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3-09-25

2013-09-25 17:31 作者:莫琪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韩国电影正是这样一位猛士。

众所周知,韩国的唯美系电影可以说是深受女孩们的欢迎,感动、甜蜜、温馨,就连生离死都蕴含着让人心碎的美。但我,偏偏是女生中的异类,那些美到令人落泪的爱情电影常常会被我搁置在一边,而真正能吸引我眼球的则是那一次又一次震撼心灵,引人思索的人性拷问。

我看过些许此类型的韩国电影,像由韩国三大奇案改编的《杀人回忆》、《孩子们》和《那家伙的声音》。其中《杀人回忆》是我看的第一部片子,后来我又观看了《孩子们》和《那家伙的声音》,两部片子的魅力均不输前者。这三部电影都流露出绝望和冰冷的感情,看似无声的控诉却直击人心。还有《七号房的礼物》,这部影片简单来说就是一场冤案,可以说是一部搞笑和温情里包含着悲痛的佳作,父女俩在片中流下的眼泪无不体现了韩国法制的缺憾和蒙冤者的无助。最后的结局,虽然女儿终于为父亲洗清了冤屈,正义得到伸张,但这迟到的告慰却再也无法让逝者生还。其实在韩国,诸如此类的电影不少,这些影片的意义远不可由文字叙述出来,而这其中最令我无法忘记的,就是电影《熔炉》,本片以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事实基础,描写了一起由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并没有止步于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熔炉》公映后震撼韩国社会, 民众一致要求重新调查光州仁和聋哑学校学生被性侵犯及暴力对待一案,亦引至韩国会法制司法委员会重新讨论当时对性侵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 终至2011年10月28日,《熔炉法》于韩国会立法成功。

在中国,“正能量”一词比比皆是,人们都在竭尽全力的制造并宣扬着正能量,于是,所谓的负能量被忽视、被压制、被崇尚乐观的人们冠以影响“和谐社会”的名头关进十八层地狱,它们很难得到应有的正视,因此更谈不上修正。我不否认,中国还是有一些敢于批判现实的电影,但这些电影不是被所谓的主流正能量电影抑或精彩绝伦商业大片所掩盖就是被扼杀在摇篮里,总之,他们就好似在巨浪里翻腾起的一朵浪花,只有一副小到可以忽略的模样,只是挣扎了几下,却最终淹没在滔天大浪中。与韩国相比较,中国此类型的电影质量和数量都是硬伤,而电影的审核制度更是严苛而冷漠,就算导演拍出来也不会让其通过审核。所以慢慢的,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我们看到的中国电影,早就演变成了一种娱乐。

是的,韩国做过一些很不地道的事,比如曾说孔子是韩国人,连端午节也是从他们那里起源然后发展到中国的••••••于是很多人便称呼韩国人为“棒子”,以表达对韩国部分人民的不满和些许愤怒。只是,当我们面对诸多勇于揭露黑暗现实、敢于挑战权势、力求真相大白、拷问人性良心的韩国电影,还有谁敢说一个“不”字?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电影评论人,并不懂得从剧作结构、光影技术、创作手法等专业的角度去评判电影的好坏。我只是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观影者,客观地表达着一种难以遏制的激动心情。从上述所提到的韩国电影中,我看到了韩国电影市场对普通民众的真切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度反思,他们没有回避丑恶和悲情的存在,而是以电影为途径,试图从根本上消灭它们,从而为人们带来慰藉和真正能够激励人心的正能量。韩国电影、韩国电影人、韩国电影的审核制度无疑是具有真正人文关怀的,除了对电影高票房的追求外,他们尽力在为国家的百姓或某些弱势群体争取着应有的权利,并为此不断高声呐喊。从《熔炉》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只是我不知道,也不敢期望,中国什么时候可以有这样的良心电影呢?提倡弘扬正能量自然是正确的,但这不代表可以无视负能量的存在。传媒中永远都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天天唱着赞歌,这样掩盖丑恶的伪和谐又能够维持多久呢?

写文至此,我只想说,韩国电影是我心中真正的猛士——有勇,有谋,有良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3204/

2013-09-25的评论 (共 3 条)

  • 晓梦芳菲
  • 黄瑞槐
  • 飞翔的鹰耿彪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