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九旬家父母自述家世

2015-01-06 21:53 作者:苏州叶老师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九旬家父母 自述家世

苏州观前街上,有多家百年老店,其中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是苏式糖果茶食的代表,可谓名扬四海。这些百年

老店,尘落中的前世,今生中的后人,世人知之甚少。

苏大北校区旁有幢房子,住着家父母两位老人。简陋的装修,墙上挂着书法条幅。是家父写的,苍劲秀逸,可以看出修炼非一日之功。家父年届九旬,身材高大,腿脚早已不很灵便。家父叶炳源便是叶受和创始人叶鸿年在苏州的嫡孙。

家父85岁时亲笔撰写五六万字生平回忆录,由本人协助整理成文。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祖父叶鸿年十分崇敬,是他祖父创办了苏州叶受和茶食糖果店,继而才有了苏州叶氏一族延绵至今。

苏州百年老店大多是外地人来苏开办的,本地土生土长极少,开采芝斋的金荫之是河南人,开鸿生火柴厂的刘鸿生是宁波人,叶受和创始人曾祖叶鸿年是宁波慈溪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叶家在浙江慈溪乃大户人家,称得上名门望族。曾祖叶鸿年生于1847年,慈溪鸣鹤镇人。叶姓为鸣鹤镇第一大族,叶鸿年之祖谱山公曾任清刑部员外郎,于乾隆三十一年在杭州创办叶种德堂国药店,先于胡岩的胡庆馀堂112年。

由于曾祖叶鸿年在家乡仗义疏财、疏浚杜湖白湖,赈灾办学、热心公益,造福乡里,国父孙中山曾于民国四年8月(1915年)赐予曾祖叶鸿年“德高年劭”匾额。如今家乡中心公园还矗立着叶鸿年的纪念碑。

曾祖叶鸿年将糖果店取名“叶受和”,意在“和气生财”。提出开店宗旨,凡稻香村有的,叶受和亦有,没有而应有的,力创名牌,在质量上不惜工本,务必赶超稻香村。由于曾祖叶鸿年锲而不舍、励精图治,到1929年观前街拓宽之际,名店叶受和翻造了三层店面,进入了全盛时期。

“受和”二字,确是办店宗旨。据1925年4月25日的《苏州明报》载文说:“从来同行开新店,最喜欢仿用名店牌号,这个叶鸿年不题什么香字、村字,别开生面用“受和”两字,加上一个姓,可见他有独立志气,后来竟然成功。这才是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1946年,家父叶炳源如愿出任叶受和总账房,建立了叶受和新的经营班子。从此,叶家真正“主”了叶受和。新班子立下新规,按月发给各股东四石八斗米的生活费。从1947年初开始,到1950年底止,约有四年时间,叶受和老板们过了一段相对舒适的日子。

解放之后,私营企业虽姓私,但已面临改造。叶受和七个股东,每股仅得四十二元定息,按季发放,扣去工商联互助金四元二角,净得三十七元八角,极难维持生计。面临的重大变故,家父说,仅有小叔婶(苏州尚有叶鸿年幼子我叔祖叶树莱一家八口分享其中一股)一人清醒,进了苏州刺绣厂,找了一份工作糊口。

解放初期,家祖叶树翰携妻儿七人,从老家慈溪迁来苏州。家父为弥补收入不足,购置了一部滚筒式弹花机,在吴趋坊做起了旧棉花弹松的加工业务,请了一个帮工。家母是主管,也是工人。我本人还记得幼年在弹花机上蹦踏板的情景。这个家庭弹棉花店取名为“力生弹花社”,搞了两三年。1956年公私合营,个体经营必须合作化,力生弹花店就此关门歇业了。

历史翻过二十年。1980年前,苏州古城区北园修造了大片简易房屋,住着数百家从苏北返城回苏的下放户。家父母就住在这简易房屋。一间半平房,一住就是五年。回首往事,家父说,“从1969年冬到1979年秋,下放十年,乡村务农六年,盐城工作四年。四十六岁时下放,五十五岁时回苏,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蹉跎岁月呀!”

下放苏北时,家父在大丰种过田,到盐城江淮动力机厂当过食堂保管。大哥在本先去昆山插队,后去西山煤矿,回苏州在肥皂厂;我先在新洋农场二年,后到大丰三总小学做民办教师;大弟在平插队时为生产队记工员,回苏州在饴糖厂;幼弟在知边自学边种田,回苏州后,任水泥制品厂书记。所幸,家父回苏后还干会计本行,在采芝斋继续工作了六年,为重现苏州百年老店风采,编写过苏式茶食糖果产品书籍等,做了很多工作,直至退休。

至今,我叶家已是四世同堂。家父母均届九十。弟兄四人读书时逢“文革”失学,靠自己奋斗,均可圈可点。大哥在本从昆山插队,到西山煤矿,到肥皂厂搞供销,心灵手巧,厚道实在;本人喜文史书法,自学南师大本科毕业,当教师四十余年,做过教导主任、人大常委。大弟在平有祖上经商天赋,从饴糖厂烧锅炉到做保险,到担任保险公司区级总经理,业绩斐然。幼弟在知苏州市委党校专科毕业,做厂长书记,后自办企业,稳重踏实。四弟兄各有一女,四孙女皆大学毕业,均成家立业,如今四孙女都有子女,为家父母重孙第四代。如今家父母重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现今苏州叶受和顾客盈门,香飘四海。家父说,他祖父鸿年公创办叶受和,延续百年,功在国家,利在社会。我对后辈的希望诚如祖训“半治学半治生,承先人之志,不可不敬!”——可做各样行当,但一定要读书,要有知识,做有知识的人。所谓“治学治生者,不可不为后人虑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0953/

为九旬家父母自述家世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