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文忠散文新篇《半瓶烧酒满村村醉》

2015-02-01 11:26 作者:老刘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刘文忠河套白酒新考【2篇】

1.河套白酒新考

说起河套白酒,他与一个人叫候老四的人有关。

候老四祖籍陕西白水县,祖辈是以酿酒为业。原来姓杜,为了争夺杜康新酒配方,家族内部发生分争,叔伯弟弟勾结官府,企图独霸酒作坊,要从候老四手里夺去新的酒曲配方。候老四一气之下,再加上兵荒马乱,只身一人来到了塞外河套,改名叫侯老四,开始了新酒的酿造。

候老四早就听说河套地区盛产高粱,豌豆,原料不缺。走西口流入河套的人口多的不可以计数。河套的十条大渠的开挖,需要成千上万的民工。民工长年累月爬在阴冷的沟渠里,活儿又苦又累又潮湿,需要大量的白酒驱寒,河套人又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好客豪饮,酒的销路大,可以发展大市场。

最重要的是河套人粗犷憨厚,没有多少花花肠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候老四的开始在河套实现。

一开始,侯老四在一个小作坊里当伙计,娴熟的配酒技术让掌柜的高看一眼。不久,便把酿酒的事情全部托付给了他。

候老四把自己带来的酒曲,再和河套的豌豆曲取长补短,经过精心调制,酿出来新的白酒。这种白酒人喝了后,气血通畅,醉而不倒。细细品尝,香喷喷,甜滋滋,味美可口,侯老四和掌柜的商量,就叫做“河套白酒。”

“河套白酒”很快名扬塞外,侯老四成了名人,今天这个酒坊请,明天那个酒坊叫,每个掌柜的都获利不少,可是候老四还是光棍一条。

谁知道好景不长,富人心脏。

这家掌柜的心狠手辣,怕其他的酒作坊和自己争夺市场,在把候老四灌醉后,从身上搜去了全部的酒曲,把他赶了出来,正好1949年解放,酒作坊全部收为国有,候老四就到了沙罗圈落户。

候老四不在酒厂,可是候老四的配方还在。1951年候老四被河套酒厂请回,新的河套酒被研制出来。

河套因黄河而闻名中国,河套白酒因此名扬全国。

河套酒好一是原料好,二是水好。

二.

早在汉代,河套人就开始酿酒。起源是南方人寻宝到河套,独自留守河套,酿出河套美酒香飘的传说。

那个时候,长江中游地区非旱即涝,年年天灾不断,严重时颗粒不收。居住在这一代的南方人靠吃草根树皮,野果鱼虾度日,身上靠麻丝树皮蔽体,简直无法生活,人们流离失所,纷纷逃荒,客死他乡。

在逃往北方河套地区的人发现:无土地不大旱,有雨土地不大涝,风调雨顺。真个是:

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六畜兴旺。

居住在此地的河套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为何一南一北,有此天壤之别呢?

南方人经过探察,终于知道了这其中的奥秘。原来,流经河套一带的黄河水中暗藏金马驹一匹,因而河套人凭着金马驹的护佑,独享雷公电母的偏,雨大怕淋着金马驹;雨小又怕燥着金马驹。

南方人成群结队来到河套,决心把金马驹牵回南方,投入长江之中,让多灾多难的的长江流域也成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贾云集的宝地,彻底改变自己多灾多难的命运。

万里寻宝的南方人刚到河套,尚未下水寻宝,金马驹早已预知,打着喷鼻,一声长嘶,跃出黄河水面,身后云雾迷蒙,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飞一样地拉着一根长长的缰绳,由南向北而去,最后卧到乌拉特草原的戈壁上。

南方人见金马驹卧在乌拉特草原的戈壁滩上,紧追不放,直奔戈壁。一个个屏住呼吸,蹑手轻脚,生怕惊走金马驹。

金马驹一见此状,又跃身而起,喷烟吐火,霹雳声声,震的南方人个个头皮发麻,耳朵发聋,眼睛被火烤的看不清东西,只见金马驹拉着长长的缰绳,重新潜入黄河之中,形迹全无,使人无从寻觅。寻找金马驹没有结果,绝大多数南方人被金马驹拖得筋疲力尽,伤痕累累,回南方修养去了,其中只有一人不肯离去。

此人事不成,誓不罢休,带伤暗伏在黄河岸边的草丛中,相信金马驹迟早还会跃出黄河。就这样,足足等了九九八十一天,眼睛流出了血,身上的伤口生了蛆,在第八十一天的黎明时分,金马驹突然跃出水面,向两狼山南的黄河套地奔驰而去。他紧追不舍,沿着缰绳拉过的地方,觅迹寻踪,直到二日天明。看见金马驹正在一口井边饮水,井边不远的石碑上写着“公主泉”三个大字。

