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适漫步——记厦门·鼓浪屿

2014-04-07 14:06 作者:冬林岚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至二十四日,我和妈妈前往厦门度过了安宁平和的五天静好时光。其中,在鼓浪屿和厦门岛各居住两,游览鼓浪屿各景点、环岛路、珍珠湾、曾厝垵、胡里山炮台、厦门大学、中山路等等颇有名气的景点,然而,这里与北方完全不同的空气的味道,风里的气息,才是最让我留恋的。

人约黄昏,喧嚣的海与平静的心

——记珍珠湾

一月,傍晚,正值涨潮,海水借了风势,愈发澎湃。

海,于我而言并不陌生的字眼,我早已见过秦皇岛的海,青岛的海,蓬莱的海,而这一次,在我的面前拍打出白色浪花的,是一为新的朋友,她属于东海,这片海湾,以珍珠为名。

海水急速退去,却以更大的气势扑上来,一遍又一便地冲刷沙滩的沙粒,一次又一次地覆盖前一浪留下的痕迹,翻卷的水生成水沫,如同碎银,却比真实的银饰更细腻更富有变化和激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目光渐渐放远,远处的海波光粼粼,正是斜向夕辉所映成的。天与海的交界处呈现一道很细很细的白线,几点黑色的影子,大约是归航的渔船吧,也许,皮肤黝黑的渔民正掌着舵、加足马力,也许,他的妻子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晚饭,也许,他的孩子正在码头盼见父亲的帆影……再远一点,一道灰里透了些许淡紫、中间稍宽往左右渐渐细下去的影,很容易被忽略掉的影,它既不属于天,也不属于海,它和我脚下的一样是陆地,但它却只是一座很小的小岛,我甚至无从知道它的名字。岛的后面,我再也看不见什么了,尽管与海平面贴在一起,那最亮的一道很淡的灰色夹了一丁橘红意味的色带,已属于天空了,再向上,色彩又开始了新的渐变,我看的,那位画家慢慢调入了蓝色,一直抬头,抬头,看到头顶,已是很深的藏蓝色了。

不断向着海面靠近的,那轮巨大而炙热的火球,在海面上留下一道耀眼的光带,一瞬间我分辨不出那光带是无色的还是白色的,我只能隐隐辨出一抹属于太阳的温暖橘红,随着海潮翻涌,光带不停舞动,从天海之间铺开,直至我的脚边。

耳边是满满的风声、海声,忽而,只觉里面夹着一丝歌声,风吹乱了头发,我撩着发丝,循声回头,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吉他歌手,穿着简单的夹克、牛仔裤、咖色墨镜,支了音响,拨动着琴弦,哼唱出一首首熟悉或是陌生的曲儿来,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极富磁性的歌声与海声与风声,编制成独属于这片海的音色,于是,被海水喧嚣激得狂跳的心,慢慢平稳下来。

日出日落,潮起潮落,珍珠湾这样重复着,岁岁年年,然而,每天,在这片沙地上留下脚印的客却从未相同,每天,浪潮都会抹掉这些印记,不论是怎样的脚印与痕迹,深也好浅也罢,全部抹去,迎接新的客的,永远是新的沙与水。

守一铺小店,念静好时光

——记鼓浪屿与曾厝垵

若是有缘,我便能寻到一道静谧小巷,租下一间小小的铺子,深巷深深,树影重重,红砖旧瓦,树借了日光将影投至我窗,每天在玻璃窗上雕画出不同图案。我能换下束人的时装,穿着宽松的棉布裙,在柜台摆上不同的精致的手工或是一品点心,闲来读书写字,侍弄几盆绿植,等一位有缘的旅人,来分享我的点滴幸福

鼓浪屿:旧岁月的遗痕,然花草新绿

旧时的德国领事馆,如今摇身变作旅馆,已寻不出一点当年意味,唯有白色的欧式廊柱、整体的模糊轮廓还惦念着最初的光辉。

在龙头路,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小店拥挤在一起,无不是由店主精心装饰了的。一家小店白色细木落地窗内,棕色木桌上铺了米色暗花桌布,一只汽水瓶里插着粉色的康乃馨,好似不经意却实是别出新意的摆了几本厚厚的旧书。而另一家的二楼窗外,摆的满满的快要溢出的盆栽,这才叫做“窗外即是风景”吧。

店名总是独出心裁的,“赵小姐”“陈罐西”“潘小莲”“张三疯”……不胜枚举。而门、窗、棚子、招牌、帘子、桌椅……任何一点东西,经过了思考,总是能做出新的动心;同高而出售的东西,小装饰、明信片、点心、茶……家家都有不同的特色。记得独有一家胡桃夹子,从手指大的一直到与人的胡桃夹子木偶,从地上直堆到天花板,满满的小人儿,服装各异,执乐器的执兵器的,年轻的上了岁数的,天下任何一个女孩儿,都愿有这样一队小人儿守护自己吧。

在远离龙头路一带的小巷,偶尔会有家庭旅馆,藏于转角之后,等它的旅人过客。

热闹的店,大都是基于鼓浪屿的老房子改造,若不是抬头仔细寻,倒是觉不出这是个老街,闹区的很多“百年老年”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细想来,小店虽好,却总觉有什么沉积的东西被抹去了,留了一丝空空的感觉。这样想来,偶然抬头发现的一家名为“花时间”的咖啡馆,倒是很合我心——没有显眼的招牌,只是普通的民居小院,唯有门口镶着一块黑色牌子,只有“花时间”三个字,院里是难寻的安逸。

