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道桑榆晚,微霞映春华

2014-11-02 09:30 作者:孙雯曦  | 1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咸阳,自从秦王朝建立,李斯统一小篆,唐太宗珍藏兰亭,颜真卿担任礼泉县尉,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一代一代书法名家云集。秦宫殿遗址驷马壁画、昭陵乾陵陪葬墓壁画,一幅幅精美的古代绘画相映生辉。茂陵石刻跃跃欲试,阳陵汉俑、唐墓三彩栩栩如生。真可谓书画大市底蕴深厚。身临咸阳,大凡有一点文化修养的人无不受到感染,李道炯先生正是其中一位。

李道炯先生,祖籍安康,1934年生于西安,15岁参军,向往着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年龄关系未被批准,留在部队学习,后转业青海大西北一干就是二十年。退休前调回内地,任陕西咸阳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书记,副院长,1994年退休。

退休生活人生经历中的一大转折。长期的部队生活和领导岗位养成了李道炯先生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他能闲得住吗?毕竟是一位老军人、老党员,善于学习,勤于工作的双手不会闲着。他没有沉溺于带孙子、享天伦的悠闲之中,也没有浸泡在跳街舞、遛公园的安逸之中。他要为社会、为民族文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身在咸阳,受咸阳文化底蕴和书画艺术的熏染,从1996年开始投身书画艺术,潜心研究木雕和书画。他自知夕阳余晖时光有限,却矢志不移,将家庭、生命一起奉献给了书画艺术事业。有生之年,大好青抛洒在祖国的边陲,临到暮年,虽然有幸回到内地,却肩负单位领导职责,终年奔波于工程勘察、施工工地,根本未曾接触书画,完全的门外汉,要想在书画艺术方面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具有大无畏精神,才能进入无我的境界。无我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李道炯先生古稀之际,“桑榆”已晚,其“霞”亦微。他满怀憧憬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在书画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十多年。如今已经八十多岁,十几年如一日坚守书画、木刻几案,刀耕不辍,笔力犹键,其“霞”虽微,“满天”犹红,终成正果,不由得让人敬意油生。“人过三十不学艺”,在当今“拼搏奋进”的社会主旋律下,早已不相适应。李道炯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翻开这本厚厚的个人作品集,谁能相信它竟然是出自一位初出茅庐的耄耋之秀。

李道炯先生的书画是老年书画的代表,“老年书画”曾被一些人看作是因循守旧、放不开、没有创意、没有风格,甚至是暮气、沉闷的代名词,在这里我却看到的是他平实质朴,无哗众取宠和趋赶时髦追风的真实。字里行间、颜色气息、一刀一镂都透漏出他那一步一趋、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七千二百日日,临拓摹画苦煎熬,未曾投师拜大家,悟道揣摩自着华。

李白的诗歌豪迈雄放,陶渊明的诗歌平淡从容。风格使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道炯先生的书画,平实而浑厚,浑有蓬蒙氤氲之气,厚则少了靓丽花哨和苦涩。用笔手法平稳均匀,构图结字徐徐延伸,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平平常常、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的感觉。一个八十岁的初学者,眼不花,手不颤已经不易,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做到行云流水、跌宕起伏、气势如虹。他的手法平常、画面平实却恰恰是继承了传统,一笔一画都体现出对传统技法的遵循和敬畏,一点一滴都表现出对前人经验的尊重和忠诚。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浑厚是少了些变幻和秀色,却多了份劲健和蕴籍。先生临帖临画不泥体僵化,照搬照学不死板硬套,书中选录的山水人物大都是用自己的摄影作品为题材二次创作,用他自己学到的笔法技巧表现自己的微观世界,毫无模仿做作的痕迹,这样做正是为了磨练技法、积累经验,积厚待发,是艺术道路上真正意义的忠实守卫者。李道炯先生的书画,平实而凝重,凝重可以理解为庄重、恬静、纯净、静谧、优雅等。庄重显得隽永、恬静不显喧哗、纯净不见杂乱,静谧则不咆哮,优雅可见不俗,好似田园牧歌轻轻吟唱,不露声色地传达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和生活经历、人生态度等。也不动声色的表现了作品本身并不惊艳但又极具本色的品位。这个品位就是其书法一笔一画皆有源,其绘画一山一水皆有本,无源之水干枯,有根之本旺盛。李道炯先生的书画,平实而谨慎,刻苦、认真、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强烈。书画艺术不管是用什么形式、什么风格表现出来,都要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先生可能还没有来得及研究那些古人的画论和书谱,始终认为自己才刚刚开始学步,几乎不加选择,见到各种各样各家各派的书法绘画作品就欣赏、就临摹,博采众长,却不见己长,这种无己之己也可能就是自己。我们不需要套用书画理论和审美哲学来评论,因为书画是一种手段,用它来记录生活,也用它来忘记生活,只要能能够成功地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书法的黑白空间、寄托在斑斓的的彩色画面就是成功。从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作者对书画艺术哲理的沉思,对书画创作技巧的追求,大胆表现自我和自然,以不懈的努力、足够的耐力,坚韧的毅力,创造属于自己艺术世界的精神境界。李道炯先生的书画,平实而真切,真切生真趣,真趣见真情。真切不加修饰,本本分分,是最朴素、最本真的表露,具有质朴、敦厚、稳重、沧桑、苍古等特征。朴素的风格具有自然美,朴素美追求“朴”,“朴素”永远可以让人联想到憨厚农夫那满脸的皱纹和咪咪笑容的忠厚。当艺术对人产生朴素的亲切感,才更具有独立和永恒的价值。李道炯先生的书画,平实而质朴,实在不加遮掩,质朴不作修饰,尽自己掌握的能力展示内心。中国书画最讲品格,无格、无态、无拘、无束的书画是最高品位的艺术,大多数艺术家倾其毕生精力予以追求。这种无格、无态不是看轻艺术技巧,无拘、无束也不是蔑视规则章法,同样追求技巧和美好、仰慕完美和崇高,忌讳的是表现昏花、无序、杂乱和粗糙,注重用一颗纯净的心来体验天赋人和、超然温馨的境界,体现心灵和品质。因此,质朴是任何艺术最基本的品格。从先生的书画中,看得出先生做事不张扬,生活不奢华,享受不追求的生活态度,看得出他有为人朴实忠顺、脾性温善可亲、办事恭谨认真、处世淡泊名利的秉性和心态;也看得出他内心具有绵里藏针般的刚性和在艺术上以命较真的血性,真乃书品即人品,画语为心声。不慕名利,潜心丹青,在今天的滚滚红尘世界俯首研艺,把生活当做艺术,把艺术当作一日三餐,天天都在临习、雕刻,可谓是心若止水。

