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这一辈子

2013-05-22 15:52 作者:李旭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这一辈子

德顺因病去世了,只有55岁,孩子尚未结婚。我们是同县老乡,一同上技校,后又一同上大学,大学期间住同一个屋,毕业后一起分配到了公安系统,在后又都做起了管理,我们有着三十年的交往,可谓感情笃深。德顺去世后,其三哥在第205期《环球人物》杂志上发表了《我背着长大的兄弟》的怀念文章,述尽了弟弟短暂一生的坎坷经历。

有坎坷就能有认识,有大坎坷就能有感悟,有不可逾越的坎坷,就能有顿悟。

几十年来,和德顺喝过无数次酒,最后一次是在他住院前的一个多月,几个朋友在一个周末聚在了一起,大概是因为年龄到站,马上就要退出领导岗位的原因吧,那天他的兴致特别好,感慨也特别多,酒酣情浓之际,他不停的进行着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他用自己曾经赶猪贩羊,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上学深造,直到走上领导岗位的切身经历,剖析着他在这55年里所经历的家庭与社会、亲人与朋友、能力与机遇、理想与命运等等关系对人生的影响,或使人一帆风顺,或使人逆水行舟,或使人光明灿烂,或使人如履深渊,记得最后他的总结是,人这一辈子,好过赖过都要过,早退晚退迟早退,官大官小没大小,早死晚死终将死。

未曾想,这次带有哲理味道的长谈竟成为了我们之间的绝谈,冥冥之中,我似乎感到这是德顺临终前有意给我留下的珍贵的礼物。

老舍先生有本小说叫《我这一辈子》,曾经拍过电视剧。写了民国前后北京一个老巡警一辈子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让读者涕泪交流,并与主人公一起倍尝人生的辛酸苦辣。可见,对人生的感慨不仅仅德顺和我这样的平头百姓有,就连老舍先生这样的大文豪也有过高屋建瓴般的探索,人这一辈子真是不容易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高寿者百岁出头,低寿者出生就夭折,平均也就70来年,德顺连平均数都没有达到。这在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已64年,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有3000年,这已是历史,中国最早的猿人有170万年的历史,那已经成了考古。推到地球、推到宇宙,就不是用年计算了,而是用光年。人的生命与之相比,的确是太短暂了。

人这一辈子虽然短暂,但又非常复杂。这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只有食色“二性”,人则在不断逐鹿财富、地位和名誉这“三鼎”,动物只管今天不管明天,人则今天要管,明天要管,连昨天已过去的事捡起来还要接着管。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但还要想知道,昨天的事虽已故去,但还牵挂不舍。

今天的悲,明天就变成了喜,今天的富,明天就变成了穷。又有谁在今天就料到了明天的结果。虽不能料到,但都在不停的奋斗追求,只管过程,不管未来会有何结果。西汉的周亚夫,将门之后,后来封侯拜将,权倾一时,但却死在了监狱里,并且是饿死的。同期的樊哙,一个杀猪屠狗的平民,因结识了刘邦这个朋友,居然也当上了将军,可最后竟被朋友砍掉了头颅。当代的江青,三十年代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四十年代成了主席夫人,五十年代开始耕耘艺术,六十年代进入中央从政,七十年代被判刑入狱,八十年代悲惨自杀,可谓十年一坎。就是和德顺一样的贫民百姓,一辈子也会有大起大落。我的一个朋友,十五岁以前务农并读书,文革时期参加红卫兵组织,四次见到毛主席,后来当了飞行员并做到团级。八十年代转业到地方降级为科长。退休前五年,因单位改制失了业,好不容易等到了退休,拿到了退休金,可又得了瘫痪病,只能卧病在床了此余生。

足可见人生的复杂。

不论人生是短暂的还是复杂的,也不论人生是辉煌的还是暗淡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不断的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虽然不同层次的人所追求的多少、高低、大小不同,但不论是否能得到都要去追求。古人把这叫“人生三鼎”,是人的自然属性。每个人都想得到这三种东西,围绕着如何得到这三种东西,人们便上演了一幕幕活剧。从相亲相到相仇相恨,从甘做人梯到落井下石,从相互帮助到相互谋杀,从追求和平到发动战争,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有。