随着游客的增加,岛上的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可,旧痕也愈发难寻,怀着“寻旧”之心的旅人难免心生无法言明的遗憾。这恐怕,就是时间流逝的伤痕吧。人总是不能挽留住旧时遗痕的啊,因此才会珍惜吧。

曾厝垵:钢琴键上的时代交响乐

曾厝垵的街上,洋溢了一种与鼓浪屿龙头路完全不同的热闹,一条小路蜿蜒向上,像是将钢琴键铺开,奏响叮叮当当的交响乐。

有名一点的一家餐馆,叫“三年二班”,顾名思义,店内陈以课桌,进店带红领巾,菜单叫课本,结账叫交学费,虽说饭菜实在一般,也算饶有童趣。还有出售可爱的绿色盆栽的店,摆满大小玩偶的店……林林总总。

感觉上,这里的店主们似乎是费了更多的心思,诸如“曾嬛传”“曾小贤”一类“曾”字与现代流行相融的店名,欧式小资与传统的结合,两线不同的感觉拧成一股绳子,感觉就像双色冰激凌一样奇妙。

晨风清爽,静谧小巷和邂逅的曲子

——记鼓浪屿

有个以鼓浪屿为名的小岛,那是个可以理所应当去慵懒的地方。

清风宜人,晨光恰好。

最适合走路的地点和时间,我终于能同时拥有。

风来自海,暖暖的,吹散了晨起的困倦,整个人儿都清爽起来了。沿着海边走,一侧是日光下的海,金光粼粼,船影摇摇;一侧是红楼绿树,交相掩映,相得益彰。

一道小巷,延坡路向上,两侧都是民宅,都是小小的拥簇在一起,各有各的魅力,排列在一起却十分和谐,好像它们天生就要在一起的——

玫红色的蔷薇伏在灰白的石墙上,院门的门洞雕刻着复杂的纹理,院里的小楼,红瓦白墙,长长的玻璃窗,恬安惬意。棕灰色石墙上用红砖砌成镂空图案的围栏,墙上爬着绿色的植物,把白色的门柱拥抱起来,好像把漆成暗绿色的铁门当成了朋友,院内的白色小楼上小小的咖色木窗里,有过怎样的故事?老榕树守护的米黄色小楼,矮墙上摆了一溜的盆栽,侧面的石阶,墨绿色的扶栏,那颜色,和巨大的半圆木窗是一样的,这是一个活泼的家伙呀!欧式的红砖房子,不论是窗框还是屋檐都有精致的雕刻,宽敞的阳台,窗上挂着洁白的窗纱,窗台上的绿植含苞欲放。这是一家咖啡店了,白色的门窗,紫红的遮棚,门口挂着中世纪伦敦瓦斯灯样式的顶灯,半人高的木栏围出一块地方,摆上两张浅黄色的圆桌和椅子,擦着墙角种上开红花的盆景,大开着的两扇窗满满是欢迎的姿态。

鼓浪屿的小巷大都窄窄的,老房子都是小小的。两条小巷相交的地方,开了一扇窄窄的黑色铁门,就算是这样一点点的空间,也给建了栋精巧的小楼。而另两栋相邻的小楼,从这一家的窗口探出头就能亲吻到邻家窗台的花朵,还有很多家的窗外,都晾晒着新洗的衣裳。然就是这样的窄小,也觉察不到一点的压抑,反而是别样的温暖和安全感。

鼓浪屿是信仰基督教的。白色的基督教堂,圣洁安和,深沉庄重;朴素的礼拜堂,门口的两块牌子,分别是《爱的箴言》和《十诫》,礼拜堂里,一两个虔诚的信徒正在默默祷告;藏身于小巷深处的复兴堂,绿树花团拥簇,安静美丽。这或许就是鼓浪屿优雅庄美气质来源之一吧。

小巷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从不是一眼望到头的,它永远是坡路和转弯,它将这里本是基于巧合而聚在一起的事物,都变成似乎是上帝特意安排的一样,连墙头的矮草都成了点缀。在鼓浪屿的小巷散步,往往走得很慢、很慢,倘若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错过一处佳境,一扇百叶木窗,一处狮子头的雕刻,一道蜿蜒向上的石梯,一丛探出墙头的野花,所谓一步一景,就是这样的感觉。

除了可爱的房子,这里还有可爱的生灵。小巷边的墙时常有破损,那是本种植在墙内的榕树,百余年不停生长的结果,在这里,经常能看到高大、需要极力仰视方得一观的一二百年树龄的老者,百年风雨,苍翠依旧,岁月沉淀,睿智慈祥。鼓浪屿别称猫岛,在礼拜堂附近,我看到一只花斑野猫趴在墙上伸了个懒腰,矫健地跳到墙那头去了。

当我沉浸在古色古香的欧式小楼与老榕树之中时,我听到了很轻的曲调,循着声音走去,曲调渐渐明晰,这柔美轻快的钢琴声来自一扇薄纱窗户,那是个怎样的人儿,以怎样的心情,弹奏着一首怎样的曲调呢?邂逅一段妙不可言的钢琴曲,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是多么幸运啊!

在鼓浪屿的小巷,迷失是一种幸福。若能,在清爽的晨风和晨光里,在红砖木窗的欧式小楼外,在苍劲茂盛的老榕树下,在悠扬的钢琴声中,漫步于一方闲适静谧的仙境,那是连上帝都无法拒绝的幸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8209/

闲适漫步——记厦门·鼓浪屿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