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村漫记之乌镇绝唱

2014-05-07 10:22 作者:真源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小生活江南的农村,走过了很多个不同的小镇,那些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临水人家太多的还是小时候的记忆。小河绕行于古老的小镇,沿河的石堤,临水的店铺,一座座小桥,一条条街巷,流传了多少童年的歌谣,唱不尽的似水流年,伴随着不变的歌声在成长。悠悠流淌的河水,长长幽深的小巷,船行在弯弯的小河,穿过桥洞跨上码头,踏上石板的街道,淳朴的乡音萦绕于耳际,这一切纯粹的记忆至今还犹在眼前。

乌镇,是另外一个世界,似乎已不属于当今的这个社会,在她周围流动的空气也是千年以来的沉淀,蕴积在这块土地上。乌镇之名正如她的历史一样的深远。乌镇古名乌墩,“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乌镇系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古老的大运河穿镇而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而明洁的幽静所在。那些“小桥、流水、人家”的石板小路,古旧的木屋,还有清澈的湖水,都蕴含了远古的芳香,仿佛是在向人们提示着一种来自于久远的问候。脚下的石板路,河埠边的石墩、石兽,凌驾于小河的石桥,都具有厚重的文化传承。

行走在长长的河堤,任凭悠悠的河水载着小船,划船的艄公穿着土制的服饰,坐于船中的游客均以一种好奇的目光环顾四周,打量着所看到的奇异景色,她们头上有的扎着在街市上买的蓝花布头巾,歪歪斜斜的在相互对视中开怀大笑。船帮边沿亦有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装饰,行驰于河道,夹杂在一片浆声笑语中画船缓缓的穿过小桥,隐没于河道的深处。

那天正是在节日期间,在河道的两边挤满了行人,望过去只能看到晃动的人头,街侧的店铺里同样的人头攒动,难以看清店内陈列的物品。几座桥上人来人往不断,有的在桥顶稍站片刻,看到两岸的古老建筑,空隙间流动的人群,还有画船从桥下穿过,船中的人在看着桥上的人,相互间挥手致以亲切热情的问候,各自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在晃动的水波中映出别样的姿态,喜悦和快乐洋溢在充满青的脸庞。整个一幅水墨乡村游春图,至此,难以区分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景中现,恍惚是在中穿越到了千年的古镇,来到了诗意的江南。

一艘画船就是一处移动的风景,游人的欢声笑语则是动听的音乐,那横跨在河上的桥是琴弦,船桨激起的水花恰如一个个音符跳跃在河面上,那些步态轻盈,风姿绰约的少女是那样的迷人,无疑是景色中的鲜花开在了春天里,三五成群的走过往往是带来了一串惬意的笑声,象山涧的清泉慢慢的流淌远去。入目不忘在沿河的每一处景点,本身就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少妇,千年之后尚丝毫不减当年的姿色,揭开面纱还原了当时的角色姿容,以无可比拟的美展示在人们面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肥沃的土地湖泊遍布,碧水环绕的湖中岛屿犹如明珠镶嵌在诗意的水乡古镇。水草丰盈,桃红柳绿,语花香,整个就是一幅《江南春意图》卷的再现。有河必有桥,乌镇的桥千姿百态,据记载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的是“百步一桥”。 现存的有通济桥、仁济桥,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福兴桥、浮澜桥、梯云桥、利济桥等,大多以单拱石桥为主,有些桥名还清晰可见,桥的两头有石凳、石兽,桥栏雕刻着精细图纹,虽历久千年而依稀如初。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 “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真是走进了古桥的博览馆,古朴中不失自然之趣,一股怀古的幽思之情顷刻在心中蔓延,除了暗生惊叹,几无语复加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在乌镇那些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一排排的木栅门褪去了朱漆,更是显得古朴,门楣上的匾额字体苍劲,屋檐下的粗大的独木圆柱竖立在石鼓凳上,黛色的琉璃瓦整齐的排列在屋檐边,跨过高高的门槛,屋内阔大的厅堂摆设着古老的红木家具,所以这些都预示着曾经的主人当年的荣耀。窄窄的巷子里,沿墙灰色的方砖经历了数百年的风侵蚀,斑驳的犹如花纹描绘着历史的见证。尽管现在一些民居改成了店铺,经营着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或民间的手艺工匠,他们灵巧的双手在编制着早时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和劳动生产工具,那些都是生活在现代年轻人所不易见到的,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就失传了,成为历史的遗物,只能在了博物馆中展示了。

在那些沿街的民居或深深的巷子里还有许多原住居民,他们一如既往的生活在自己的房屋里,过着平凡而悠然的生活。不时的看到出入于家中的乡民,衣着朴素,生活简洁,穿着当地特有的装束,孩童们穿梭在院内巷子里,追逐嬉闹不停。大人们或在河堤上洗衣,或在古井边汲水,他们的面部和手都有着褐色的斑痕点点或深深的皱纹,这是历经沧桑的印记。还有阵阵清香不时的从巷子里飘出,那一定是他们在做着香甜可口的饭菜,若是与他们交谈几句,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随和的自然感觉。

