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寿山将军诗词楹联书法作品赏析

2014-04-12 08:47 作者:宁静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傲骨诗联抒壮志 丹心翰墨写

-----赵寿山将军诗词楹联书法作品赏析

李景宁

赵寿山(1894---1965),陕西户县定舟村人。早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历任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营、团、旅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任杨虎城部行动总指挥,在张杨发动兵谏,促成国共合作的西安事变中做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先后任国民革命军17师师长,38军军长,第3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省长。他出身寒门,自幼喜诗词、楹联、书法、绘画、武术、秦腔等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擅长诗词、楹联、书法。在戎马生涯中,创作了不少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词、楹联作品。同时,也留下了苍劲有力,极其珍贵的书法墨宝。

一、出身寒门 酷爱书法

农历甲午1894年11月21日,赵寿山将军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户县县北乡渭河边定舟村。将军童年,政府腐败,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他因家贫无钱读书,常常提着竹笼到渭河滩打猪草。其时,村北庙设有私塾,他渴望知识,常常于窗外聆听私塾先生讲课。元村人私塾教师魏康侯见其聪颖英俊、相貌不凡,少有大志,遂支助其笔墨纸砚,教其写字,并免费入学就读。他利用空余时间,与同学李逢春、杨向荣等比赛写字,深得先生夸奖。同时,深得村中清末举人、族人赵鹤皋指点和身教。每每与同学到渭河滩拔草、搂柴、下河逮鱼之际,喜欢用木棍在沙滩书写老师教过的诗词、楹联文句。由于自幼打下深厚坚实的功底,在后来的戎马生涯之中,其诗词、楹联写作和书法艺术,始终游刃有余,落落大方,无愧儒将英名。据对照将军一生书法作品可发现,其书风可分三个阶段。抗日战争前,以写楷书为主。抗日战争时期多写行书。抗战结束至晚年时期,多写行书兼草书。据《户县定舟村史略》主编,将军的外甥张兴民老师曾经回忆:舅父晚年写的书法是“章草”,不是“于草”。户县作家马维岳主编的《画乡精粹》和户县文化馆老馆长谢志安先生主编的《户县文物志》在征稿时,我受张兴民老师委托,曾将将军给侄子赵元俊写的书法墨宝送去入编。那幅字,就是典型的章草书风。将军喜爱书法,并与许多书法家结为好友。1935年秋赵母曹善慧仙逝,书法大家于右任、郭希安、王凤仪等均为赵母写了墓志铭、墓表。赵母曹善慧三周年纪念,他还出版印刷了挽母诗词、楹联、书法纪念专辑,留下了民国要员杨虎城、孙蔚如、邵力子、邓宝珊、蒋鼎文等30多位名人诗词楹联墨宝。其毕生喜爱书法,存世墨宝虽然不多,但是仅存的书法墨宝可窥一豹而知全身。1932年,在陕西汉中任绥靖司令时,曾为勉县武侯墓撰楹联并亲自书写,值得感念的是将军不忘家乡,不忘根本,落款为“户县赵寿山”,至今令人赞叹不已。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激励部队,其在筷子上书写对联,足见功力。1938年,其还亲笔题写十七师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抗日战争结束,将军到甘肃武威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时,直到进入解放区这一段时间,他主要精力就是习练书法了。至今,在甘肃民间还有许多将军当年送给友人的墨宝存世。当时,将军还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刻制在铜镇纸上,赠人不少。据说,当地一些高官贵商、普通百姓家如有红白事情,只要求字,将军都会一一满足。进入解放区后,将军常常用诗书一体,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解放初,杨虎城将军陵园建成,将军时任陕西省省长,他亲笔书写了“杨虎城将军陵园”几个字,其书风饱含深情、苍劲有力,寄托了对杨虎城将军的思念之情。至今,每当人们路过此地,就不由得驻足,观看将军题字书法。解放后,将军回到家乡户县定舟村自己创办的善慧小学,常常对师生发表讲话,勉励学子好好读书,写好字,励好志,做好人。同时,与昔日同窗李逢春等,拿上毛笔写几下,述说人生沧桑往事。民国时期的将官、要员当中,能拿起毛笔写字的人不多。将军书风纯正、结构严谨、笔力雄厚、线条流畅,作品蕴藏着一种沧桑气概和铮铮风骨、浩然正气。他能打好仗,能写好字,被尊为儒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赋诗作词 铮铮傲骨

赵寿山将军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作品,至今保存下来的作品不多,约有三十多首(副)。他创作写的诗词、楹联作品,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水平。尤其是诗词、楹联形式和内容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进步性、时代性、历史性互为包容,达到有意境、有深度、有思想、有情感,没有无病呻吟的迂腐气息。他的诗词楹联字里行间充满了铮铮傲骨和磅礴大气,流露出热爱家国的追求。

1937年11月,将军鏖战娘子关,一愁白了头。在硝烟弥漫的战火间隙,将军写下《娘子关外月如霜》一诗曰:妖气弥漫寇方传,百战何辞作国殇。士卒冲锋杀敌处,娘子关外月如霜。这首诗读来,令人沧然泪下,一下子把我们的记忆带入战火纷飞的抗日烽火岁月

