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行谈

2013-08-27 17:26 作者:意中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季羡林先生《学问之道》谈到:“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是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毛泽东主席提倡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其实也是对知行的再提升;

关于学习,曾国藩说过:就是多读、多看、多写、多作。看、读比较偏重于知识方面,写、作比较偏重技术方面。其实这也是深谙知行之道的讲述。

意中认为,知行存在于方方面面,就像可无穷尽划分的阴阳一样,可把任何事物用知行划分的。

这样说有点涉嫌学问研究了,意中只是一个文学好者,只是近几年开始涉猎理论研究书刊,没有资格对学问进行品评,只是看到深处,忽然有了感悟,不把他记录下来,过一阵子这感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一旦再捧起这本书的时候,因为心境、环境、学识等因素,也许就拾不回来原来的感悟,就缺少了前后的对比,无法判断自身进境与否了,岂不太可惜?所以,意中很多想法、看法,说成是读书心得、读书笔记都可,当不得真,只是那些与意中走过同样文学之路的人,或许可多少体会意中此文的一番光景或叫意境吧?

人总是要思考、见证社会现象的。有了想法,必然要付诸行动的。这就是最基本的知行吧?在对某一事物刚产生思考的想法,就要初步验证一下真伪好坏;这是之前的知行吧?在产生思考之前,是因为某些有连带关系的事情的触动,引发思考的想法;这又是处于思考萌芽状态的知行吧……,就这样不停的划分下去,一环扣一环的,很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一感悟让意中兴奋不已,不管意中想法与实际理论出现多大的偏颇,但只要不诱惑他人,并能使意中本人受益,那一切就是值得与可探索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2197/

知行谈的评论 (共 7 条)

  • 涧谷幽客
  • 风语
  • 少华山
  • 雪儿
  • 婉约
  • 逍遥子
  • 孤帆鸢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