人在追求“三鼎”时,都是有计划按步骤来的。通过不断满足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需求,来最终达到逐鹿“三鼎”的欲望。

这个计划和步骤还体现在孔子的一段名言上:“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段对人生总结的语言,是对人生命运的总体概括,为人生划出了一个劳碌命运的运行轨迹:

第一阶段:出生到十五岁,是在父母膝下承欢的阶段;

第二阶段:15——30岁,“有志于学”,就是专业学习阶段。要求人们要“立志”“立学”。

第三阶段:30——40岁,“而立”,这是立业阶段。要能够自强自立,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且开始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确立自己终生奋斗目标的阶段。

第四阶段:40——50岁,“不惑”,是世界观的确立阶段,是创造自己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如果没有造诣,人生价值的体现难度将成倍增加。

第五阶段:50——60岁,“知天命”,是人生的定型阶段。这一辈子,是什么样基本上就定型了,除了极个别“大器晚成”者,一般人就这样了。就象德顺和我这样的年龄,德顺已经盖棺定论,我再有几年也就退休了,虽未盖棺,也可定论了。所以,一过50岁,就不要再找算命先生算命了,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一切自己就会都看清了。天命所在,天命所系,你该知道你的命了。

第六阶段:60——70岁,耳顺之年,自身奋斗的意义已经不大,生活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别人说什么你就听点什么,不要跟晚辈、跟他人过不去,不要刚愎自用,颐指气使,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在社会生活中,已经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导力量了。

第七阶段:70岁以后,“随心所欲,不逾矩”,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等待了此残生。

上面这七个阶段,0——15岁、15——30岁,每隔15年为一个阶段;从30岁开始到70岁,每隔十年一个阶段;七十岁以后,每隔五年一个阶段;八十岁以后,每隔三年一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几个阶段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说明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的步伐是越来越快的。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感到了压抑,似有宿命论的嫌疑。人和动物虽共具“二性”之性,但人比动物多了“三鼎”之求,这正是人的伟大所在。德顺的感慨虽然悲天,但未悯人,其中多少有点奋斗不到位的悔意,人还是要积极进取,不断向“自我实现”目标迈进的。

孔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轨迹,但这句话的核心是“学”字。孔子还有一句名言叫“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之后他又说 “学而优则仕”,在当时,仕就是做官,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事业和成就。人一旦得仕,离“三鼎”目标也就不远了。

今天的社会很浮躁,社会浮躁问题不大,因为社会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正它、改变它、重设它、创造它。一百年以后,中国也将会成为一个不浮躁而且充斥文明的大国。一百年不行,就再用一百年。但是人不能浮躁,人如果在40岁以前一直处于浮躁状态,那就把自己葬送了,因为老天爷不会给他修正重设和创造的机会。

学习要“广、博、精、深”,如此才能达到“通、顺、重、敏”的境界。

学而广则通。事物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面,对事物的认识才能通达,才能以联系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而博则顺。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过则顺,顺当、顺利、顺和、顺通是人们的生活追求,只有博闻强志,才能达到顺的境界。

学而精则重。精就是完美,就是纯粹,读书要读完美纯粹的书,精心读书,掌握精要,由此才能幻化出自己的造诣来。有了这种造诣,才能使自己持重、稳重、练重,才能被社会看重和尊重。

学而深则敏。学习要深微、深刻、深远、深诣,要在深奥精微处体会知识的幽奥,这样才能穷极其要义,达到深谋之效果。最终才能敏于事、敏于行。

写到此,感觉有点乱,一会儿生,一会儿死,一会儿又学习,其实细细体味,这不正是人生和人性的写照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37457/

人这一辈子的评论 (共 6 条)

  • 岁月如歌
  • 婉约
  • 剑客
  • 清瘦人

    清瘦人在深奥精微处体会知识的幽奥,这样才能穷极其要义,达到深谋之效果。最终才能敏于事、敏于行。 ……好!问候

    赞(0)回复
  • 清瘦人

    清瘦人融入生活、学之至用、堪好……。

    赞(0)回复
  • 王创云

    王创云我也有点乱 我再多看几次吧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