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夜漫笔--关于文字狱(三)

2013-12-18 10:33 作者:漫卷诗书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而又比较开明、宽仁的皇帝,在位61年,开创了康熙盛世,给后世留下多少颇具传奇色彩的精彩故事。但康熙朝的文字狱故事却并不多,61年仅发生10起文字狱案,其中还有3件是他亲政以前的案件。作家李国文先生曾有一篇论及中国古代文化专制的文章,却是对康熙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清朝施行黑暗文化统制,康熙是罪魁祸首,将其和朱元璋等暴君并论,举出的例证就是庄氏史案,说康熙为了一部史书,竟屠杀了那么多人。诚然,庄氏史案是相当惨烈的,但李先生忽略了那是康熙二年,而真正的康熙王朝是从康熙八年才开始的。

赃官吴之荣,因告发庄氏史案而从中获得最大利益,此例一开,诬告、敲诈遂成风气。对此,御史田六善于康熙六年上疏皇帝说:近来有一批奸民专干诬陷讹诈的勾当,在北方不说“于七贼党”,便说“逃人”,在南方不说“通海”,便说“逆书”。他建议皇帝颁发谕旨,今后再有栽害别人者,一概“依律反坐”。康熙表示同意。此时康熙皇帝14岁,这位政治早慧的少年天子,虽然已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仍未亲政,因此诬告、敲诈之风仍未得到制止。康熙七年,又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顾炎武《启祯集》伪造案。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士,复社成员,清初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云游四方,此时正在北京。有个叫姜元衡的退休翰林,将此前江南刁民沈天甫为敲诈而编刻的一本名为《忠节录》的诗集,剪掉二百页,改名为《启祯集》,刊以昆山顾炎武之名,将顾炎武告到官府。就在顾炎武身陷官司之时,中国的历史进入了1669年,这一年是清康熙八年,康熙16岁,他亲政了。康熙八年五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捕了权臣鳌拜,四辅臣时代结束,文字狱的恶性发展之势立即得到了控制。更令人钦佩的是,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天下洶洶,兵民相率背叛清廷,康熙却能检讨以往政治之失,开始大幅度调整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十二年诏命荐举山林隐逸,十七年特开博学鸿儒科,十八年开《明史》馆。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争取海内敌视清朝的才高名重之士与他合作。萧山毛奇龄明亡加入抗清武装斗争,兵败走山寺为沙门,后躲避缉捕,亡命山谷间,作《续哀江南赋》、《白云楼歌》,寄托对明朝的难忘之情。康熙调整政策,毛奇龄受到感化,博鸿开科,他参加考试,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戡定,毛奇龄作《平滇颂》献给康熙。清末章太炎批评毛奇龄“少年苦节,有古烈士风,而晚节不终,媚于旃裘”。其实,象毛奇龄这样一大批素孚海内重望的志士政治态度发生转变,正说明康熙新政策的成功。自康熙清除鳌拜,到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这四十余年间,虽在二十一年发生过一起比较著名的朱方旦案,但对知识界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震动,怀柔和宽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仍在继续贯彻之中。当时的思想界相当活跃,不少被称道为“胜国(指明朝)遗民”的著作都陆续结集出版,康熙年间刊行的顾炎武诗文集中所谓“违碍”之处可以说触目皆是。顾炎武记载了庄氏史案,记载自己如何以死相拒参加官修《明史》,他的“北去(按原抄本作‘胡装’)三百舸,舸舸好红颜”之类的诗句更是对清初满洲贵族暴行的无情鞭挞。王夫之的民族情绪较之顾炎武更甚,他在《读通鉴论》中说,天下之大防有二,首先就是“华”和“夷狄”。在他看来,“夷狄”乃“异类”,“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这简直在公然号召汉族人起来造满洲的反。然而在当时都未予追究。清初以来十分敏感的学术领域——历史,经过函可《变纪》案和庄氏史案,有志于著述故明历史的人都屏息以待,到这时感到文禁已开,又重新活跃了起来。计六奇的《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成书于康熙十年,温睿临的《南疆逸史》成书于康熙四十年。为打消人们的顾虑,规定了十分明确的政策:“凡旧刻文卷,有国讳勿禁;其清、明、夷、虏等字,则在史馆奉上谕,无避忌者。”由此可见,康熙的开明和宽容在清朝诸帝中真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时期最著名的文字狱案,是康熙五十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戴名世,号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中榜眼,授编修。所著《南山集》中有《与余生书》,用南明弘光、永历等年号;又将曾降吴三桂任翰林承旨的方标所著《滇黔纪闻》中反清内容,采录《南山集》中。康熙五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戴名世《南山集》多悖逆之语,遂遭查处。康熙五十二年结案,戴名世论斩,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一子一孙被发配黑龙江。

赵申乔参劾戴名世,也是挟嫌报复。戴名世在康熙四十八年参加会试,中第一名进士,当时士林皆以为状元非戴莫属,但到殿试揭晓,状元却为赵申乔之子赵熊诏所得,戴获第二名榜眼。赵熊诏的才名远不及戴,当时就传言是赵申乔做了手脚。赵申乔恐人揭发,欲箝制人口,先发制人。此案被搞得很大,牵连了很多人,甚至连太子都参预了进来。几乎就在赵申乔参劾戴名世同时,发生了江南科考舞弊案,考生数百人抬财神直入学宫示威。江苏巡抚张伯行疏奏考官受贿,并疏劾两江总督噶礼“通同监临提调,揽卖举人”;科场案发后,“又风闻总督要银五十万两,保全伊等无事”等等。这个噶礼,可是来头很大,他是康熙乳母的儿子,又是皇太子允礽一党。但张伯行也非等闲之辈,他是极受康熙皇帝信任的人,被康熙皇帝褒扬为“天下第一清官”。噶礼岂能咽下这口气,揭发张伯行与《南山集》案有关,说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的进士方苞,是张伯行的好友,但张伯行竟不差一官一役提拿;并且《南山集》刻板,由方苞收藏,苏州书肆印行三千余部,张伯行岂能不知,但也并不追问。太子允礽也将《南山集》中有关“悖逆”之语摘出,进呈康熙,以助噶礼。这就使《南山集》案与朋党之争扭绞在一起,更加复杂化了。被牵连的官员和知名人士达三、四百人,包括尚书韩菼、侍郎赵士麟、御史刘灏等。但康熙皇帝不想将案件扩大化,他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心知肚明,明确表示张伯行与《南山集》案无关。此案虽然牵连甚众,但被处死仅戴名世一人,“得旨全活者三百余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6360/

冬夜漫笔--关于文字狱(三)的评论 (共 7 条)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晓晓
  • 纤纤柳絮
  • 婉约
  • 上善若水
  • 秦正球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