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半知:《理发》

2014-09-19 14:16 作者:黔东李小龙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对于理发这个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任何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要遇到,而且还不知要遇到或经历多少位理发师。

小时候在老家,由于离城远、乡下理发师少、理发要花钱等原因,基本都是自家的亲戚用剃头刀剃,或者剪刀剪。剃头刀剃的只能是光头,剪刀剪的又基本都不整齐,所以寨中小孩没有一个的“头式”好看。开始读书后,因为要“见得人”,就开始到乡场上去找“专业”理发师理发了。说“专业”,其实也就是有把理发剪而已。他们都没有固定的门面,哪里赶场就去哪里,我们称他们为赶“转转场”。他们背着一个近似现在医生用的急救箱一样的箱子,里面是手动理发剪、剪刀、梳子、镜子、围脖子用的布和毛巾等物,每到一处,就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把镜子挂在墙上,镜子旁边挂着一条擦剃头刀的布条,借来一条板凳,就开始营业。那面镜子很小,只有巴掌大,挂在墙上后却在太阳下闪闪发亮,像《封神榜》中的道具“照妖镜”;那个擦剃头刀的布条黑亮黑亮的,上面像有半斤桐油。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是“生意兴隆”的,往往是很多大人领着孩子等着理发。等着理发的人多了,也不排队,一个理完了站起来,另一个就抢着坐在板凳上,理发师也不管是谁先来、该谁先理,就用那块油叽叽的布往来人脖子上一围,开始工作。他一手拿梳子,一手拿理发剪,用梳子将头发刁起来,理发剪从梳子上面剪过去。剪完后放下剪刀,从他的“百宝箱”里拿出一个肥皂盒,盒子里有一小块粘满头发的肥皂,还有一个用头发做的小刷子,他用那个小刷子在顾客的边角和后脑勺刷一下,算是打肥皂,再从自己围腰的兜里掏出剃刀,在墙上那块布条上哗哗刮几下,按着来人的脑袋修刮边幅。每刮一下,就用手指将刀上的肥皂沫和头发抹去,刮完就算完事,不为理发者洗头的。本来山里的孩子就不常洗头,往往孩子们理完发,看到耳根四周,脖子上全是脏的。

也有人说话不严谨,叫理发为“剪脑壳”,我说应该叫“理发”或者叫“剪头发”。通常说的“脑壳”就是头,而剪的是头发,不是头;况且把脑壳“剪”了,怎么活呢。

老家有一种说法是孩子的头发长了就不乖,土家族叫“逗啰嗦”,意思是容易生病、出虚汗、尿床、做噩等。这时大人带孩子去理发时,就要将剪下来的头发带回家来烧,孩子就好了。他们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营养不良和休息不好引起的。后来有的孩子本来健康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也将头发带回家烧掉,不让飘荡在外面。我小时候理发,我母亲就曾将我的头发捡起来,用手绢包好带回家里烧。

理发的费用开始是一角两角,后来是五角一块。就这点钱,山里人也是紧巴巴的,在手里捏出汗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然,农村理发也还是有讲究的,比如正月不理发,在老家就还很流行的。一般到腊月了,大人们就纷纷领孩子去理发,然后要到开二月初二以后才又带孩子去理发。说是“二月二,龙抬头”,然后才开始理发。所以老家的理发师每年的腊月和二月生意最好。尤其是二月初二这天。

今年的二月初二我又去理了发,一来是我的头发确实长了,不显精神,当理;二是记住乡愁。

我的发型从来就没有什么特色,一直属于那种普通农村孩子的平头,一旦头发长来开始擦耳,就要去理发。我到修文工作后,从来都是留着平头,是从小习惯的,也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平头百姓”。

理发也是有趣事的。我有一次在县委旁边理发,店里一男两女,只有一人会理发,她帮我剪了一半就提出先帮我洗洗再剪,我说:

“你得剪成型才洗,哪有中途洗的?”

她又帮我剪,还是不行,又说:

“先洗洗,因为洗洗后,头发是湿的,好剪。”

我就同意了。此时进来一人要刮胡子,她就叫我等一分钟,她帮那人刮个胡子,我说行。谁知她一下刀就将来人的脸刮出血了,我想着害怕,原来遇上“菜”了。她又来为我理发,我看她怎么都剪不整齐,她还说是开了四个月了,并问我办营业执照的有关程序及需要多少钱等等。原来还执照都没取得!我看她实在手生得不行,就叫她别剪了,停下,别理了。于是她停下了,修文理发10元一次,我给了她10元,说身谢谢,走了。

可是那头式太别致,我不好意思在街上走,于是叫停一位干部的车,请他送我到一熟人的理发室重新修理了一下。这回比哪次都“标致”,因为第一个理得不好但已经把头发剪短了,后来的技术再好也没办法。

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散文,也叫《理发》。他描述的是他的理发经历和一些感受。说有一次理发,理发师帮他洗头,在他的头上到处乱抓,可是正痒的地方却一直没有抓到。我也有个这样的经历,当时我就在想梁实秋先生的描述。他还说有一次遇上个醉酒的理发师,连站都站不稳,还拿着刀为他修边幅,他一直提心吊胆,怕被割断喉咙。他的文章中很多情节让人“惊心动魄”,读来又诙谐幽默。那是因为就这么一件日常生活琐事,也是值得去感悟的,当然,各人的际遇不同,感悟也不一样。

(作者:李半知,本名李小龙,土家族作家、诗人,贵阳市作协副主席、修文县文联主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86819/

李半知:《理发》的评论 (共 7 条)

  • 心静如水
  • 老党
  • 谢年华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农村理发也还是有讲究的,比如正月不理发,在老家就还很流行的。一般到腊月了,大人们就纷纷领孩子去理发,然后要到开春二月初二以后才又带孩子去理发。说是“二月二,龙抬头”,然后才开始理发。所以老家的理发师每年的腊月和二月生意最好。尤其是二月初二这天。
  • 寒江蓑笠翁

    寒江蓑笠翁"就这么一件日常生活琐事",写得有声有趣。展示了贫困乡村的习俗和风情。

    赞(0)回复
  • 黔东李小龙

    黔东李小龙回复@寒江蓑笠翁:这是我小时候多次经历的。

    赞(0)回复
  • 聆听i.

    聆听i.也有人说话不严谨,叫理发为“剪脑壳”,我说应该叫“理发”或者叫“剪头发”。通常说的“脑壳”就是头,而剪的是头发,不是头;况且把脑壳“剪”了,怎么活呢。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