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铜冶与殷商青铜文化

2013-09-26 09:28 作者:亚石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铜冶与殷商青铜文化

2005年9月18日,司母戊鼎回故里安阳展出。被媒体称为安阳历史上一大盛事。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甲骨文所昭示的华灿烂古代文明,青铜器所诉说的尘封了三千年殷商王朝的辉煌文化艺术,令世人瞠目。

司母戊鼎庄重雄浑,铸造技艺精湛,纹饰细腻,令人叹为观止。重875公斤的大鼎,是目前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礼器,是世界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难怪中国历史博物馆把司母戊鼎做为镇馆之宝。

安阳殷墟不仅出土了司母戊鼎,还出土了三连 等数千件青铜器,加上几千年来被盗挖的以及沉睡在地下的青铜器,殷商故都200多年间究竟生产了多少青铜器,恐怕这是个谜。如此庞大的青铜器家族,这表明了殷商文化在当时是多么的辉煌灿烂。我国的青铜冶炼技术诞生在仰韶文化时期,在晚商时期,青铜冶铸技术有较大发展,青铜器使用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安阳,目前,发现了殷王宫殿区南铁路苗圃北地和安钢数处铸铜遗址。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在200多年的殷商时期盛行使用的为数可观的青铜器,绝大多数产自殷地——安阳。大量的青铜器需要数量可观的铜原料,那么,铜原料从哪里来?又在哪里冶炼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推测:青铜器的铜原料来自湖北大冶。

刘鹏先生主编的《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记录》上讲:197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会同湖北省博物馆、地方文化馆和矿山革委会联合组成考古调查组,对湖北大冶县铜绿山被群众称为“老窟”的古矿坑进行了调查、试掘,认定是秋末至战国时期的矿冶遗址。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468件,总重量达1600多斤,根据青铜铅同位素的检测分析,其铸造原料很可能来自大冶铜绿山矿区,这样同样也可说明殷墟其他青铜器原料的来源。

以上推断,笔者认为是不可能的:一、大冶铜矿遗址,经考证最早是春秋晚期,而司母戊鼎及妇好墓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则是殷商武丁(前1250年)稍后时期的产物。两者相距至少600年以上。二、大冶与殷都相隔千里之遥,区间江河山川,路途艰难,交通不畅。三、运输工具当时非常简陋,所以,从大冶运铜到殷商都城无论从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能的。

那么,殷商青铜器所用大量的铜是从哪里来的呢?就像1973年湖北隋县擂鼓墩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6239件总重量10.5吨的青铜器离大冶铜绿山相去不远一样,被人们认为铜原料出自大冶铜绿山,就近取材。殷商青铜器的铜原料,也是就近取材。应推定为相距殷商都城不远的地方——安阳县铜冶镇、都里乡(古铜山镇)。

安阳县铜冶镇、都里乡位于安阳市西北70里,离小屯、殷陵60华里。

铜冶镇有7个村同称为铜冶,7个村过去相距不过一华里,而今已融为一体,位于南部的称为南铜冶,北部的依次为圪道、东街、官司、化炉、李家岗、辛庄,通称为北铜冶。当时都里乡李珍村属于铜冶管辖。

铜冶古为铜山镇,西靠太行山,东望安阳。安阳西部古名山:清凉山、鲁山、蓝嵯山、铜山都在铜冶境内。古粉红江故道贯穿铜冶全境,铜冶境内西部山区矿藏丰富,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安阳钢铁厂铁矿石的主要来源,产自设在铜冶镇、都里乡境内的李珍铁矿。从1958年,数千人采矿大军在此开采了30多年,铜冶大面积为丘陵,约40多平方公里,40平方公里内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煤炭资源。

3000余年过去了,透过多种历史遗留实物信息,可推定殷商青铜器的铜原料来自铜冶—古铜山镇。

一、碑记:铜冶即古铜山镇,自古至今采矿冶炼一脉相承,延续不断。

铜冶镇东街村西有一大公桥,桥头有石牌数座,早年石碑,年久风化,碑文已磨灭不清。能识别的最早的一座是康熙38年所立,上写:大公桥位于彰德府西北70里许,古铜山镇。

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修定寺,有元朝皇庆元年(1312)一座石碑,上刻:相之西70里,有聚落千余家,其民鼓铸,曰铜山镇、镇之西,少南有山,缤然而深秀,巍然而峭拔者曰清凉。