艺术,说到底是追求人生,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李道炯先生是书画艺术路上的大彻大悟者,他愿意在生活中追求艺术,更愿意在追求中享受生活,是自己成为书画界不可多得的书、画、雕刻、摄影四修的艺术家,真的了不起。

其实,说李道炯先生的书画是老年书画的代表对他有点儿窝屈,他既忠诚守道,又锐意创新,他涉猎的艺术门类宽泛,有书法、绘画、木刻、摄影等,他的绘画涉猎面宽广,有山水、人物、花等。其中有几幅山水构图刀斧劈皴,雄险峻绝,山重岭复,这些画面来自于他学习摄影选景的好眼力。由照片转化为国画,是先生自学的一种途径,绘画笔墨细秀,清俊洒脱,颜色古朴。有几幅人物仕女画造型准确,体态优美,线条清细,亦工写意,其构图、笔法、着色有似唐伯虎的遗风。为了验证我的看法,我找来了唐伯虎的《高山奇树图》、《茅屋风清图》、《山路松声图》和花鸟画《枯槎鸲鸽图》等详加对比,确有近似之感。唐伯虎画作艺术成就巨大,一方面是由于他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馆阁体或是文人画,都能打破门户之见,认真学习,博采众长,最后形成自己。另一方面.是他对自然山川的亲身体察和真实感受,从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李道炯先生自觉不自觉地走了一条与唐伯虎相似的路子,是守道与创新的典型事例。中国画以墨见长,世人专有以墨绘画的名家,墨竹、墨菊、墨牡丹等等水墨画更加引人注目。这种素墨着色的手法也被加以发扬,有人用朱砂尝试画竹,效果依然独特。李道炯先生利用前人创新的经验,尝试用湖蓝素色画竹,他有这种想法就已经非常超前,蔚蓝是天空和大海辽阔的代称,是永恒的象征,蓝色具有纯净得美丽、平静得安详、洁净的理智、文静得高雅等特色。可以起到安定情绪,静穆气氛的作用。一幅蓝竹,清爽明朗舒静气,一缕和煦快哉风,令人陶醉。他的书法,学习田蕴章,取意欧阳询,行书似有欧风,可从平常之中见笔墨,也算走了一条捷径。

李道炯先生的艺术之路走得十分艰辛,在艺术的湍流中摸着石头过河,他由学习木刻起步,先是拓着现成的摹本刀刻手画,一干就是三五年,手上有了刀刻字痕的基础,脑海有了拓画字迹的印象,又提起毛笔跃跃欲试,习字画画,又是三五年。照字帖练字,用照片画画,手练心想自思量,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远离世俗,不焦不躁,安分守己,勤奋耕耘,所花费的心血和承受的煎熬,除了自己,只有老伴和儿女们知道,他可能是当代艺术大军中追求艺术纯粹性和严肃性少有的代表人物。因此,他的书画平实沉稳不张扬,体现了先生的一种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生活的热,对艺术的追求。

朴实或许才是最真切、最深刻的诗意语言。他的作品告诉了我们,这本作品集虽然是迟摘的秋实,却依然洋溢着春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4752/

莫道桑榆晚,微霞映春华的评论 (共 1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