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屋》印象

2013-06-24 07:04 作者:雪梦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看到《老屋》,还是个很偶然的事。本来不期望在省图24小时借阅室那个比较小的空间那些比较少的书籍中找到什么好书,但是又不想空手而归,就随便翻看书架上的书。当我的目光落在《老屋》上,一下子就被封皮上的几句话触动了。之后再看看该书简短的介绍,并随意翻了一下整本书,预感这本书尚且可以读一读。

当我真的进到《老屋》,才发现有很多意外收获。原来这部“跨文体的长篇”竟然这么有内涵,这么有张力,我不得不承认被《老屋》吸引了。

我一边看《老屋》,一边琢磨《老屋》的印象。

我在想,《老屋》与其他文学书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风格。这让我想起绘画来。比如,要画一棵树。一般人都是先画树的主干,再画树枝,最后画上繁密的树叶,整个轮廓会很清晰地先呈现出来。然而,我读《老屋》,感觉作者采用的方式很不同。作者似乎画完一个树枝,就会顺着这个树枝一直下去,直到把这个枝上所有小的枝叶(只要能画得下)都画全不可,然后才去画其他的枝杈和叶片。换句白话说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像水一样,流到哪儿算哪儿。任凭思维跳跃,看不出故意限制的痕迹(当然这也是作者用笔的高妙之处)。通篇读下来,就像作者跟读者面对面讲故事,讲那些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故事。

因为书中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让作者的思绪在不同的时空变换非常活跃,所以我很难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一般的小说,不管里面有几条线索,我们总能预测到后面故事的结局,哪怕我们的预测跟作者的大相径庭,但是,至少我们能按着故事的开头去接续,去遐想。可是《老屋》就不行。我读完第一个情节,就不知道下面作者会写什么。因为整本书写主人公“我”曾经生活记忆和感觉,根本找不到串联那些故事的清晰线索。记得我读该书初始部分时,尽管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和详尽的描写打动,但还是生出一种琐碎之感:这不过是“我”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一些记忆和感受罢了。不过,随着我读的章节越来越多,对故事内容了解得越来越多,我的感受也有了不同。我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件不同寻常的礼物——一个由众多晶莹剔透光彩夺人的珠宝连接而成的工艺品。“我”的每一个记忆碎片都是精华,是熠熠闪闪的珠宝。只是那些串联珠宝的线绳若隐若现,有些难发现。这可能也是类似散文,有散文之“散”的缘故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老屋》不是纪实散文,除了每章有个建筑材料的题名外,每章的开头都有一首玄妙深刻意味悠长的诗。从整部书的起合来看,又切合小说构思。还是出版社编辑的定位准确:“跨文体的长篇”。

《老屋》的风格独特,内容也不乏亮点。

从《老屋》里,可以看到“我”之于“老屋”的精神家园,看到“我”和父亲那种男人、父子之间的特殊的情感,看到“我”的青期萌动。“我”对少年时期的记忆,“我”的青春期性幻想和性成熟,“我”对“老屋”的精神依恋和诀别……都刻画得那么深刻,对于它的真实性,丝毫不容半点怀疑。

“我”的青春期萌动。和伙伴们追逐村姑,对她们的奶子和屁股感兴趣。在河里捞“白片子”发泄幼稚的性冲动。“性像是一根烧红的铁棒,将我们身体像烤羊一样串起,让我们难受。”以及那些有关性萌动的心理体验,都那么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这些内容是大多作家体验过但是不能或者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写出来的。

“我”父亲的淘金,更多展示出地域风情特色的生活状态。那些淘金的特定环境、特殊操作、专用术语,不是熟悉这方面生活的人是不可能描述出来的。“金槽子里有很多避讳的话,除了灯叫红、背篼叫须笼,还有很多:水叫灰,吃饭叫造粉子,黑了叫了,槽子垮了叫扯了,撒尿叫吊线子,拉屎叫坐笋子……做一个金夫子不是从卖眼水、使蛮劲、胆子大开始,而是从学习掌握这一整套开始。把日常用语拿到金槽子里去说,轻者就要挨咣,重者就要被开除或者被毒打。”当然,整部书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这些对于异域的读者而言,不压于品尝外地新鲜的水果,既惊喜,又印象深刻。

对于承载了家里几代人悲欢尤其是让“我”有着依恋情结的“老屋”是该书的重点。父亲的病,父亲的死,父亲和几个孩子的关系;母亲的隐忍,母亲的寡言,“我”身为文人的精神寄托,是在字里行间一点点儿浮现的。内容虽然不新鲜,但是表现却迥异。“老屋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伤,母亲在,她帮我挡,她站在现在与记忆和感伤之间,把我隔在照得见太阳的厅房。母亲不在,母亲进城了,没有她阻隔我回到繁复的过去,我一下子落入了记忆与感伤。”所以,从内容上,该书更多的彰显了作者的细腻情感,是对与痛的酸楚和无奈,也是对人性的揭露和反映。

再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是语言。《老屋》的语言是最打动我的。

《老屋》的语言,是散文体,还不乏诗歌的语言。许多句子很美,极具想象力;很深刻,极富哲理性。

“三间七柱的穿斗式木房子。高高的阶沿,铺着一张张平整光滑的石板。双扇的大门,老式的铁环拉手和粗扁的铁扣,粗大坚实的木闩,早晚吱呀地开关。木纹明晰的松木板墙,上面有好几个活动的松节。我和妹妹隔墙而站,你按过来我按过去,就一天天长大了。”读到此,我感觉就像看到了影视剧里的镜头,从童年到成人的蒙太奇变换。这种画面感,无比清晰。即便我没有亲临“老屋”,感受也真真切切。

