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忆里的四牌楼

2012-02-08 12:39 作者:旅獒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城市四牌楼的又一座地标性建筑——新华书店,又将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消失了,得到这一消息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赶快带上相机,把这座历史定格下来,至少在往后记忆的行程里留个参照物吧。四牌楼对我们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走到这里的时候,自己就有一种回归童年的感觉……

四牌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市因在这里四个路口上建有四座楼而得名。这里曾经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它不仅是当时城市最高的建筑楼群更是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早年的城市街道房屋都很憋仄,人行道是瓦砾和着泥土,城市规模像现在大一点的集镇,唯有这四牌楼是高大的。我的孩提时代在这里度过,也见证了这块土地上的变迁和它的风风雨。在那疯狂的年代,我们用好奇和无知的目光看着一个个头顶纸高帽的走资派,被大人们押着游街在四牌楼的街道上,那场景对一个懵懂的孩子来说,就是好奇,全然没有残酷和龌龊的权力意识。只有在游街、游行的日子,四牌楼是拥挤的,远不像平时人车稀少。

幼时家住四牌楼的百货大楼三楼,房子不大,可窗子很多,五个大窗一字排开,长三角形的房子,只有直角形的底边可以住人,总共面积不过才十来平方。住在这极具特色的房屋里,守着当时最气派的商业大楼,一家人和绝大数老百姓一样,都过着清贫的生活,而作为孩子,我们对生活的艰辛,是体会不出来的,反倒时常快乐地垫着凳子站在窗前或招手或呐喊,看着楼下行色匆匆的人们。现在反思自己直面人生至今不会转弯,可能与最易塑造的人生岁月是在这三角形的屋子里度过的有关。

四牌楼的西北角,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东北墙面上一个从楼上刷下来油漆广告特别的醒目,天女散花。文革时被当四旧抹掉了。书店的背面,有一座小学,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它也是我的启蒙母校。据说,母校很快也要让位给现代商业大厦了。

记得,当年的母校很陈旧,学校面积很大房子很多,三个操场,大大的泥土堆砌的主席台,一起风就尘土飞扬的操场,简易木板钉制的篮球架,厚实连体的课桌椅,记忆特深。教室的房子是灰砖勾缝的墙,粗大的木质挑梁,房顶还有一块块叠加的灰青小瓦,因为飞的衔落,房顶上不时长出一些不知名的青草来,我们青涩的童年就是在这破旧的屋檐下,在呛人的粉笔灰中获得了知识,攫取了营养。

早年的母校虽然陈旧,但它厚重,她所赋予我们的精神,是我们终生享用的财富,至今我们的品行里还延续着恩师们的秉性——尚学、自强、诚实。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想起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份报纸,报纸上有一篇专门写母校的文章,还配发了一幅照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学校老师的合影照。我寻着照片上熟悉的老师面孔,只有三个老师面熟,有的老师名字我已经不知道了,只有我的班主任周绍淑老师,我永远记得:一位有着超乎那个时代气质的老师,待我们就像她自己的孩子,她教我们文化、教我们做人,还让我们去她那一尘不染得充满着书香味道的家里做客。我没有忘记,还有好多的小学老师,虽然不在照片之内,但我都记着他们,龚德铮、解光明、张茹芬、张素霞、吴世秀、张善富等等,记得的和不记得的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人生的引领着,我感激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人格独立。今天我们已经人到中年,我们的老师,大都已进耄耋之年,而我们的周老师早就作古了,天堂离我们太远了,要不我们一定会去看看她。看着老师们的照片,我在心里给老师深深地一躬:来生我还做你们的学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时光历史地走到了今天,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曾经的面貌都让飞梭的光阴打磨的面目全非了,那些个青涩的懵懂情感已经化成午后的浮云,随风散去。或许在某个历史的节点上那些个夭折的往事会触发起我们的思绪,但都不过是用以祭奠我们伤逝的情感。惟有这四牌楼,更有我们的母校和我们的老师,那是铭记终身的。

四牌楼,四座楼倒下了三个,残缺地只剩下一个百货大楼,城市的地标,已经名不副实了。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遗存找不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心头上的缺憾。看着渐远的四牌楼,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请走好,天堂不会再让你们折腾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7333/

记忆里的四牌楼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