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可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有的突出一个阳台,有的突出一大半,真正的是枕河而居。水阁几乎都是木结构,三面临水,具有雕花的轩窗明亮透光,要是在以前过往的商船沿河叫卖生活用品,可以从窗口吊下篮子即能买到需要的物品。若是在日里随意是坐在窗前即可遍览河岸风光以及游船的穿梭往来,晚上阵阵清凉自水面沁入,河面周边光影璀璨,从灯火阑珊处出摇出一条小船,悠悠的在窗口驰过,湮没在了河道的另一端。

水乡古镇船在当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早时的读书人坐船的比较多,“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街道。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过道两旁的长凳供人们休息等候之用。 距此不远的“茅盾故居”现今按原状修缮完整,里面陈设着当时年代的许多物件,以及主人的读书场所。现在走入这些堂屋,还是能够体会出那个时代读书求学的不易。

古老的乌镇至今还延续着当年的一些民间习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正月十五的元宵走桥,乌镇人在入则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避灾禳解活动,现在的“走十桥”已是单纯的节日游乐活动。

清明寒食节,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在春雨霏霏之中,乌镇历来是丝绸养蚕之地,习俗与此有一定的相关,自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持续可达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和农历六月初六的“天贶晒虫”,还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这些节日与江南各地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都是沿袭着古时的一些民间习俗,现在主要是借此欢聚的形式,在民间的庆贺游乐活动,予以对古老习俗的纪念和传承。

走在熙熙攘攘的古老街道,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朴的民居之外还有许多当地特产,为游客们所青睐。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是由白米、白面、白水成之,以此而得“三白酒”之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酒味浓郁、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传统饮品。若是走进酿制的场所——酒坊,那些传统的酿酒器具,大缸、炉子、酒糟等都是那时特有的酿制过程,一股股浓烈的酒香味,是最纯真的酒味。

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 是传统的民间纺织工艺品,在乌镇的街道店铺以及小摊位上到处都是,是最引人眼目的一大特色。几乎都是蓝底白花,其花型有圆点、梅花、桃花等花形比较小的点缀其间。材料多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完全是手工织成。分别制成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有序梯次挂在店铺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是最具鲜明的乌镇民间和民族特色。游客们购买后随意的妆点在头上、手臂或腰间,行走在人群里,真是别有情趣。

乌镇的传统小吃和当地独特的民间工艺品比比皆是,每一种都有其特有的故事和传说,探究中会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也正以次更吸引前往的游客趋之若鹜。姑嫂饼的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杭白菊的洁白如玉,花蕊金黄,朵大肉厚,香浓而幽雅,味甘而醇郁;木雕竹刻的手工艺精湛而细腻,每件作品都是浑然天成,朴素却又别具匠心。

偶尔走到乌镇中市,即到了江南三大道观中的“修真观”, 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此观是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乃创建了“修真观”。观成,有青鸾飞临,翔跃于修真观上空。镇上之人以为神奇,争来观看,一时间,修真观逐名气大增。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前为元武殿,中乃三清阁,后是轩辕坛。之后历经兴废重建,及至现在的修真观共设有三进,一进为山门,二进是慈航大殿,三进为玉皇阁,两边分设十殿阎王、瘟元帅、财神等配殿。修真观的正门上方挂有一特大算盘,下方书对联一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里面大殿的廊柱上则有“红日无私,贫富一般照顾;青天有眼,善恶两样对待。”“天堂可到,地狱非遥,只有心头分路;国法能逃,冥诛不赦,休怪神力远大。”极具警世意味。内殿院中设有香炉,整日青烟缭绕,香客不绝,其中有一联云:“一盏青灯可照无量前程;三枝福香能解千灾百难。”修真观成为当地人烧香敬佛的主要场所。

在修真观广场的左侧有一个“古戏台”,当时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 ,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戏台两边廊柱有一副:“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悬一横额“以古为鉴”。若是遇逢民间的活动,如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等,在戏台演神戏,招待修真观中的诸神。平时会有一些地方团体或一些戏曲好者的演出,观前广场是民众们看戏休息闲聊的场所,极其热闹。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最典型的缩影,她的神韵不足以用言词所能尽述。无论是在晨曦里或是在夕阳下,她的美是永恒的,是无可比拟的。信步行走在街道或是坐在徐行的船中,所能映入你眼帘的无一不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绝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8949/

山村漫记之乌镇绝唱的评论 (共 13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 婉约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龙行天下
  • 醉成记忆
  • 昨日依旧
  • 黎若安
  • 三角梅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最典型的缩影,她的神韵不足以用言词所能尽述。无论是在晨曦里或是在夕阳下,她的美是永恒的,是无可比拟的。信步行走在街道或是坐在徐行的船中,所能映入你眼帘的无一不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绝唱。景物描写细微,欣赏!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最典型的缩影,她的神韵不足以用言词所能尽述。无论是在晨曦里或是在夕阳下,她的美是永恒的,是无可比拟的。信步行走在街道或是坐在徐行的船中,所能映入你眼帘的无一不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绝唱。问好作者!
  • 樱水寒
    樱水寒 推荐阅读并说 描写的很细致!
  • 冰雪露儿

    冰雪露儿喜欢!转了制作日志了。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