原来这个人就是候老四祖先,以酿酒为生。他不走了,取公主泉水酿酒,他酿的酒甘洌醇厚,清香爽净。

苦于南方连年灾荒,缺少酿酒原料,这个人下了决心,在塞外这块风调雨顺的风水宝地上,一展绝技,使河套酒名扬四海。

还有一个传说,是汉代王昭君出塞时,到了河套。那时的河套是荒原茫茫,飞沙走石的荒蛮之地。

一行人走的人困马乏,带的水也喝完了。放眼四望,雀不飞,绿草不见。王昭君所骑的是一匹宝马,是吃天河草,饮天河水长大的,因为王母娘娘骑乘时,打了一个喷嚏,王母娘娘受了惊吓,被贬下凡。

只见宝马昂头长嘶,驮着王昭君往前行。到了一个地方,猛然站住了,只见宝马俩只前蹄轮换着一阵猛刨,不住地打着响鼻。王昭君会意,袅袅地下马弯腰,用玉手轻轻地拔下来银簪,挖开了砂石,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水流之处,草绿花香,鸟鸣雀叫。

泉水旁边的一块巨石上,出现了“公主泉”三个鲜红的大字。

随从们,在泉水旁砌了石头,做成了井。

有了好的原料,有了好的水,好的领导,河套白酒独占天时,地利和人和,才创造出了国家名牌,名扬四海。

2.半斤烧酒满村村醉

1973年节期间,是我当了民办教师的第二年。被驻大队的工作组组长看中,临时借调到工作队当宣传员。白天给学生上完课,晚上和工作队到生产队宣传文件,组织文艺宣传队,写新闻报道稿。虽然累的冒虚汗,脑袋还是轻飘飘的,成为了借调干部。

年前,和工作队一起访贫问苦,到最困难的贫下中农军烈属家中走访慰问。

到了永顺二社一户姓张贫农家,比我知道最贫困的人家还要困难。全家七口人,只有二床破棉被,炕上没有炕席,病老婆起不来床,一直在哼哼。老支部书记和工作队长一商量,让生产队多借给他家二元钱,到三道桥给他女人看病。正好公社有慰问品,大队还分到棉被一条,让我给写了介绍信,再盖上大队的公章,让他早点领回来。

就这么一点点温暖,让那一家人千恩万谢,要磕头,被我们挡住了。

过罢了年,我一起和文艺宣传队,高跷队又到了永顺二队慰问军烈属,演出文艺节目,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了,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人们互相拜年,问好。

这时,二社社长把我拉住一边,神秘地对我说有老书记活动,我只好跟着去了,原来是到姓张的贫农家,他们家要请工作队和大队干部去他家喝酒,我只好去了。

一进门,受到了热情的欢迎。那个老婆的病好了,高兴的的像个孩子。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炕上摆开了二张方桌。老书记和工作队的人早已入座,我因为年轻,可身份还是有的,被安排在老支书旁边。

一大盘胡麻油调黄豆芽,一大盘猪头肉,一大盘拌粉条,一大盘咸菜,已经是够丰盛的了。

紧靠炕沿的大锅里,一锅茶热气腾腾,上下翻滚。给我端来了一大碗茶,烫的不敢挨嘴唇。

姓张的老贫农,从南凉房双手抱来玻璃瓶装的半斤酒,乐呵呵地放在滚烫茶水锅里,让酒温热,好招待大家。

谁知,冰冷酒瓶一进入滚烫的茶锅里,只听:“嘣!”清脆的一声,瓶底掉进锅底,手里拿着半只烂玻璃瓶。半斤酒,全部和茶水和在一起。

姓张的老贫农气得要踫头,病刚好的媳妇放声大哭。还是老书记临阵不乱,有办法。对姓张的老贫农说:“酒倒进了茶水里更好,招待的人多,心意我们领了,茶当酒喝!”

听到哭声,人们都赶来问询,当知道了这种情况,也附和着说:“我们一起喝。”

我只好勉为其难,端起一碗酒茶。好浓烈的酒味,直冲鼻腔,刚闻到这酒味,就让人头晕。一碗下肚,几乎醉了。

这一大锅酒茶,老书记喝了,工作组的喝了,乡亲们喝了,高跷队和文艺队的演员们喝了。不一会儿,喝了个底超天。

所有的人都有醉的感觉。佳话也传开了:半斤烧酒满村村醉。

内蒙古杭锦后旗三道桥刘文忠 退休教师,,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一千多篇。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7799/

刘文忠散文新篇《半瓶烧酒满村村醉》的评论 (共 7 条)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流年咖啡
  • 孤帆鸢影
  • 淡了红颜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不错的文,期待看到更多你的作品。加油!推荐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阅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