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答友(五)

2014-11-19 11:26 作者:河马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答友(五)

绍民,上次你提到“年”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诉求,

代表一种弱势文化。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

虽然“年”在西方语境中,极尽诗意的高蹈。不妨

举例说明。荷尔德林仿佛“年”的代言人。他有一

名言:“年的显现伴随着它的时间”。此句给我的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撼,不亚平地一声雷,或是一道锐利的闪电划过

我的视觉网膜。心灵的感应,那么持久,一言难尽。

荷尔德林悟到“年”,确实纯粹得透明,也很形而上。

另一德语诗人特拉克尔,也常常写到:“年中的日子”。

可以想象,西方语境下,时间意识显得那么绵延和悠长,

“年”在进入,只因它饱含乡愁意识,颇具世界性意义。

反观中国的“年”,文化语境不一定就很弱势。抛开民间

传说不说,汉语人总把时间作空间化处理。仿佛老树抽

新枝,自有生命的位置或轮回,时间价值可双重置换。我

从《只为年的显现》到《当下在哪》这两首诗,有所呼应。

“当下”既是时间概念,同时也是空间概念。它不仅仅连结

过去、未来和现在这三个时间要素,并想象为“永恒的家”。

如此“家天下”的“家”,就把名词动词化,况且时间意识

与空间意识高度整合。混沌诗学就这样大巧若拙,仿佛是无。

绍民你以为呢?活在“年”中,或在“家”中,殊途同归呀。

2014年11月1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9091/

答友(五)的评论 (共 12 条)

  • 心静如水
  • 晓晓
  • 老党
  • 荷塘月色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春暖花开
  • 旅客
  • 醉成记忆
  • 剑客
  • 雪灵
  • 醉死了算球
  • 安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