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张爱玲传记

2014-11-25 07:57 作者:读书不求甚解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晚上由于天冷不出去散步,闲来无事,信手翻翻书籍。

以前并不太喜欢阅读女性文字,并不是歧视自己同类,而是事实确实是这样:女性作家的视野比较狭窄,缺乏深广的生活内容,所以相对而言缺乏吸引力。

随意翻翻张文集,感觉其风格不同于别人,她似乎很善于讲故事语言比较特别——有人称谓红楼笔法。随着阅读的深入,难免对作家生平产生好奇,因此又拿起于青著的《张爱玲传》读起来。

这是一个很有文学天赋的女子,幼年即表现出早慧。也许是其父母都精于此道,其父属于中国古典式文人,而其母留学欧洲,喜读毛姆的小说,对张一生的影响很大。

张的性格可能由于家庭的变故造成,不喜与人交流,内向忧郁。5岁的时候,父母即离异。离异的原因很明显,父亲属阔少作风,吃喝嫖赌,鸦片成瘾,与其妹妹——即爱玲姑姑水火不容,兄妹反目。母亲属于新式女子,与爱玲母亲颇同志,姑嫂俩一起留洋。中西文化新老观念冲突终于导致一个家庭彻底破裂。在这里显见离异家庭给孩子成长带来多少灾难。爱玲姐弟由保姆带大,缺乏直接的父母之爱。

张好读书,得益于家庭丰厚的藏书和后天的学校教育,其母亲坚持让她进入较好的学校读书。中学毕业之后,通过母亲的竭力支持与她自身的勤奋,入香港大学就读。在这里,她交到了一个终身的女友——炎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学阶段张以英语写作,但是真正让她成名的还是香港沦陷以后她回到上海以中文写作的10年。

由于香港沦陷,大学没有毕业,张回到上海,与姑姑生活在一起。

张的创作就像突然爆发一样,厚积薄发,一举成名,成为上海知名女作家,那时候大约只有22岁。

随着成名,爱情也垂青于她,胡兰成,成为她生命里特殊的一位来客。

一个擅长写情爱故事的女作家,其本人的爱情何其短暂。胡,由于特殊的政治身份,在与爱玲结合不久即开始逃亡生涯。逃亡期间,与他人同居。张不遗余力对其经济支助,最后的结果是彻底了断,正好应了张本人小说的主题:人间无爱!

情感失落之后的她,创作进入空白。很长一段沉寂之后,她转向电影编剧等方面,当然这里也有稻粱谋的考虑。

从小大家出身的她不得不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一切。独立,不依赖她人,使她真的走向卖文为生。

而立之年,出于种种考虑,她选择离开上海去香港。

然而在香港的日子,没有辉煌,只有煎熬。无奈的她又去了更遥远的美国。

居无定所,漂泊。。。

心,更似浮萍。

曾经住在女友炎樱家里,但是生性自尊的女作家选择独立,向一些机构申请求助。

在文艺营里,爱玲遇到了她一生中的第二个丈夫——剧作家赖雅,一个大她30岁的智慧却潦倒的男人,成为她孤寂人生中的精神家园。

人到中年的她与丈夫一起过着不断搬家的窘迫日子,期间曾经为了挣钱,写过她根本不熟悉题材的文字,结果当然以失败告终。中途又到过香港谋求发展未果。后来去了台湾,还是国语环境下的人们接纳了她的文字,有几部小说还被拍成电影,张再度成为人们瞩目的传奇女性。

而此时,晚年的赖雅不断中风,给张带来沉重的负担与痛苦。终于在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之后不久,骨瘦如柴的赖雅于76岁离世,给张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中年的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是——爱情不长,从此她再没有追求过情爱,心死。

盛名之下,选择隐居。在纽约一个小公寓里,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居室里没有家具,席地而卧,连同碗筷都是一次性的,随时都可以搬家。

其间,与胡适会面交流过。

晚年的她,也做过一些文字工作,比如对红楼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学者的条理和素养,并没有大的反响。

有人说,早年的成名,得益于她的天赋。而后的她,由于种种磨难,心死才尽。

也有人说,一个什么都拥有过的人,对于人生,就只剩下厌倦了。

晚年的她,吃得很少。交代好后事,一切井井有条,既好像是一种自绝的方式,又似自然死亡,75岁的她悄悄地在公寓离世,之后好几天才被发现。

一个生命的传奇到此结束。

有人对她评价很高,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不提她。也有人对她很不屑,认为她只是会编故事,甚至很庸俗,缺乏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而傅雷对她的评价与众不同,既有肯定又有批评,非常中肯,我想这与傅雷本身的大家风范是一致的!

如果有女性朋友喜欢过张的作品,比如《半生缘》,《金锁记》,《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不妨翻翻作家的传记,其本身也是一部好看的戏,挺有意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0537/

读张爱玲传记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