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拜年

2012-02-29 09:34 作者:白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拜年

说起拜年,已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习惯了。至今仍继续沿袭着,说明此习惯的不可缺少。

每逢过年,小辈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去给老辈的亲戚拜年。这其中既包涵有小辈对长辈的感恩,也包涵有尊老幼的美德,同时也是过年的一大意义所在。特别是一些亲朋好友,平时各忙各的事情,很难得有相聚的时候,只有逢到过年,方得借此机会相互走动走动,聚上一聚。正所谓亲戚亲戚,越走越亲,长远不走就不亲了。所以过年又是人们相互缝补感情的最佳媒介。之所以好多的老风俗习惯都被人们慨然废弃,而拜年却一直地被沿袭着,这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拜年,自然离不开带礼物。带礼物的多少可以分明看出其间关系的厚薄。中国人向来最注重礼尚往来。古人有教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互的敬重体现着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友好,同时也说明亲朋好友间关系建立与持久的必然基础。

现在拜年,各种礼品应有尽有。只要你舍得花钱,什么档次的都能买得到。但在我小的时候,礼品可是简单的很。一般的亲朋之间,大不了你到我家背上两包果子,我到你家也同样是背两包果子。(果子的包装不外是用长方形的纸合子装上果子后,用包装纸四面一裹,上面加一张机器印制的带有吉祥图案的红贴子,然后用纸绳子按十字状缠绕系住。每包重不过斤把或八九两的样子。有一定条件的家庭背的是从合作社排队买的好果子。所谓的好果子,是用纯米面或麦面外加红白糖炸制的。品种有苏脆香甜的梅豆角,有状如大蚕茧似的大稀果,还有外蘸白糖的油炸苏果。有不少的家庭背的却是在街上买的价钱相对便宜些的私人炸的孬果子。所谓的孬果子,其用料显然不是象合作社里那样用的纯米面和麦面,而大都用的是红芋干面,另外用的糖也不是合作社里用的那种纯白糖和红糖,而是自家熬制的糖稀。合作社里炸的果子放上十天半月、甚至月把时间,吃起来仍然是苏软可口,而私人炸的果子,放上这样的时间,早已象石头蛋子般咬不动了。)而这两包果子,无论到谁家还都不能留完,酒足饭饱后要辞别时,主家照例是要给你留下一包带回的。我那时就想,似这样的两包果子背来背去的,赶走完了亲戚,果包早不成样子了。这有什么意思呢?年下来回走动的意思,不就是相互的串串,在一起聚聚欢乐欢乐吗?你来我往的就背着那点东西,还不如不背呢。我曾把我的这想法说与我的要好同学听,他们也觉得我说的不错。但终归并没有真正的实行。原因是:毕竟有礼物拿着,比空着手的好看些。

带礼物最重的要数闺女给娘拜年了。我记得十来岁时每当我给姥姥去拜年,娘就让挎上头天晚上就装好东西的大马篮子(一种竹编的椭圆状的篮子,平时常用于淘晒粮食。),另外再用书包背上几包果子。这大马篮子下面装的是十来个蒸馍,四斤红糖,上面再摆上几大把馓子,然后用一块红布盖上。不用说,这大篮子里东西是专给姥姥吃的了。那几包果子是为到三个舅舅家准备的。娘给姥姥准备的礼物是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拜年时带的最贵重的礼物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亲串朋以外,还有给自家爷们拜年。我小的时候,每年的年初一一吃过早饭,父亲便会催着俺弟兄仨去给宗家门里的各位长辈的去拜年。这差使实在没劲。无奈被父亲逼着,不去不行,只好硬着头皮先到放有祖宗牌位的二家的牌位前先磕了头,便开始从爷字辈的,依次到大爹、二爹、三爹、二叔、四叔、五叔的挨家走上一遍。不外乎说一声:XX,给你拜年吧。对方回了声:免啦免啦。之后每家都照例端出馓子、麻叶子什么的让着吃。对口味的,就捏他两个尝尝,不对口味的,说声不了,扭头便走。赶到各家跑了一遍,这才算完成任务。年年如此。实在觉着没多大意思。但有爹逼着,不得不如此。直到成家后,这礼节才免去。至此以后,这种形势主义的做法也就没人再做了。只有碰到面上时,附带应承两句完事。

于今想来,拜年的礼节到什么时候都是免除不了的。因为,它毕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风尚,维系着亲朋好友间的亲密关系。礼物倒在其次。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会让人感念一生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368/

拜年的评论 (共 5 条)

  • 一叶
  • 剑客
  • 浅笔抒写
  • 碧海青云
  • 墨白
    墨白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