1947年2月26日,将军虎口脱险,走向光明,欣然写下《由上海赴天津逃离白区》一诗曰:鞍马驰驱为国家,常于虎口渡生涯。蒋酋本意图縻羁,董老深谋释锁枷。身入贼船充牧师,舱逢美媪作公爷。津门暗渡展鸿翼,远走高飞潮日华。这首诗,道出了人生几多感慨,为走向光明感到欣慰、幸福

1947年2月,将军进入解放区,在革命的队伍里热血澎湃,按捺不住满腔豪情,毅然写下《进入解放区感怀》一诗曰:十年军工地下忙,手掷头颅压虎伥。太行区临神态旺,延安路近喜眉扬。云山北向争磐指,风西来接混茫。按剑高歌翘首望,誓清狐鼠救家乡。还写下《宜川战役》诗:戊子春初二月天,三军浩荡下宜川。红旗漫卷东风里,士气腾冲西岳巅。箪食壶浆迎有道,云屯电击诛不悛。严刘歼灭军民快,胡匪仓皇涕泗涟。这首诗,表明了将军的政治立场和爱憎,流露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1947年8月,将军到革命圣地延安之后,得到中央领导接见,心情十分激动,随机写下《胜利到达延安》一诗曰:小息津门又据鞍,为求真理赴延安。东风二月征人急,西塞千山行路难。羽檄星驰河岳动,机宜面授韬钤宽。青门在望精神奋,去暴除奸万众欢。这首诗直抒胸臆,作者充满了人生的喜悦之情。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将军是一生是传奇加诗意的一生。其自述说:他出生于“国事不堪民益苦,列强环伺谋瓜分”的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末期,从小就立下要“掮洋枪打洋鬼子”的报国志向;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亲历了北伐剿匪、西安事变、抗击日寇、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共和国经济建设等七个非常历史时期,饱经沧桑,历尽艰辛。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志,他“国仇家恨填胸臆,请缨投笔习陆军”;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他“助杨捉蒋息内乱………”;为了粉碎日寇侵略野心,他“血战华北难如愿,百战何辞作国殇”;为了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他“鞍马驰驱为国家,常于虎口渡生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他“戊子春初二月天,三军浩荡下宜川”;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他“按剑高歌翘首望,誓清狐鼠救家乡”;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永远繁荣昌盛,他“老马虽老能识途,人民江山亿万秋……”

1961年12月12日前夕,在北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的赵寿山将军,为纪念西安事变发生25周年,赋诗“双十二”廿五周年感怀战友诗一首曰:地覆天翻廿五年,江山劫后更娇妍。如昨往事双十二,缅怀张杨各人天。国仇已报友仇在,生死恩义尚宛然。伏枥不觉白头老,每抚旧剑夜不眠。这首诗是赵寿山暮年对往事的追忆,寄托了他对张杨二将军的深切缅怀之情。诗意为:西安事变发生25年后,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好河山更加娇妍。难忘的1936年12月12日啊,西安事变想来还如同昨天刚发生一样。这时缅怀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时,我与他们已不得相见。民族的仇恨已经耻,但杨虎城友被杀的仇恨还没有昭雪啊。我与他义结金兰,出生入死,恩深似海的情义还宛然存在。我一生默默奋斗,不知不觉头发花白到了暮年。每当拿出过去打仗随身佩带的旧剑拭擦时,就想起如烟往事,想起战友,想起那件扣人心弦的西安事变,就彻夜不眠,兴奋不已,怀念不已。全诗饱满爱国激情,旧事重忆,抒发了作者胸怀祖国,思念战友,雄心壮志不已的爱国军人情怀。

