仍不轻。为了让孩子们家家都过幸福,姑姑就像一只蜡烛,永远照亮别人,敖干自己。姑姑一生奔波操劳,不过,为了儿孙,心里虽苦犹甜。

刚迈入老年门槛那几年时,身体尚好一些,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姑姑和姑父坚持种地,自食其力。可是到了2006年,“搭背”刚好,又突发脑梗塞,经县医院及时抢救治疗,出院后落下了偏瘫后遗症,受尽了磨难,经过8年的吃药治疗锻炼康复,眼看最近基本恢复正常,还能照料孙子及患病后不能自理的姑父,不想更大的灾难正等待着她,而且这次真的要了她的命!呜呼,我一辈子都命苦的姑姑啊,临终侄儿也不曾和您再见一面再说一句话,就这样阴阳两相隔呀!姑姑是累死的呀,您就永远地安歇吧!回想到此,我悲痛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止不住一串串地往下流......

在奶奶眼里,姑姑是一位从小就懂事早熟、自强自立,长大后更能吃苦耐劳、孝顺贤惠的好闺女、好样的。俗话说:“闺女是娘贴心的小棉袄”。奶奶在世时,出闺后一年三大节(端午、中秋、春节)姑姑亲自步行10里地携礼必看,家里再困难也要逢节必买,见面后娘儿俩总有说不完的话,对老娘总是牵肠挂肚,做衣做鞋,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有了大病更是抽空床前脚后侍候。常言道:“床前百日无孝子”。特别是奶奶临终前卧床100多天,天天大喊大叫,姑姑参与护理,几乎不离身的悉心照顾不烦,令我们晚辈感动不已!

在丈夫眼里,姑姑是一位很勤劳能干、坚韧不拔、勤俭持家、无私奉献的好妻子、贤内助。不管生活再苦再累再磨难,她总像一头永不歇套深耕沃土的老牛,负重前行,家里一把手,相夫教子,地里手一把,拉断套累断筋。为了一家人能活命和过上幸福生活,她吃的是草,吐的是奶,生儿育女,默默无闻,呕心沥血一辈子,夫妻恩爱一辈子。

在孩子们眼里,姑姑是一位很慈祥和善、严而有度、率先垂范、尊老爱幼的好母亲、好朋友。尽管她不识字,但脾气好,教子有方,不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古训,而是以德教人,以理服人。待养子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待残疾女儿体贴入微,十分溺爱;待所有孩子普施母爱,言传身教,品行端,家风正,时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所以,才有5个儿女的健康成长,成家立业。

在亲邻好友眼里,姑姑是一位朴实厚道、通情达理、和睦友善、乐于助人的好亲友、好邻居。姑姑一辈子人老实,话不多,敏于行,没和邻里妯娌及媳妇们红过脸,闹过纠纷,平时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不争强好胜。亲朋之间来往,总是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以爱示人,知恩图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共事共心,让人觉得交往厚道,可亲可敬可交。

姑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农民,虽然一生很平凡,没有像战争年代英雄刘胡兰那样的伟大壮举,牺牲后有当年伟人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也没有像和平时期劳动模范吕玉兰那样闻名全国,逝世后有当代总书记为她撰写纪念文章,缅怀优秀女贤,赢得殊荣。但是,今天,在我心目中,姑姑是伟大的,她身上的传统美德同样值得追思、值得缅怀、值得弘扬,盖棺定论正如伟人毛泽东所云:姑姑同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敬爱的姑姑,安息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1947/

忆姑姑的评论 (共 2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