可见元代的铜山镇仍在从事冶炼行业。

二、史载:北周地理志引《冥报记》:东魏末,邺人共入西山采银铜。宋史《食货志》载:宣和元年(1119年)十月,复置相州安阳县铜冶村监官。先是诏留邢州綦村、磁州固镇两冶,余创置冶并罢。而常平司谓铜冶村近在河北得利甚多,故有是命。《明史》卷三载:安阳西北,有铜山、旧产铜。明朝著名学者崔铣在《彰德府志》中记载:铜山在县(安阳县)西北四十里,旧产铜。中华民国三年重印清雍正四年(1726)《河南通志》记载:铜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旧产铜。民国十三年重修《安阳县志》记载:铜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旧产铜。

明崔铣所修《彰德府志》,雍正四年《河南通志》、中华民国十三年《安阳县志》,均载,铜山距安阳四十里,是错误。目前有清凉山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碑刻,康熙38年大公桥碑刻可证:铜山在府西北70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曰:铜山旧产铜。

“旧产铜”之“旧”字,即过去,这“过去”、“旧”时是什么时间,过去100年?1000年?2000年?矿址在哪里?在哪里炼铜?铜器在哪里?

近100年在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铜原料应该是来源于铜山,也该做为铜山“旧产铜”的一个佐证吧。

三、矿窟为证。矿窟村矿窟应为3000年前铜矿遗址。距铜冶镇(古铜山镇)八华里的西太行山上,有一李珍村(现属都里乡),原名矿窟村,矿旧读gǒng,当地人仍称本村名为矿(gǒng)窟村。该村旧址在白云山下,当地人也称白云山为矿窟山,山上有古牌刻数座,明万历年间石碑已磨灭不清,康熙二十五年立碑云:“山下有村矿窟。”为什么叫矿窟村?应是移居于此的居民见山中大窟众多,而又为产矿之窟,相通蜿蜒,窟内有整个死人骨架且有旧时挖矿工具及其它的物品,所以称为矿窟。此窟应为3000年的铜矿遗址,白云山应为铜山,古铜山镇由此而得名。殷商冶炼青铜器的铜来源——铜矿是否应推论在此呢?

四、冶炼遗址尚存。铜山镇七铜冶及南北西炉应为冶炼铜的地方。

在铜冶镇有一村名为“官司”,是不是就是当时的政府掌管冶炼机构所在地。化炉、南西炉、北西炉是冶炼铜的地方。在铜冶化炉村北地有一南北长530米,东西宽200多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炼铁遗址。1972年在化炉村与东街之间挖出品位在60个以上5万多吨的铁矿粉。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当年选铜矿时遗留,一说是西山铜矿采空后,唐宋炼铁的遗留物。

在铜山镇炼铜,炼铁的说法,都应予以肯定,因为矿窟村有古矿洞遗址,从矿窟 到铜冶炼铜有利条件有二。一是西部山区自然条件起伏不平,不适宜。铜冶为丘陵状,便于提炼场所的展开。二是铜冶东岭,原为原始森林,更有利的是七铜冶及周边地下是丰富的煤炭。现在,铜冶镇内古煤 石堆随处可见,有可能是几千年来,冶铜冶铁时挖煤的遗留物。充足的燃料也使铜冶成为冶铜的得天独厚的选址。

五、传说:在铜冶民间百姓都知道铜冶即是古铜山镇,并且产铜产铁,与史载、碑记相吻合,铜冶化炉村可以说家家有铸造好手,解放初,不到300人的化炉村输送到安阳及省内外的铸造者不下数十人,人们说这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化炉村东、村西有两棵千年古槐,这古槐也可能会为 尘封的历史提供点参考。

六、水路运输便捷。发源于铜冶镇北西炉村的古粉红江,流经铜冶,在蒋村乡汇入洹水,东至殷商都城,整个水路不足70华里,便捷的水路为铜源料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七、距离甚近,便于商王朝控制。古铜山镇距安阳殷墟仅60华里,离安钢铸铜遗址仅50余华里,在矿窟采矿,铜山镇冶炼,然后,东下殷商都城。在当时交通、运输、通讯极不发达的奴隶社会,要满足王朝贵族的青铜器规模消费,以及军事、生产和社会的其它的需要。铜山镇这样的距离和产铜的时间在殷商时期是比较合理的。

据以上七点的考究,铜冶——古铜山镇应与殷商的灿烂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殷商在建都200多年里,其精美绝伦包括司母戊鼎在内的青铜器的铜原料,应来自铜冶——古铜山镇。铜冶为殷商的灿烂文明一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华历史的辉煌曾写下过浓重一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3342/

铜冶与殷商青铜文化的评论 (共 6 条)

  • 二民
  • 今生依梦
  • 飞翔的鹰耿彪
  • 黄瑞槐
  • 雪儿
  • 虎步漫游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