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浩气长存——杨靖宇将军密营观后感

2014-04-23 10:21 作者:东方玉光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秋天的一个清晨,我们从单位出发,去桦甸红石镇杨靖宇将军密营参观。其实很早就知道杨靖宇将军是著名的国抗日将领,我省通化地区的靖宇县就是他生前战斗过的和牺牲的地方,对他在桦甸战斗过的事情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也从未认真地考虑过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尽管靖宇县离我们也并不远——都在一个省内,但总觉得杨靖宇将军的人和事离我们很远。

公路在深山密林中蜿蜒而行,我们在一座大山脚下停了下来,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这里显然已经成了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了,有导游解说并带领我们从山下往山上走去。我们看到了当年杨靖宇和他的抗联将士们的生产、生活和战斗的所在地,也参观了他们当年的储藏食物、被服、药品和武器弹药的秘密营房以及生产和生活的用品。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解说,虽然当年的枪炮火光已经远离我们,但我仿佛看到杨靖宇将军带领抗联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战斗的场景就在眼前,也同时感受到了智勇双全的杨靖宇将军的非凡的指挥才能,仿佛看到他正指挥着他的抗联数百次的与日伪军顽强地作战,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沉重地打击日伪军。

我们参观时节已进入了深秋,气温不是很低,但是单衣单裤已觉得很有些寒意了。通过实地参观杨靖宇烈士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想起他们在零下40多度的寒与敌人做战,更是增添了对革命烈士的崇仰之情。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队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好几仗。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在零下40多度的数九寒冬,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寒交加,难再力战。敌人对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转战濛江县现靖宇县一带。在那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有一些杨靖宇身边意志不坚定的人当了叛徒,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在距杨靖宇牺牲前五天,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也壮烈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讨伐队劝他投降,可回答敌人的只有射向敌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仅35岁。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

敌人惊愕于杨靖宇能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觉得不可思议;我震憾于杨靖宇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慨,深受教育。和杨靖宇所处的险恶条件和环境相比,我们的面前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硝烟、枪炮声已离我们远去,历史的的车轮在向前,倾听历史、感受历史,顺着历史的印迹思索今天和明天。距杨靖宇将军牺牲已经70年了,但今天的人们对杨靖宇将军吃草吞抗战至死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详。尽管现在不需要我们像杨靖宇将军那样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国家的和自己的历史,但他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仍将激励和鞭策着无数的后人。在我们和平年代,在没有硝烟的世界战场上,我们将不负像杨靖宇将军的先烈们,用我们的智慧创造和书写美好的未来。杨靖宇将军离我们已久远,但他的精神浩气长存!(本人原创于2010年10月1日,略有改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4085/

浩气长存——杨靖宇将军密营观后感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