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倾听即呼唤

2014-12-12 17:48 作者:岱青山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倾听即呼唤

恰切地说,刘宏伟既是我的文学师长,又是我的同乡兄长。加之他为人热情、赤诚,我与他相交十几载,知道并一直关注着他的所——诗歌。但要说全面、详细、深刻地了解他的诗,还得从2014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诗集《在草原上倾听》说起。

本书收集诗人108首诗,内容涉及社会、田园、祖国、情感等方面,读之,如扑面而来的草原之风,神清气爽,韵味芬芳。既有原野气,又有通感性,恍惚迷离,亦虚亦实,显示了宏伟君的自由和性情。

尽管本书没有分辑,不过就诗之内容而言,我以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抒写了诗人爱己、爱家、爱国的深挚情怀。

爱己的核心诉求是纯美和自由。在诗中,山、水、、风、月、星空、、秋、、落叶、渔火、海、大雁、骏马、燕、丁香结、玉兰花、果树等等,都成了宏伟君倾述的对象。这些看似景物的东西,通过他的诗情,赋景物以新的意义。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迎风、沐雨、上山、穿林、看叶、临海、观涛、赏花、望月的情景,听到了他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下执着地追问意义的内心狂澜。如在《岸上观涛》中他吟咏:“涛是海的呐喊/涛是岸的精灵/涛丰富了海的内涵/涛凝重了岸的深邃/依靠力量的神奇/在天地之间伟岸。”岸与涛的不可分离抑或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关系超越了物象本身,早已游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等的双重复杂关系上,让我们明白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深刻内涵。

宽容》、《牵挂是一杯酒》、《孤独的时候》、《总想》、《等待》、《也许》、《一句忠告》等诗也是宏伟君直抒胸臆、以情感人、以思想熏陶人的爱己之作。在这个很少有人大讲特将自己,很少有人把心敞开给读者看的时代,诗人却愿将他的诗心呈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倾听,等待我们品味,“像是在静赏一曲马头琴乐曲,悠扬里裹着火热的激情,清雅里透着诗人的真诚(诗集序言)。”应该说,他的声音能让我们的心灵颤抖,精神得到洗礼,思想受到启迪。又如在《宽容》中他写道:“宽容是一条河/不在乎自然千疮百孔的蹂躏/无所谓人类鬼斧神工的雕琢……”全诗以“宽容是……不在乎……无所谓”这样一种格式贯穿下来,写法新颖、贴切,将宽容说得头头是道,入骨三分。无形中使我们感到我们原来离宽容很近,宽容无处不在,我们因何不为呢?诗道性情,宏伟君以他的诗心激发起读者的世俗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爱家在本书里更多的是起到了传达信息的功用。身处内蒙古乌兰察布,本身就是草原之地。“草原是海/丰韵了家园的内涵。”作为草原的激情歌者,宣传家乡,赞美家乡,成为他艺术自觉的责任。不忘家乡,回报家乡,成为他义不容辞的使命。是否可以这样说,宏伟君已找到了诗歌艺术创作的最佳点。许多时候,衡量一个作家或诗人的艺术水准,不在于你怎样写,而在于你写什么。写什么恰恰反映的是本位与本真,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特色。而这正是你作品吸引人的根本所在。像《喜欢草原》、《草原是海》、《草原的风》、《在草原上倾听》、《沙尘暴来袭》、《西部随想》、《印象北方》、《穿越寂寞的沙丘》等诗,既有“荒气”十足的具象事物形体,又有柔情万丈的抽象事物精神。这些诗的确令我们闻到了浓浓的草原气息、北方味道。尤为可贵的是,诗人在礼赞、讴歌家乡美的同时,能发现家乡的美中不足,即对人类滥垦滥伐,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使得土地沙化,危及人类生存发出深深的反思和追问。如《沙尘暴来袭》便是一首典型的忧患之作。“沙尘暴来了/空袭着人类生与死的抉择。”诗中吐纳含蕴的是诗人悠长绵厚的对家乡的挚爱,对家乡现状改变、更新的殷殷期待。时下,国家正在大力倡导、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来看,诗人的这种忧患意识具有弥足珍贵的现实意义。“诗歌是给迷失在物质世界的人类最好的一种治疗,这种治疗对任何一个渴望美好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种来自灵魂的需求(吉狄马加语)。”希望人们可以从宏伟君的诗中找到“回家”的路。

