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的牛肉丸子

2014-11-03 19:13 作者:净尘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友人来京,捎来了家乡的牛肉丸子,中午便亲自下厨,煮了一锅。

特地去买了一把香菜,丸子汤之必备伴侣,若没有它,那味道定会大打折扣的。

直接将锅盛满水,丸子放入其中,便大火烧开,看丸子在沸腾的水中翻滚,本也是一道厨房风景。水烧开(家乡叫锅开了或锅滚了,风趣而又形象)即可将切好的葱花姜末倒入,让它们的味道一开始便融入其中,待丸子愈来愈膨胀,翻滚的力度愈来愈弱时,便可停火,此时丸子就整齐地排列于锅面,将香菜放入,盖上盖子,让香菜的香味在锅中盘旋三两分钟,慢慢溢出,沁入口鼻,便大功告成了,此时放入一点鸡精倒也不多余。

盛入碗中,香菜漂浮于上,绿莹莹的,丸子悄悄隐藏于半透明的汤中,淡淡的油花随意漫游,便顾不得斯文了。先嘬一口汤,清香婉转,便食欲大开,夹个丸子,轻咬一半入口,外面一层滑软细腻,入口即化,里面的筋道则须慢慢咀嚼,自是回味无穷。

吃丸子大概是讲不得吃相的,呼噜噜须发出声响,嘴咀嚼而快速张合,因过烫而夸张抖颤的双唇,的确不大文明,但很多时候,风度与美味总是不搭界的。

牛肉丸子许多地方都有,但家乡的口味的确比较独特别致,所以许多人总是经常从老家捎来一些,我们也总百吃不厌。其作法也无特别之处,将牛肉剁碎与家乡的红薯粉搅拌在一起,放入各种调料佐味,于油锅中炸制而成。即便如此简单,但各家的味道、口感则是千差万别的。里面因牛肉质量、调味品的比例、乃至拌料的水分湿度、醒的时间、炸制时的油温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能把最简单的食材做成最适口的美味,本是不简单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地习惯,节基本每家必备的。小时候,特别盼望春节,其中之一便是几乎每天能吃到牛肉丸子。看妈妈炸丸子也是一种享受:将调制好的拌料紧紧攥入手中,握成拳头状,食指与大拇指环扣成圆圈,稍用力,那料便乖乖钻将出来,刚露出头,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只轻轻一抹,再用食指轻拨,圆球便滑入油锅,可怜的小丸子在油锅中翻来滚去,“嗞嗞”地求饶,浑身便冒出一大串泡泡,煎熬三五分钟,便大功告成。用笊篱捞将出来,放到粗瓷大盆中,当然下面要铺设铁丝网类的东西,以便沥干了油。

刚出锅的丸子金黄颜色,外焦里嫩,馋得不行,个个便如狼似虎,往往第一锅是存不下的。由于天气温低,又油炸之故,耐放,放到屋外遮阴处,整个春节便可不断取而食之,而这也往往是节日间各家各户招待亲朋的第一顿非正式饭食。

那时候,由于人所共知的贫穷,平常很难吃到丸子,偶尔逢村里赶集,便有人支起大铁锅,满满的煮上,几张木桌,几条长凳,就开了张。农人来一碗丸子,便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了。记忆中,一毛钱八个,保持了不少的年份,如今大概要几块钱了吧。到了八十年代初,生活稍改善,村口的大爷做起了小本生意,支起了土火炉子,晚上上完自习课便经常循了灯光跑了去,没那么多闲钱,但小伙伴合作有方,凑钱来一碗八个,最早的股份制,分着吃,汤是可以免费加的,害得老大爷一边不断往锅里续水,一边不住揶揄了我们。在那个年代,那口锅,就成了我们这代人无法磨灭的温暖记忆。

相信无论在哪里遇到济源人,不分长幼,没有人会不想那一碗牛肉丸子。许多时候,半到了家乡,总要寻了路口的帐篷,热气腾腾一定是它,吃了一碗,抹了嘴上的油,这就才算到了家。

我问媳妇,“吃几个”?

“来一毛钱的吧”,

哈哈一笑,“好嘞”,上丸子汤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5214/

家乡的牛肉丸子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