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川南砂锅文化的传奇(探秘四百年砂锅文化)

2014-10-30 17:19 作者:听妈妈的话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川南砂锅文化的传奇(探秘四百年砂锅文化)

文\楼政

在四川省叙永县两河镇里有一个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村庄名叫金华村。而在这片秋实累累、绿草如茵的沃土上,住着一位传承百年工艺,以传统手工铸造砂锅的传奇老人——龚开贵。

走访到龚开贵老人家里,我才了解到,自明朝末年即(公元前1644年)龚砂锅第一代制作人龚联斗,为了能够躲避当时的战乱,随即带领着龚家族人,从湖广两地进入巴蜀江阳郡(即今四川省泸州市);在龚砂锅第三代制作人龚朝卿带着族人迁移到两河镇金华村的大溶洞(俗称:吊洞)时,他发现这里不仅阳光充裕,水土润泽,就连做砂锅的场地和空间都非常合适,加之吊洞里长年累月累积的钟乳石和稀有坯土,对于世代做砂锅的龚家人而言,无疑是块自然的“风水宝地”,龚朝卿随即决定龚家族人定居于此吊洞中,开始了铸造砂锅的延续。

龚砂锅从第一代制作人龚联斗传延至如今五十二岁的龚开贵老人已历经七代。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到了龚家祖先制作砂锅的遗址——吊洞。在洞外,老人告诉我说,此吊洞高约一百二十余米,宽约一百余米,洞内径深约有五千米左右。顺着山坡走进洞门口时,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洞内吹来的阵阵清风,让人感觉轻轻的、凉凉的;进入洞内能够清楚地看到龚家人的祖先,在此制作砂锅保留下来的遗迹。十九间斑驳的旧屋与残壁,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吊洞的土坡内,一些原先龚家人祖先制作砂锅的工具:漏斗、圆盘、石磨等物还遗留在原地。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吊洞里最高的土坡,在这里我们能清楚看到龚家人制作砂锅遗留下来的全部痕迹,这些宝贵而未经发掘的人文遗产面前,我的心浪在潮中起伏跌宕了许久。顺着老人的指引,我看到在土坡的后侧的岩壁上,刻有龚家人制作砂锅的祖训:精益求精等字眼。本来我还想进洞内里侧走走,只因洞内光线较暗,而我们又未带上手电筒,所以我的这一想法就只能作罢。

出了吊洞,回到龚开贵老人家,老人热情的带我参观了龚砂锅展览馆,在这里展示有龚开贵老人的祖先所遗留下来制作砂锅的工具及不同年限的砂锅类别;在展示厅内,琳琅满目的坯土制成品,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砂锅、茶具、药罐、筷篓、炉子等成品,这些物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更有实用价值。听老人介绍说,用砂锅炖鸡汤和用铁锅炖鸡汤,那香味和味觉都是不一样的。我半信半疑地望了望老人,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乐呵呵地笑道:你可能还不信,不过没关系,我恰巧昨日家里杀了一只鸡,我用铁锅和砂锅分别炖一点,让你尝尝味道就知道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说干就干,老人和儿媳妇一同就忙了起来,没过一会儿,鸡汤就炖好了,我用勺子分别尝了下铁锅里和砂锅里的鸡汤,铁锅里的鸡汤味道比较清淡,而砂锅里的鸡汤味道不仅浓郁还很润口浸入心脾。老人见我尝完后,自信地微微一笑:怎么样,哪个锅里的鸡汤味道要好些呢?“

我也笑着说:“当然是砂锅啦。”

“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当然了。”

“因为制作砂锅的主要原料是坯土,而我们的坯土都是取自于吊洞里的稀有坯土,这样制作出来的砂锅,不仅能让锅内烹饪的食物鲜美,及其营养也不会随挥发的水蒸气而散失。”

在龚开贵老人及其全家的不懈努力下,龚家砂锅在2013年被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砂锅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度参加了在2014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泸州两岸阳光非物质文化精品展演,并得到了参展中外华侨友人的一致好评。现如今,因龚砂锅的纯手工制作、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等好口碑,其儿子龚军通过网络技术,已经将龚砂锅销往至河北、湖南、山西、贵州、云南等各省地,年均销量高达一万余件。

当我问龚开贵老人为何在这山区里,苦苦坚持用纯手工铸造砂锅时,老人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就是想让老祖先留下的东西继续让子孙传承下去。”这是一位农村大爷多么朴实的话语啊。心灵的震撼,让我难以忘怀,久久不能平息,为了这份不忘的技艺,为了这份悠久的传承,龚开贵用他精湛的砂锅铸艺,述说着川南砂锅文化不朽的传奇!

供稿人:叙永县公安局(楼政)

联系电话:

2014年10月3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4294/

川南砂锅文化的传奇(探秘四百年砂锅文化)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