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餐变

2014-05-15 11:56 作者:鸿雁南飞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次吃饭,只要往餐桌前一坐,女儿的毛病就多起来,不是这不好吃,就是那不合口味;不是嫌肉腻,就是说鱼腥;不是嫌馒头,就是厌米饭。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免不了教训她几句,给她讲从前的苦日子;讲地瓜面高粱米;讲野菜粥……有时女儿会说:“您做这个我也吃。”

呵呵,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说归说,不知为什么,今天吃起饭来,连自己都觉得没滋没味的。是今天的饭菜不如以前吗?当然不是。难道是自己的口味变了不成?

从前,在批判“三自一包”的年代里,乡下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顺口溜这样说:“集体化生产大锅饭,棒小伙一天挣不到两毛钱,没有米没有面,一点油星看不见,急的婆娘团团转。”这的确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我们家集体分的粮食总不够吃。为了节省点粮食,母亲每每做饭时总要在面食里掺上些野菜。每当我们姐弟嫌弃饭食,母亲总会唠叨:“粮囤尖不省到粮囤底再省就晚了。”这话几乎成了母亲教导我们的口头禅。

母亲的确是位持家的好手,从不舍得浪费一点粮食。记得有一次做好了饭,没注意让鸡给糟蹋了,那饭我们姐弟谁都不肯吃。母亲却笑着劝我们:“吃鸡食,活七十;吃猪食活九十。”经母亲这么一说,虽然心里别扭,但我们还是把那饭塞进了肚里。为了把家里那点仅有的粮食做成可口的饭食给我们吃,母亲可谓绞尽了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

那时,地瓜面是家里的主食,几乎一日三餐都靠它。饭食的好坏就看谁家能把地瓜面翻出新花样。地瓜面做煎饼是家家都做得来的;但如果谁能把地瓜面做成面条,那就不那么简单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地瓜面不劲道,用它擀面是不可能的;即便擀成了面条,下到锅里也会变成一锅粥。如何才能用地瓜面做成面条来吃,母亲有办法。她把地瓜面拿开水烫一下,然后和成面团,拿摖丝用的床子把地瓜面一点点摖到竹箅上,边摖边挪动位子,挪动的速度以不让摖出的面丝断开为准;尔后放入锅内蒸熟,然后起出箅子,做上一锅菜汤,用碗盛上蒸好的地瓜面条,再浇上菜汤。我不知道这是母亲自创还是引进的技术,总之这样用地瓜面做出的面条不但成条,而且还很劲道。母亲做这样的饭食,在今天人们的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在那个年代里,她的确让我们一家人吃的很舒坦。

地瓜面可以这样吃,也可以做成杂面条的,但要掺入高粱面,榆皮面什么的。高粱面大家可能知道,但榆皮面您未必清楚。榆皮面,就是用榆树皮做成的面子。从榆树上把皮剥下来洗净晒干,然后用碾子把榆树皮碾碎,用筛面用的络子筛出面子,这样就得到了榆皮面。榆皮面富有粘性,正是靠了它的粘性,与地瓜面高粱面掺和到一起,擀出的面条才会成条。这样做出的杂面条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

在那个年代里,如果村里有刨榆树的,大人孩子便拿着工具赶去剥榆树皮。榆树刚刚倒下,大家便围拢上去,拿锤子的,用斧子的,不待多大功夫,榆树皮便被剥的精光。那时,那样的杂面条也不是常能吃到的,只是偶尔吃一顿换换口味,但吃起来却是那样的香甜可口。

想起来那时的地瓜蒸面,榆皮杂面与今天的白面粉做成的面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那时的地瓜蒸面,榆皮杂面吃起来咋就那么香甜呢?今天的手擀面、机制面吃起来反倒觉得没滋没味了呢?这大概是,那时能吃上那样的美食实属不易的缘故吧?!今天的一切似乎来得太容易了些,吃起来总觉得没滋没味的。丰衣足食自然是好,而顿顿美餐未必就能吃出味道来。

前时我托人从老家带回来些地瓜面。我按母亲做地瓜蒸面的法子做了几次地瓜蒸面;每次都同样做了浇面的菜汤。当然今天的菜汤与母亲那时做的菜汤是不同的,母亲不过用一把青菜,一点盐巴熬制而成;而我今天做的菜汤是用鸡蛋、肉丁、虾仁、紫菜等等,然后再加上各种作料做成。第一次吃地瓜蒸面,女儿吃得有滋有味的,连我们也觉得好吃。这样吃了几次后,女儿就开始厌了起来。这或许是我们大家的通病吧?任何饭食常吃都会生厌的。吃多了甜的,偶尔来点苦的,吃起来或许更有滋味。我们只有酸甜苦辣都尝尝,才能品出各种味道来。

想想,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样吗?一帆风顺固然好,但历经磨难,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走到最后或许更有味儿!不吃点苦的,永远感觉不到什么是甜的滋味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1582/

餐变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雪灵
  • 龙行天下
  • 晓晓
  • 剑客
  • 晨星
  • 雨袂独舞
  • 忧郁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