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忧郁之美

2014-07-28 02:07 作者:浪里飞梭  | 2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忧郁之美

几乎所有真正可以称得上艺术作品的魅力都在于忧郁之美,但这绝不是我的发现,而是古今中外对美有着真正领悟者的共同感受。

追求完美本来是人所共赴的使命,为什么忧郁之美反倒成为极致,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其实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自我,更接近极致;反过来,又永远与极致差之毫厘,甚至有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却失之交臂。在超越过去中得到的愉悦与总有缺憾、心有失落所造成的落差,给旅途中的艺术创造者和追随者们产生的影响就是形成作品的这一美的特质的重要途径。

这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还是看看那些经典吧。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脚大,杨玉环狐臭,王昭君肩膀斜,貂禅耳朵小。 都不是完人,都有缺点。 西施的裙子都很长 ,在腰间佩戴一串摇铃,走路时不仅没有脚板声,反而因为铃声,倒更增添了几分女性的妩媚。 杨玉环必须一天洗几个花粉浴才能减少狐臭的影响。 貂禅戴一对大大的耳环,使美貌与耳朵对称。 王昭君喜欢穿斗篷,可以掩饰斜肩膀的不足。这还只是身体上的不足,她们形象方面的不足之处更为明显。她们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倾国之貌却相继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不知给当时的后来的粉丝们带来多大的感叹。再看看屈原、曹植、李白、苏轼,那一个不是才气盖世的英才,可他们的身世际遇,谁不为之扼腕?这是历史人物,好像不完全是艺术形象,但实际上这些历史人物早已成为后人心中的艺术之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看看红楼一部中惊艳绝代的十二钗,这可是纯粹的艺术形象,有一个完美终结的?尤其是林黛玉、妙玉,但凡想起来,都会感狠生活

近代的苏曼殊,现代的徐志摩,当代的海子。这仅仅是时代的悲剧吗?琼瑶作品中的,金庸作品中的,茅盾、巴金、莫言作品中的形象可有完美?这又仅是文学的悲剧吗?

再看看莎士比亚的经典形象哈姆雷特,忧郁几乎就是他的唯一特点,他所表现的哪一方面不具有这一色彩?在外国这是特例吗?《复活》的主人公有没有?安娜有没有?简有没有?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有人说悲剧是这样的,喜剧就未必。“洛克是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但实际上,他也是个可怜而悲哀的人,因为是犹太人,虽然长于威尼斯,却到处遭人排挤,甚至有人骂他是犹太狗,这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悲哀的人物正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百度百科》) 中国的著名喜剧,鲁迅的《孔乙己》、《阿Q正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高晓声的《陈奂生进城》,余华的《兄弟》、《第七天》,莫言的《丰乳肥臀》,《娃》都不同程度有着喜剧色彩,试问,作品中的喜剧角色哪一个不具有忧郁色彩?只不过有的以荒诞呈现,有的以热闹呈现,有的以忧郁呈现,有的以悲情呈现。他们实际上都有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的忧虑和求解不能的郁闷。

历史文学是这样的,音乐绘画是不是呢?

中国十大经典名曲,《高山流水》山之雄浑、水之幽深之外难道只有知音的快感?《梅花三弄》表现寒梅迎霜傲,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写梅者哪位不是清戄出世的失意之人?《江花月》表现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但诗中相思之情、离合之狠在乐曲中岂能缺失?《汉宫秋月》写宫女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情何以堪?《胡笳十八拍》是表现蔡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广陵散》自嵇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可当年嵇康琴音之中何能失去自我?《十面埋伏》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这些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的同时,绝大多数都包含伤感、哀怨、忧愤之情。

画作何尝不是这样?想一想梵高,看看他的画作,岂能没有忧郁的色彩?蒙娜丽莎的微笑几成美的经典,但微笑的表情之下是否还有原型和创作者之间的悲欢离合?谁敢否定?徐悲鸿的奔马寄托的只有激昂?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只表现悠闲?激昂、悠闲之外恐怕不无深意,不然何以成为大家?

其实,不论历史、现实,艺术、人生,社会、自然:无不有缺憾。有缺憾的美恰是真正意义的完美,据说断臂维纳斯的两条臂膊已经找到,但装上又被拿了下来。原因是给人无限联想的作品更为完美。

自然何尝不是这样?有人说驼走大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自然的极致之美。岂不知,驼铃声声反衬的平淡与寂寞,鹰鸣九天流露的困倦和孤独,鱼处水中无时不在的污臭还有警觉,又岂是外物所知所觉的感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哪能不知“梅花香自苦寒来”?“接天莲叶无穷碧,眏日荷花别样红”岂是甘愿“立身污泥中”?“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的青竹也是无法摆脱“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的窘境。即使“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国花也难免“牡丹花好空入目”的非议。

既然没有完美,只好表现缺憾,于是,经历时间过滤后的真纯,饱含岁月沧桑的蕴藉,历大悲仅只忧郁的通达,有大喜也不无忧虑的怀远就成了人人珍享激赏的极品。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赞美秋天,有赞美其金色的华贵,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念,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欣喜,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所含深意绝不能仅以一个“酣”字注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虽写执著,其实怨愤已显。 倒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更为实在,“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个中深意恐不是饱经风霜之人所能悟及。

总之,秋给人的形象,忧郁二字只说到了表层,用秋声、秋色、秋意表达情感的作者,内心之秋更不只忧郁一层,但似乎确能作为艺术作品几乎无不忧郁的诠释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2745/

忧郁之美的评论 (共 22 条)

  • baixue
  • 沃加
  • 梦天之蓝
  • 旅客
  • 大千
  • 老党
  • 几度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屈原、曹植、李白、苏轼,那一个不是才气盖世的英才,可他们的身世际遇,谁不为之扼腕?这是历史人物,好像不完全是艺术形象,但实际上这些历史人物早已成为后人心中的艺术之神。问好作者!
  • 王鹏
    王鹏 推荐阅读并说 总之,秋给人的形象,忧郁二字只说到了表层,用秋声、秋色、秋意表达情感的作者,内心之秋更不只忧郁一层,但似乎确能作为艺术作品几乎无不忧郁的诠释吧。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总之,秋给人的形象,忧郁二字只说到了表层,用秋声、秋色、秋意表达情感的作者,内心之秋更不只忧郁一层,但似乎确能作为艺术作品几乎无不忧郁的诠释吧。问好作者!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我在读!!!!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既然没有完美,只好表现缺憾,于是,经历时间过滤后的真纯,饱含岁月沧桑的蕴藉,历大悲仅只忧郁的通达,有大喜也不无忧虑的怀远就成了人人珍享激赏的极品。——欣赏!问好作者!
  • 无不为之
    无不为之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秋给人的形象,忧郁二字只说到了表层,用秋声、秋色、秋意表达情感的......
  • 孤帆鸢影
    孤帆鸢影 推荐阅读并说 阅读荐赏
  • 浪里飞梭

    浪里飞梭回复@丫丫:感谢丫丫长期的关注和评价。我的QQ号码1194071330和1178486748和1828245506,真诚欢迎成为好友。期待!

    赞(0)回复
  • 落叶飘飘

    落叶飘飘欣赏佳作,问好!

    赞(1)回复
  • 风撩衣

    风撩衣论据充足,读之爽之也!

    赞(1)回复
  • 浪里飞梭

    浪里飞梭十分感谢各位的读评,区区小文迎得大家垂爱,深感不胜。遥致衷心的祝福!

    赞(0)回复
  • 玉洁冰清

    玉洁冰清欣赏,问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