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伴厨言小札

2011-11-21 12:26 作者:hxl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老伴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一讲治大国之不难,二讲烹小鲜之不易。

2、老伴说:君子远庖厨。这话让人不舒服,好像君子就该坐在厅堂上等着吃。不过让人听了不舒服的话总是有它有理的一面,这句话的道理就是,厨房和厅堂在我们生活中是两个不同的区域,厅堂里清洁雅静,而厨房里烟熏火燎,杀气腾腾;厅堂给人一种体面,而厨房是手忙脚乱,是一片混乱,就应该遮蔽起来,应该让客人看不见。

3、老伴说:在“吃”这件事上,人应该有一点“矫情”。人要一点不“矫情”,就会比任何吃来吃去的动物都可怕。

4、老伴读了《随园食单》,说:袁枚是个好吃之徒。但一般好吃之徒未必能亲掌庖厨,正如球迷无数,真能下场踢球的终究不多;然而,我看袁枚倒是个既吃得又做得的文人,因为书中所列菜式之做法是非亲力亲为能曲尽其妙的,决不是属于纸上谈兵的那一种。

5、老伴说,写吃、谈食,是风雅事。现如今,“饮食文化”昌隆。我以为,饮食中的“文化”并不是挖空心思去吃,第一要义是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有些事做了不体面,就不做,做事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一把尺子,有一套价值观。电视上有个节目,说是要弘扬老北京的小吃,两个主持人竟是挨着摊子饿死鬼般吃过去,最后面对着镜头翻白眼,难看死了。这也叫“文化”?我看,这是吃饱了撑的。厨下无君子因为堂上是小人。饮食要有文化,首先吃的人要有文化,然后做的人才会有文化。

6、老伴去了一趟日本,感慨良多,尤其对日本人的吃。她说,日本人饱食终日,竟然把饮茶的过程提炼成向哲学靠拢的茶道,有点在清风、明月、插花与器皿中求真理的味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7、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吃的是文化,吃的东西就是要追求艺术效果,要美。一当鉴赏起食物的“美”来,几乎调动了身上的所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想象),对食物的“色、香、味、形”,必须作全面的考核。文化其实比油盐酱醋、姜椒葱韭要紧的调味品:洒那么一点点文化味精,你就能吃出别样的感觉。

8、老伴说,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喜”字(是中国人人见人的一个字),而吃饭便是最能烘托这种喜气的一桩事:一派喜气洋洋,吃客高兴,东道主满意。吃饭,在中国是最日常的仪式,最密集的节日。

9、老伴认为:西餐折射私有制的影子,各自为政,管理好自己的盘子――使用刀叉则是为了便于利益的分割;中餐体现最朴素的共产主义: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人皆得一杯羹,中国人围桌而聚,继承了原始氏族公社的遗传基因。

10、中国人的饭桌是最具凝聚力之所在,四海之内皆兄弟,美食同吃,有福同享,天下大同也。

11、老伴喜欢琢磨一系列特色菜名:水煮鳝鱼、烤乳鸽、油炸花生米、小葱拌豆腐、酸菜鱼、辣子鸡、瓜连锅汤、麻婆豆腐、夫妻肚片、梅菜扣肉、素什锦、炒三鲜、白斩鸡……,她说,只要一念叨起这些菜名就会立即使她联想到生动的词牌:水龙吟、鹧鸪天、卜算子、念奴娇、渔家傲、贺新郞、西江月、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鹊桥仙、沁园、青玉案……她说,有朝一日开餐馆,就开一家词牌餐馆。譬如将水煮鳝鱼改称为水龙吟,将烤乳鸽改为鹧鸪天、将油炸花生米改为卜算子、将小葱拌豆腐改成念奴娇……

12、老伴说,苏东坡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在杭州造了条苏堤,二是为中国的饮食文化贡献了“东坡肉”。说白了,“东坡肉”就是我们做的那种“红烧肉”,老苏为这碗“红烧肉”是充当了近千年的“形象大使”啊。

13、老伴说,我们家乡都是吃狗肉的,甚至将“诸暨狗肉”推为一种地方特色名肴。而欧美老外却不吃狗肉,这倒并非有什么法律约束,纯粹是感情上的:他们一直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你能向忠实的朋友动刀吗?老伴以为,这似乎未免显得有点“心太软”甚至有点“迂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30124/

老伴厨言小札的评论 (共 3 条)

  • 赛飞
  • 风过无痕
  • 何时明月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