爱国是每个国人骨子里深深藏着的对国家最质朴的忠诚。爱国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是一个人情感中的上层建筑。爱国需要激情,需要理性。具体到宏伟君,爱国是他《在草原上倾听》这本诗集的另一个主题。细读《夺冠人》、《雅安我们在一起》、《黄河》、《我站在喜马拉雅山巅》等,真让人热血沸腾。

在《向天呐喊——写在神十回家之际》中,诗人歌唱着:“中国,聚集十三亿人的声音/向天呐喊:炎黄子孙何所惧/敢叫日月展红旗……向天呐喊:中国复兴之船已经启航/任何障碍和敌意都将无法阻挡/中国呐喊声如洪钟/中国脚步锐不可当/中国意志坚不可摧。”通过“感受连通”,生成意象,形成组合,一腔激情喷涌而出的诗行强化着复兴伟业的辉煌光芒,让我们宛如置身在快速前行的队伍行列,一种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精神气概鼓舞着我们,谁与争锋?借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宏伟君在呐喊,在呼唤,在为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擂鼓助威、吹响冲锋号。这一辑诗作,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具有鼓动天下的力量。

倾听草原,倾听大地,“倾听心灵的声音”,“倾听才是守望唯一的理由”。倾听诗人思想的展示、倾听诗人灵魂的表演、倾听诗人内心的肃穆,倾听诗人精神的雕塑,“只有倾听在默默”,倾听是静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倾听,我们心有所会地体验到诗人的阵阵呼唤,呼唤沉睡,呼唤麻木,呼唤良知,呼唤道义,呼唤爱己,呼唤爱家,呼唤爱国,这就是宏伟君作为一个诗人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令我们感到重任在肩,乃至产生出一种担当、作为,激励我们在向善向美的路上砥砺前行!这就是宏伟君,以一种开掘内心的气魄,直抵北方草原的精神层面,深信,他必将完成从草根诗人到草原诗人的华丽转变!

就辞格来讲,诗人运用的借代、拟人、排比、顶真等,均为诗歌的抒写增添了“天生丽质“,使诗立了起来,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就风格来讲,从诗人诗作的文采、气势、氛围,可见诗人的艺术修养、创造性和对语言感情色彩、节奏韵味的追求。就意境来讲,读宏伟君的诗,需细品,贪快求全,会顿然失色,甚至误以为他的诗不高雅、不纯粹,不是好诗。当你慢下来,反复吟咏,会发现他的诗往往表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余味无穷的特征,有别样的风景风情。比如,对宏伟君诗中的反问句,初读,我以为那是他对所表达事物的一种不确定,苍白无力。再读,则感觉那是为了缓和气氛,以语气代替语句,让人展开想象,大美无言。

诗情画意堪称绝配。画在本书虽是点缀,却有点睛之神韵,将其视为诗文的一部分也未尝不可。画的重与轻、浓与淡、黑与白、简与繁,处理的恰到好处。淡图占据主体,是补诗之留白的单调。黑直扑眼帘,其间每每闪烁着白光。那黑不是铁般的死沉,它们通常由树、山组成,静却活化。那白也不全是烟云,有时是溪水,有时是小瀑布,有时是雾,缓缓的跳跃着,形成一幅幅动静结合、浓淡皆得的景观,令人望而悠悠神思。画本心学,这心是有形的。诗是心灵的流露,这心是无形的。画补诗,延伸诗,使抽象变具象,由此让我们获得一种物我、虚实之间的平衡。例如《月》一诗的插图,画家将夜色、房屋画得黑,将月亮、人群画得白,这显然是想通过夜与人的一种微妙,关系体现一个地方的红火热闹、繁华似锦。正如诗人所言:“不舍黑夜/前面/就会有灿烂的阳光。”又如《孤独的时候》一诗的插图,远近两处的山、树较黑,中间的水较白,似黑点的几叶小舟漂泊在水上,黑白中骤然反衬出舟的孤单,不由使人联想,孤独的时候会怎么样……进而,滋生出不要孤独的渴望,也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怎么样……抑或这幅画完全是为了排斥所有人与物而凸显自己,彰显孤独的深意。因此,本书中的画既是倾听也是呼唤,既是静也是动,倾听即呼唤,静即动。

当然,话说回来,宏伟君也不是完美主义者。像他《小城之晨》一诗的结尾:“小城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用词单一、僵滞,词意相近、重复。《春燕》的结尾:“播撒在春天/所以春天生机勃勃。”言尽意尽,没有放开,缺乏生机和活力。诗中经典句少,有待诗人进一步锤炼语言。喋喋不休,班门弄斧,还请宏伟君指正为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4819/

倾听即呼唤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