赵寿山将军在病逝的前三年时间里可以说诗情澎湃,进入到诗意人生的境界。把自己参观所见所闻,都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寄托了将军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1963年10月,将军在广州参观后写下《参观广州中国出口商品出口陈列馆》诗曰:五口开放竞崇洋,帝国主义霸市场。敲骨吸髓民怨愤,外侮侵略国畿亡。风云变化乾坤转,商品出口信誉彰。万非迢迢来交易,和平气象海天长。作者从一个角度写商贸,同样饱含爱国之情。1964年1月,《广州吊唁》曰:滚滚珠江越秀雄,羊城浩气接苍穹。手举花朵先天下,反满旌旗遍域中。碧血斑斑门外雨,黄花朵朵岗前风。千秋万代垂光列,喜见人间一片红。这首诗集中表现了将军对革命岁月的眷恋,同时对革命者缅怀,并鞠躬致敬之心昭然在胸。1964年1月,《从化》曰:修竹丰林万壑谷,沧泉棋布荔枝上。青山绿化争明媚,碧草红花发郁香。策杖松间龙语,凭窗眼底看鱼翔。寒潮已逝春回转,万象更新人寿康。作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将军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怀。1964年3月,将军写了《谒孙中山故居》曰:美丽峰峦绕翠亨,弥天浩气硕人生。同盟革命为医国,会结兴中竟覆清。大业垂成遭篡窃,千秋遗恨失权衡。东风浩荡摧枯朽,告慰中山济世情。这首诗对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作了肯定和缅怀。1964年2月14日,创作《七星岩》曰:七峰布列恰熊星,倒影湖光分外明。玉洞凌空悬万气,铁山据地起峦嶒。字留刚劲龙图迹,书刊风流北海铭。历尽兵戈遭毁坏,人民作主更峥嵘。这首诗蕴含着他对人民大众的阶级感情。1964年3月17日,创作《参观新会圭峰劳动大学步董老》原韵,绝句:大学名身动,规模呈主观。昔年荒谷里,桃李满千山。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感触良多,写出山乡巨变的喜悦之情。1964年春,创作《与周总理访亚欧十四国家胜利归来感怀》曰:(一)东风有力拥银翼,十万云程敢次飞。性仗精诚笃友谊,声威远播亚欧非。(二)真伪从来不两立,是非应判岂容中。反伪反帝群情向,谦德流光万月崇。(三)吠尧桀犬寖预狂,马列光辉万丈长。革命中心今若在,从此统战陈堂堂。胜利归来,将军爱国情怀跃然纸上。情不自禁地,抒发了炎黄子孙的拳拳爱国壮志。1964年春,《参观第二展览馆感怀》:利器从来国所珍,疆场决胜赖人民。欣瞻武库储新品,刹那新天十万巡。积弱难迁寇盗疆,中兴历望魂牵。尖端武器吾今看,百胜人操百胜权。作者有感而发,对加强国防事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爱国之情的迫切。1964年3月,《参观中山县河溪公社虎狮大队有感》曰:虎狮大队从足气,主席思想掌握牢。干群关系如鱼水,彼此爱护胜同胞。丰衣足食人人喜,生产计划年年高。意气奋发革命化,风流人物看今朝。《湛江颂》:雷州半岛南海阳,万紫千红新湛江。我因观光来胜地,精神兴奋气洋洋。人民当家力量大,党的领导放光芒。此地原来是荒丘,历代丞臣多放流。李刚留字湖光岩,东坡建高为消愁。降及清季成伤废,法市窥观逞异谋。各地抗倭凝胜利,清廷昏庸和是求。群众愤气冲零洋,寸金桥畔划鸿沟。民国历经三八载,官贪民贫风满楼。浩荡东风吹世变,建设万端展鸿遒。男女老少齐东劲,青年运河载九州。旱涝风灾成往事,从此年年管丰收。三面红旗飘四海,人民江山垂千秋。这两首诗写的壮怀激烈,极富真情实感。

诗言志,言为心声。从他创作的一首首诗可以看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可以领悟到将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三、撰写楹联 彰显真情

1933年2月,时任汉中绥靖司令的赵寿山将军为武侯墓献殿所书题的一副对联堪称经典。联曰: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王业不偏安”,出于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指刘备的蜀国占领四川大好河山,为偏安一隅,未能实现汉室一统的愿望。两表指诸葛孔明的前后《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决心。下联是写诸葛丞相统率军队长期扎驻汉中,进攻关中,再夺中原,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将军的这副楹联对仗工整,平仄相谐,充满了无限爱国之情。此联的特点是用历史上名相作为切入点,采取纵横对比的手法歌颂诸葛亮,角度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929年至1935年,赵寿山在汉中任杨虎城17路军17师51旅旅长兼汉中绥靖区司令时,为了厉行节约,激发斗志,凝聚人心,教育官兵发扬吃苦精神,亲自撰联了一副七字联,并亲笔题写,烙印在两根筷子上。这种筷子楹联励志、教育官兵的做法,时传为民国时期军队教育官兵的楷模、佳话。联曰:每饭莫忘国难;举箸须念民艰。

这副楹联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和记忆。上联意思是:每次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国家的困难。下联的意思是:每次吃饭举起筷子的时候,必须念起人民的艰难困苦。联句平仄对仗,工整,上下联内容意境相谐,整个联句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展现了出身贫穷农民家庭的民国儒将赵寿山将军的悲悯、爱民情怀。这副楹联与他时为汉中勉县武侯墓题写的楹联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将军少年立志“读书志在报国”抱负的具体体现。赵寿山将军创作并题写这副对联的历史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对国内震动很大,尤其是部队。“9.18”事变后,赵寿山即在汉中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抗日干部。并各赠送一双特制筷子,上面烙印亲笔所书的这一联语,以示每饭不忘国家之艰难,不忘人民困苦之意。教育官兵在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危亡之际,必须团结起来,共御外侮。从此后,赵寿山将军无论担任17师长、38军长等,部队官兵的筷子都烙印着这副楹联,通过潜移默化,入心教育,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中条山浴血抗战中,屡立战功,打得日本牛岛师团溃不成军,被称为抗日战场的“铁柱子”,一支打不垮的铁骑劲旅。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民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作为儒将,赵寿山将军能在戎马生涯之余,以诗词、楹联书法抒发胸中情怀,消融心中块垒,淡泊名利,于国于民敢问心。细读将军诗词楹联,品赏书法墨宝,常常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忧国忧民,情系桑梓,敦敦厚厚、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9841/

赵寿山将军诗词楹联书法作品赏析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