“我很少去接触父亲的身体。过去害怕,现在更害怕。过去害怕他的暴力,暴力的巴掌、拳头。暴力的突然的速度与强度。暴力的声音(包括脚步声和咳嗽声)。暴力的眼神。现在害怕他的垂死。垂死的肝。垂死的神经。垂死的眼睛。垂死的手——垂死的暴力——他饿了、尿了,要吃药了,还恶声恶气地吆喝,还怪母亲和我们动作慢、不到位、没有温情。”读到这段话,就能深刻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威力,即使“父亲”垂死,也不能散去。“父亲”病床前发生的一幕,镜头感非常强,如同就在读者眼前。

至于“表婶的哭声里还包含了三长两短,包含了不活、都去死之类的短语。她的哭声像瀑布一样滑过三长两短,却不能把三长两短遮严实。……我在某一刻度睡着了。迷迷糊糊里有亮的三长两短,有黝黑的三长两短,有橘黄的三长两短,也有草绿色和火红的三长两短……”研读起来,更有种穿越感,仅仅是语言,仅仅是声音,人物刻画得就栩栩如生,就把读者带到一个极具想象力的世界。

书中还有许多语言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再如:“我感觉前所未有的孤独。一个人。踩着薄雪。搓着双手。大口地吐气。一个人踩着薄雪搓着双手大口地吐气。一个人走在衙门口,走在武庙口,走在南街,走在医院黑咕隆咚的走廊。四周的大山黑黢黢的,望不见积雪。薄雪让街道黏糊,让夜晚黏糊。我感觉孤独,我感觉谁都与我无关。”我读到此处,禁不住重复读了几遍。同样的字词,不一样的句读,竟然表达出不同的意蕴。非但不嫌重复繁琐,还觉得用得巧妙。书中“我”的孤独那么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就这样,普通的字句,在作者的笔下流淌出来,竟然有了深刻的意蕴。

“父亲淘金的河段要是静水,便是死一般的寂静。天空、河床、石头坝、对岸的山崖,偶尔划过水面的水也丝毫影响不到寂静的纯度。上午的寂静是清凉的,河坎上、河对岸的桐子树和核桃树的叶子也是清凉的,照在远处的山坡上、田野里的阳光也是清凉的,投在河心的山崖的阴影也是清凉的。下午的寂静就是炎热的了,有时还带点烦躁,到处都是白光光的。”

“太阳就在远山对面,它把远山照得明晃晃的,把远山的天的空旷和寂寞也照得明晃晃的。”

上面这类语言,是散文中寻常见到的语言。对于小说而言,就像注入一股清泉,清清凉凉的。

当然,除了语言深沉凝练富于美感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比喻句妙不可言,并且都是信手拈来。比如:

“挑水路被野草和灌木遮掩了大半,路已经瘦得像根开花的竹子。”

“大哥依旧干瘦,用父亲当年的描述就是一根麦秆顶个鸡蛋。”

“村支书念悼词是千该万该,只是他文化稍浅,好些字都不认得,把一篇洋洋洒洒的悼词念得像拉锯。……念完悼词,场面上有小块的喧哗,像大铁锅里局部沸腾的油水。”

我在为作者的才华喝彩的同时,下意识去想在哪里还读过这么让人酣畅的语言?不错,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可能也是我最初拿起《老屋》翻看时,最吸引我的地方。

除了《老屋》的风格、内容、语言,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意境,也可以说是思想。“老屋”从祖辈延续下来,到被迫拆迁,反映的不仅仅是“老屋”自身的变化,更是作者精神家园的终结。懂得了这些,就很容易理解“我”为什么宁愿“老屋”被水淹没倒塌,也不愿意为拆迁费而搬迁。现实的物欲和精神的家园对比,不是每个人都选择前者的。这可能是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价值取向,也是作者在精神脐带被割断之后感伤的缘故。

的确,《老屋》是“一部思想和文字都十分难得的好作品。”但是,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书里也有些许瑕疵,至少说是我不喜欢或者费解的地方。

可能是我悟性比较差的原因,我觉得每一章开头的诗很深奥玄妙,意境抽象、语言空灵,看不出与下面的内容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只体会到一种朦胧的、云里雾里的感受。

作者通篇思维跳跃性太强,我清楚地感受到的是记忆碎片,找不到明晰的脉络。有不少故事情节感觉比较突兀,既费解又不容易记住。不过,因为语言精美,叙述亲切舒缓,读起来还不觉得太乏味。

还有一个地方我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我”叫“李裳吟”,“母亲”叫“李清照”,猜不出作者阿贝尔的用意。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历史上某些人的形象是不能被篡改的,哪怕是谐音,也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否则,我会感觉很别扭。当然,如果《老屋》是纪实的,人物本身就叫那样的名字,那我只能无语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9543/

《老屋》印象的评论 (共 20 条)

  • 叶紫宸
  • 蓝色咖啡
  • 岁月如歌
  • 赏善罚恶
  • 紫蔷薇
  • 红尘梦飘飞
  • 初语
  • 杨科
  • 檀华
  • 剑客
  • 着墨
  • 婉约
  • 雪儿
  • 今生依梦
  • 云清
  • 疯狂侠客88
  • 清愿
    清愿 推荐阅读并说 我感觉前所未有的孤独。一个人。踩着薄雪。
  • 北灵
    北灵 审核通过并说 我没有读过《老屋》,自然很难评论了。
  • 王鹏

    王鹏欣赏作者的表达力!

    赞(0)回复
  • 雪梦

    雪梦回复@王鹏:过奖!谢谢您的鼓励。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